APP下载

NO、NOS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2019-12-12闫晓君王子静李文肖芦桂林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32期
关键词:内皮颈动脉硬化

闫晓君 王子静 李文肖 芦桂林(通讯作者)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灌注减少或血流完全中断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病变进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 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是重要的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的活性因子。目前,有研究报道称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NO 水平密切相关[2],本研究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O、NOS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观察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0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1人,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33人,男15人,女18人,平均年龄55.23±8.59岁;中度狭窄组45人,男22人,女23人,平均年龄54.48±7.64岁;重度狭窄组23人,男11人,女12人,平均年龄54.84±8.14岁,纳入标准[3]:CT或MRI影像学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排除标准: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的检查者;慢性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病史等高危影响因素的患者。

同期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为正常对照组41人:男18人,女23人,平均年龄56.43±11.39岁。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超声检查和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以及甘油三脂、空腹血糖等基本资料的测定。纳入标准:CT或MRI影像学诊断无缺血性脑卒中健康体检者;无心肌梗死、冠心病及心房纤颤、无周围血管栓塞性疾病史等重症脑血管病。排除标准: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

1.2 方法

1.2.1 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 采用Pihilp IE-33彩色多谱勒超声探测仪,探头频率10HZ。二维超声探查所有研究对象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血管走行和颈动脉内中厚度及斑块的部位、形态、大小、性质及血管腔内血流速度。

1.2.2 NO、NOS采集方法 采集清晨时空腹状态下肘静脉的静脉血约6mL,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正常对照组NO、NOS的比较

表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正常对照组NO、NOS的比较(±s)

表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正常对照组NO、NOS的比较(±s)

组别nNONOS正常对照组4127.51±9.9335.48±4.85轻度狭窄组3337.62±20.4037.22±7.63中度狭窄组4544.85±21.4137.69±8.13重度狭窄组4148.19±27.3749.63±21.40 P-0.000.02

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正常对照组在NO、NOS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质与正常对照组在NO、NOS间的比较

表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NO、NOS间的比较(±s)

表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NO、NOS间的比较(±s)

组别nNONOS正常对照组4127.51±9.9335.48±4.84不稳定斑块组4847.57±22.1840.48±14.72稳定斑块组5339.34±22.7240.05±11.95 P-0.000.15

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正常对照组在在NO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正常对照组在在NOS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O、NOS与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相关性分析

表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O、NOS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相关性比较

NO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P>0.05,NO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呈正相关,P<0.05。NOS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NOS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呈正相关,P<0.05。

3.讨论

近年来,研究表明颅外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4]。临床中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初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及动脉狭窄的程度,可以给临床中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资料[5]。血管内皮(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是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的生理性保护屏障,它是由单层扁平或多角形的细胞构成,在人体血管内膜面覆盖,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或失调,不仅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且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6]。

本研究发现在结果1中通过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脑卒中患者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在NO、N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在血浆中,这些生物分子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内皮细胞所合成和释放NO的合成和释放的量就会减低,从而导致维持血管张力的舒张和收缩因子固有的平衡性被打乱,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由于颈动脉是供应颅内营养的主要血管,当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至血管内径变窄甚至闭塞后,血流供应不足,这种长期处于缺血的动力学改变状况,再加上受到其他等因素的干扰,促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7]。本研究在结果2中发现不同性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NO、NOS组间比较是有统计学意义的。这是由于血管内皮一旦发生NO释放过量,就会出现细胞内钙超载,大量堆积谷氨酸,刺激内皮细胞释放出内皮素,内皮素为一种收缩血管物质,内皮素是血液粘稠度增加,诱发和促进斑块形成,但在结果3中NO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NOS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这可能是由于在测定中存在误差以及样本量少的原因而导致这一结果,需进一步验证才得以证实。

综上所述,血管内皮释放的NO以及NOS的含量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存在相关性,对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8]。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神经递质失调,功能缺失的一种临床症状,血管内皮释放的NO以及NOS的含量的测定与影像学中常规超声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相互结合,如果进行早期及时诊断患者疾病,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防止血栓进一步发展,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

猜你喜欢

内皮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