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外贸2018年形势和2019年展望

2019-12-12孔亦舒

大陆桥视野 2019年1期
关键词:进出口经济体外贸

文 / 孔亦舒

得益于全球经济整体复苏、国内需求稳定增长以及我国一系列扩大开放政策的共同作用,201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贸易类型、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广,质量和效益提高,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2018全年我国外贸实现较快增长,但2019年我国外贸增长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临未来更加严峻的外部形势,我国应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借助现有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化平台加速开放进程,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增长。

一、2018年以来的外贸形势

(一)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收窄

1—10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5.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11.3%;其中出口13.35万亿元,增长7.9%;进口11.70万亿元,增长15.5%,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61.7%,成为2018年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动力。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65万亿元,收窄26.1%。按美元统计,1—10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4万亿美元,增长16.1%。其中,出口2.05万亿美元,增长12.6%;进口1.79万亿美元,增长20.3%;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收窄22.3%。

(二)商品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商品结构看,出口方面,1—10月,机电产品出口7.82万亿元,增长9.3%,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至58.6%。其中,集成电路、汽车及其底盘、手机及零件等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6.2%、13.9%和14.0%。集成电路、计算机及部件、电动机及发电机等机电产品出口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出口单价分别增长16.8%、10.1%和9.7%。服装、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56万亿元,增长0.6%。

进口方面,原油、天然气等商品进口量增加,大豆进口量减少。受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大幅增长的影响,原油、天然气、煤炭等10大类大宗商品合计拉动进口增长4.8个百分点,其中价格增长因素拉动进口增长3.1个百分点。另外,机电产品进口5.32万亿元,增长14.1%,拉动全国进口总额增长6.5个百分点。

(三)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广,贸易伙伴多元化

从贸易伙伴的国际市场布局看,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对新兴和发展中市场贸易保持较快增长。1—10月,我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物进出口均持续增长,增速依次为8.4%、7.4%和6.1%。对东盟、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增速则较发达经济体更快,增速依次为13.7%、21.2%和11.3%,且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4.8%,较整体增速高3.5个百分点,占外贸总值的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至27.3%。贸易伙伴多元化程度提高,对欧美等单个经济体的外贸依赖程度降低。

(四)民营企业活力增强,贸易类型持续优化

从外贸经营主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出口6.38万亿元,增长11.2%,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至47.8%,继续保持出口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增速明显快于国有企业的9.0%和外资企业的4.2%,民营企业在外贸领域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从贸易方式来看,附加值率较高的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进一步提高,1—10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为14.1%,其中进口增速16.9%。

另外,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是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的新动力。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 95.3%,显著高于货物贸易进出口整体增速。

(五)区域间外贸发展更趋协调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区域发展更趋协调。2018年前三季度,西部12省市外贸增速为16.3%,超过全国增速6.4个百分点;中部6省市外贸增速为13.9%,超过全国增速4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外贸增速为12.4%,超过全国增速2.5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外贸增速为9%。

(六)服务贸易发展稳中有进

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38825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服务出口增长14.0%,服务进口增长8.9%,服务逆差收窄。服务贸易逆差仍然集中在旅行、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政府服务和个人文化娱乐等领域。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加快,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增速最快,增长 45.6%。知识产权使用费、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和保险服务进出口分别增长22.7%、21%和16.2%,对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

2018年我国外贸平稳增长,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暂未显现。但应认识到,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将导致外需增长动力不足,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引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将进一步恶化全球贸易环境,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尤其是美元收紧将减弱全球贸易结算主要货币的流动性,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塑,都将使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挑战。

(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外需增长动力不足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速,经济下行风险加大。2018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8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3.9%下调至3.7%,预测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与2018年持平,发达经济体增速为2.1%,比2018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一方面,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不断收紧货币政策,全球宏观经济政策支撑经济增长的力度减弱,主要经济体工业生产、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重要指标纷纷出现减速趋势,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自身经济结构亟待改革、债务高企,受美国加息、减税、缩表影响,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严重,新兴市场面临的金融风险显著加大。

(二)美国单边挑起贸易争端使全球贸易发展蒙上阴影

2018年以来,美国频繁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不仅不利于中美贸易的正常发展,也使得全球贸易蒙上了保护主义的阴影,打击了全球贸易商和投资者的信心。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监测结果,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中旬,世贸组织成员实施了7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包括提高关税、数量限制、增加进口环节税收、加严海关监管等,平均每个月实施11项,高于前一个报告期的平均9项,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发展明显受阻。

受这一因素影响,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全球贸易景气指数仅为100.3,低于前两季度的水平,其中出口订单及汽车生产与销售指数分别为97.2和98.1,低于100的基准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结果称,美国对经贸伙伴发起的贸易战到2020年将使世界经济损失0.5%,相当于4300亿美元。

(三)国际贸易规则面临重塑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形势多变。多边贸易体制亟待改革,区域和双边贸易谈判成2018年新趋势,美欧同意开展“零关税、零非关税壁垒、非汽车工业零补贴”的贸易谈判;美韩签署新版自贸协定;美日就启动货物贸易协定谈判达成协议;欧盟与新加坡签署自贸协定;美墨加达成新的自贸协定,纳入了针对所谓“非市场经济体”的条款……发达经济体之间陆续开展的区域和双边贸易谈判,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大的规则压力。

2018全年及2019年外贸形势展望

目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复苏态势良好、俄罗斯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有所加快,国内进口需求稳步增长,同时2018年1—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为全年外贸保持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受全球复苏进程放缓、贸易摩擦效应逐渐显现、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等外部因素影响,2019年我国外贸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将有所加大,预计我国外贸增速将略低于2018年。

政策建议

在外需动力不足、全球贸易争端持续、国际经贸规则改革调整的严峻背景下,我国应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借助现有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化平台加速开放进程,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增长。

(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则。2018年7月,世贸组织对我国进行了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绝大多数成员对中国审议期内政策走向和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并赞赏中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贡献和发挥的引领作用。我国应继续充分利用WTO框架,同时积极推进WTO规则改革,发展我与其他成员国的双边贸易,并逐步从贸易规则接受国转变为贸易规则制定的参与国、引领者,实现大国引领作用。

在美、欧、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积极开展区域和双边贸易谈判的现实状况下,我国也需两手准备,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积极探索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协定。充分利用现有中澳、中韩、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等积极与发达经济体的合作,在我国已与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基础上,推进自贸协定谈判,促进贸易伙伴多元化。

(二)借助现有国际化平台加速开放进程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为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口博览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正陆续上线。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可见我国为促进对外开放尤其是促进进口做出了巨大努力。

实际上,除了此次国家级进口博览会以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国际化开放平台,比如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等,充分利用已搭建好的各类国际化平台,将对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三)继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

为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我国已经采取了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降低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降低通关费用、降低出口查验率、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以及简化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等。在现有基础上,我国应进一步减低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针对外贸企业设立专项的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支持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出口。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适度降低费率,增加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承保的国别限额,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帮助企业,尤其是作为外贸主体的民营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猜你喜欢

进出口经济体外贸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70年外贸大事记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