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师何为?

2019-12-11黄智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整本书角度高中语文

黄智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单篇教学,整本书阅读具有更明确的语文素养提升指向。如果说单篇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无微不至”地讲授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话,那么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有什么样的作为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笔者有三个基本认识,现逐一阐述。

一、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要到位

在新的考试评价背景下,各个学科的考试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阅读能力不仅影响着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影响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进步。那么如何正确认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呢?笔者以为至少有两个内涵。

(一)整本书阅读是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纠偏

高中语文长期以来就有练习多、读书少甚至是只做不读的“传统”,只言片语式的阅读理解充斥着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从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角度来看,这样的阅读显然发挥不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作用。整本书阅读要阅读的是一整本书,其内容丰富,情节完整,线索分明,角度多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认识视角与文义理解完全异于单篇阅读,因此有着传统单篇阅读所无法发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思路,使得语文教学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

(二)整本书阅读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整本书阅读不是要求教师提供整本书让学生阅读,又不可能像单篇阅读那样精细讲解,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整本书阅读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根据笔者的认识,语文教师应当站在课程开发的角度去面对,从教学的目标确定、内容选择、过程設计、评价标准等角度进行系统地设计,才能收到系统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功效。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之前,教师必须先形成准确、全面的认识,才能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进入正确的轨道。

二、语文教师自己要会读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读书,它不仅是一门课程的开发,还应该是一种阅读方式的示范,同时又是一种教学形式的发现。很多时候,语文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教师自身不读书(包括写作),却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阅读要求;离开了文本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教师不敢站到学生面前……显然,这种教师的素养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教师自身的整本书阅读及其配套的教学认识,不能缺位。

整本书阅读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次课程开发,需要针对学生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不足,设定整本书教学的目标,然后基于目标的确定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可以是一本书的完整阅读,也可以是一本书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几本书的若干部分的组合)。譬如当前多位同行在整本书阅读中所举的《红楼梦》的例子,笔者以为就可以基于其中的“人物”“语言”“社会”中的某一个主题,让学生去进行整本书阅读。而教师则要尽量丰富自身的认识,如从冯其庸校订的《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曹雪芹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汲取营养,尽快地让自己形成解读红楼梦的视角,否则如果想凭自己解读出多重滋味,是存在不小的困难的。

站在教师的角度研究整本书阅读,这实际上是超越学生的阅读要求的,站在课程开发的高度,应尽可能占有资料,进而精确提炼形成简洁的教学主线,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功”,也是教师自己“会”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表现。

三、面向学生去思考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整本书的阅读与单篇阅读相比,情境更真实,内容更丰富,对阅读策略的综合性、思维的多元性要求更高。但问题也是明显的,阅读任务重,周期长,加之目前没有配套教材,缺乏成熟经验,所以在实践中出现了认识不尽相同。这既是正常的表现,同时又是需要高度警惕的表现。

因为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选择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理解,去实施整本书阅读。这有可能会收获成功,也有可能会遭遇失败。而当看不到效果之后,教师又可能否定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确立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我们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和必要性,然后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反思有效的教学思路与策略,才能真正让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整本书角度高中语文
神奇的角度
《论语》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