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仕覆,一种美的表达

2019-12-11冯旭

收藏·拍卖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受者织锦波纹

文/图:冯旭

仕覆,是什么?通常人们会认为这就是一个包装器物的布包。从功能性上来说,出门带着东西方便,防磕,放在家里省得东西落土。仕覆,在日本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上出现比较早,安土桃山时代已经有广泛的应用, 其制作的材料多数是来源于中国织锦,部分流派的织法来源于中国的宋锦或明锦。直到成为千家十职(专门为千利休家族生产茶道用具的十个家族)之一的土田友湖,方始名扬天下。

苏芳色凤纹正绢织锦仕覆

仕覆这个名称,确定下来是在一百多年前。仕覆,就是时服—换季时的衣服。一件仕覆,从本身织物的织法、色彩、图案,以及组纽丝线的色泽、编法、粗细和最终结束方式的选择,所传达的是对不同时代美学的象征与延袭,个人意志的表达;是与其相关联器物的融合或者对立。从这个层面上而言,仕覆与传统手工艺的香袋、扇套、烟草包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仅仅是一件质地奢华、工艺繁琐的功能性包装。

仕覆,是一种表达。

我们在接触日本传统文化时,经常迎面遇到的不解——为什么在中国是匠艺、习俗、技术等等的东西,在日本则能上升到“道”的高度,并且被理论化、系统化?在这个问题上,有过相当不少的论理和分析,但往往缺乏最初的、感性的思考。我们很愿意围绕着“道”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去分析以至于陷入什么是“道”?什么是日本理解的“道”,什么是中国的“道”?两者之间的异同、源流等等,结果当然是众论纷纭,莫衷一是。然而回到最初的伊始,某种生活常见,反复而作的行为,从平凡无奇的忽视到不可或缺的珍贵,渐进成为一种可以一以贯之的自我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情绪、意志、知觉都可以被放大、传播,令受者得到体验。这就是区别之处,即使不去授予“道”的冠冕,它依然与众不同。

记得那年,为华中亭道八的白磁水注配仕覆,选了银襕青海波纹的织锦,映着暖黄的灯光,闪动着如青绀色大海波涛的光芒。没有见过那支高桥道八白磁水注的人,无法想象甜白釉的持壶与银襕织青海波纹合为一体的美,如同从月光映照下青黑色大海波浪中涌出的一整块无瑕玉色,锐亮的银芒与柔和的甜白交织着闪耀,那是明月与银河在水天一色中的星辉。

仕覆是有生命的,它不仅仅是包裹,不仅仅是包裹器物的华服,任何无法洞悉它存在之美的人,都是缺乏情感的。为什么在泥墙古木搭建而成的幽玄茶室中会跳脱出如此的鲜艳华丽?这不是与清寂朴拙相背道吗?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都错了,他们错以为黑白灰的世界就是清静的世界,就是道的境界。所谓的道,无论是自然造化之道,凡人之道,或者是任何一种修行之道,无不是鲜活的,充满情感的。如果幽玄之境是道的皮相,那么鲜活明亮才是真正的内核,拒绝或者是远离它,才是真正的背道而行。”

银襕青海波纹的织锦

譬如要使用苏芳色是需要觉悟的,那是血凝干后的颜色。同样,椿的纹样也是有相同的象征。当色彩与纹样和相关的器物合为一体时,使用者情感和生命的痕迹便在这一刻凝结。如同为竹泉的雪晶霜华碗制作仕覆,使用薄色赤茶梅纹的织锦时,碗本身清冷中的暖色,薄色赤茶梅纹和煦中的清冷,结合成为一种奇异的平衡,而能够让这种平衡之美绽放的,正是仕覆本身。

这些年,来选择制作仕覆的,有不少是从事古玩行业的人。但令人尴尬的是,在乎布料珍贵的比在乎纹样意义的人多,喜欢灿烂斑斓的比喜欢织法肌理的人多。最遗憾的是,有一位干脆翻了翻织物说:“给我做两个囊!”“对不起,我这儿不是新疆饭馆……”

也有朋友建议,两层面料之间应该多絮些棉——那样可能会像包子,但实用价值更高;或者,用一些便宜的棉布料;或者,用缝纫机制作效率更高,这样就可以批量生产……也许这些都是不错的商业建议,但如果回到最初思考的话,在自我内心闪动着的,和令受者为之动容的,仍然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表达。

猜你喜欢

受者织锦波纹
瑶族织锦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传承
小波纹的童话
影响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护理因素及对策
肾移植受者接受护理诊断与干预的回顾性研究
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CYP3A5*3基因多态性对稳定期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肾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