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书舶庸谭》看董康赴日寻访俗文学文献

2019-12-10李晓攀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

李晓攀

摘要:《书舶庸谭》是一部日记体著作,记录了近代董康四次赴日本访书的经过。在近代赴日本访书的中国学者中,董康是比较早将注意力放在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文献上的。本文章以《书舶庸谭》为线索,就董康访求俗文学文献的背景、经过与成就、俗文学观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董康;俗文学文献;《书舶庸谭》

董康是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藏书家,他一生曾多次赴日本搜罗汉籍。《书舶庸谭》,又名《董康东游日记》,记录了董康1927年、1933-1934年、1935年、1936年四次赴日本访书的经历。董康与日本汉学界、出版界渊源很深,早在1906年赴日考察司法期间,他就结识了岛田翰,并刊印其《皕宋楼藏书源流考》,引起国内学者的震动。董康在日访书,颇得他的日本朋友,如小林忠次郎、田中庆太郎、狩野直喜、内藤湖南等的帮助。

董康在《书舶庸谭》的自序中提到在日本访书的宗旨,一是搜罗旧椠孤本,记其版式,存其题识;二是访求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文献[1]。胡适称赞董康是近十年来搜罗民间文学最有功的人[2]。董康寻访俗文学文献,一方面出于个人的爱好;另一方面,也与近代以来,中国俗文学研究的兴起有关。

一、董康访书与近代俗文学研究的兴起

俗文学是通俗的文学、民间的文学、大众的文学[3],主要有歌谣、小说、话本、戏曲、传奇、弹词等形式。俗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俗文学的保存与研究状况并不太好。董康为其《曲海总目提要》中,统计:元传奇之存者,惟施惠《拜月亭》、高则诚《琵琶记》。按徐子室《元谱南词九宫正始》所引,多至一百二十余种[4]。由此可见,中国俗文学文献的保存状况不太好。有两个原因。首先,受“文以载道”理念的影响,士大夫阶层一贯具有鄙俗崇雅的倾向。如唐朝张鷟的《游仙窟》,被批评为俳谐浮艳之词,因而在中国早已失传。其次,历代政府出于净化民风、排斥异端的考虑,对小说、戏曲等屡加毁禁。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被毁禁即是明证。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文学作品和理念的传入,中国的俗文学研究逐渐起步,俗文学地位显著提高。王国维、胡适、鲁迅、郑振铎相继对小说、戏曲开展研究。同时,中国学者也在大力寻访挖掘俗文学文献。自从杨守敬从日本访书之后,中国学者赴日访书络绎不绝。日本保留了大量汉籍,包括小说、戏曲在内,如在中国久已失传的《游仙窟》和《剪灯新话》。

董康是藏书家,也是出版家,他对小说、戏曲兴趣很浓厚,不以小道视之,相继出版了《曲海总目提要》、《景宋残本五代平话》等著作。在俗文学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董康将俗文学文献作为赴日访书的主要目标,也是情理之中的。

二、董康访求俗文学文献的经过

《书舶庸谭》记载了董康四次赴日访书的经历,1926-1927年董康被军阀通缉,赴日避祸,这是他访书最勤,收获最大的一次。1933-1934年1月,董康应邀赴日讲学中国法制。1935年,董康赴日参加汤岛圣堂落成仪式。1936年,董康赴日避暑。

在日本期间,董康遍访东京、京都的图书馆、私人藏书家、寺院、书店等,遇到重的文献加以抄录或影印。据董康著录,日本藏有的俗文学汉籍文献比较多的机构有内阁文库、静嘉堂、尊经阁等机构。董康寻访的俗文学文献主要有小说、戏曲、敦煌变文等类。

1927年3月23日、25日、4月1日,董康赴日本内阁文库寻访馆藏的小说、戏曲,典藏部主任樋口龙太郎接待了董康。樋口龙太郎对董康的来访,有如下记述:今年(1927)1月,他(董康)来到东京,每天都在宮内省图书寮探究宋元明版的精妙,并与帝国大学文学部中国学研究室(主任为盐谷温)讨论静嘉堂文库中的宋版问题[5]。陪同董康前去的有田中庆太郎、胜山岳阳、稻叶岩吉等。樋口龙太郎赠送董康《内阁书目》一册,董康据此整理出《日本内阁藏小说戏曲书目》。董康辑录了内阁文库所藏《全像古今小说》、《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的目录,他对《二刻拍案惊奇》很看重,先后托内藤湖南、盐谷温等介绍影印此书。1935年5月,董康又赴内阁文库查阅《辽海丹忠录》等书。

1927年2月,在田中庆太郎的陪同下,董康前往东京大学文学研究室,会见了研究室主任盐谷温,并获允将《苏门啸》杂剧影印。

董康从私人藏书家处也著录、影印了很多俗文学文献。他从狩野直喜处阅览了冯梦龙评点《西游记》、《还带记》、《醒世恒言》、《传奇汇考》。从内藤湖南处,董康抄录了敦煌卷子中的《明妃曲》、《瞬子至孝》、《二十四孝押座文》等。从好友出版家小林忠次郎处,董康购买了《剪灯丛话》、《剑啸阁批评出像隋史遗文》。从久保天随处,董康著录了《排闷斋温柔乡》、《又解金貂》、《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一笠庵汇编卿忠谱》、《碧天霞》等小说。

在访书过程中,遇到文献价值高的汉籍,董康还做了提要。早年董康曾在北京法源寺刻书,作为一名刻书家,遇到重要的俗文学文献,还会抄录或影印出版,比如从神田喜一郎处借阅李卓吾评点《西厢记》,将其图画补入《千秋绝艳图》,图画极为精美。黄裳先生曾说:我对晚明版画发生兴趣,是在看到董康以‘忏绮生名义印成的两册《千秋绝艳图》之后,这是他搜集明刻《西厢记》插图七种,用珂罗版印本精印的图册。为了刊印俗文学文献,董康曾两次购买古梅园的墨邮寄上海,可见其对俗文学文献的重视。

三、董康的俗文学观

董康搜求俗文学文献,不仅是出于个人喜好,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俗文学观。董康认为,弹词演义自然有“调性网于古道,托惩劝于稗官”的作用,我国书坊流传甚少的原因是禁网密布,视之为妖妄之言[6]。他在《书舶庸谭》中提到:励学之方,径轨至繁,不宜囿于门户以狭其涂。由经史诸子古今名家撰述以进者固是,小说章回亦未可概斥为非。董康认为,经史文章有其作用,小说戏曲亦有其作用,不可将小说戏曲一概排斥以为非。董康认为,中国小说、戏曲大量失传,主要是宋代理学兴起导致的。

在访书的同时,董康在俗文学的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1927年初,狩野直喜将《传奇汇考》送给董康研究。董康用《传奇汇考》与《曲海总目提要》对勘时,对元、明代杂剧和传奇所用曲调问题有了新的发现。

董康在《曲海总目提要》序言中说:杂剧用北词,传奇用南词,不容少紊。(明)中叶以后,《盛明杂剧》所收,多用南词,若传奇且杂以北词[7]。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戏剧,杂剧用北曲,传奇用南曲,明代中叶之后南北曲才混用。而一年之后,董康在查阅《传奇汇考》中元代沈和甫撰的《分镜记》时,发现该书称南北调合腔始于元代的沈和甫。这一发现,也是董康对戏曲史上的“南北调合腔”问题的贡献。[8]

董康在日本寻访俗文学汉籍文献,取得了很大成就,部分文献还通过大东书局等机构印刷发行。他的访书,上承杨守敬等人,同时期的傅增湘、胡适等学者都对其访书行为表示赞誉。《书舶庸谭》的日记体体例,保存内容很丰富,但理论性和系统性稍显不足。董康之后,孙楷第等人相继赴日本访求俗文学文献,在系统性和理论性方面有很大进步。从这一角度讲,董康的访书行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康.书舶庸谭[M].北京:中华书局,2013.11-12.

[2]董康.书舶庸谭[M].北京:中华书局,2013.5.

[3]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01.

[4]董康.曲海总目提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04.

[5]范凡.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樋口龙太郎相关文章解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02.100-106.

[6]董康.书舶庸谭[M].北京:中华书局,2013.11.

[7]董康.曲海总目提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04.

[8]董康.书舶庸谭[M].北京:中华书局,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