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祭祀之“语”研究

2019-12-10丁倩茹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礼乐仪式

丁倩茹

一、“语”字考源

“语”是所有典籍记载之发轫,尤其在先秦时期,“语”的地位尤其重要。从行为方式到文字记载直至形成文体范式,“语”始终存在并不断发展变化,因此理清“语”字的发展源流,考证“语”字的本意对语文体的探究具有推动作用。

“语”字在李圃《古文字诂林》得的记载如下:(《金文编》),(《睡虎地秦简文字编》),、(《古玺文编》),(《汉印文字徵》),(《汗简》),(《古文四声韵》)(1)。从以上语字的形体上动态演变中,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语字的形态是较为稳定的,从汉隶书以后语字体形态基本定型。

高田忠周在《古文字诂林》中对“语”字之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语字明有交午牾逆之意。……吾为语字尤显矣。(2)按高田忠周的说法,从字形的角度分析语之涵义就要溯源到吾字上。他认为吾为语的古字形态,由上面吾字考源可知,吾为语声符,吾字与语字彼时可能互训。

“语”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表述为:语,论也。从言。吾声。段玉裁在许说的基础上作了注,这与毛郑的观点是一致的:语者,禦也。根据毛亨的说法,一人辩论是非谓之语。如郑说,与人相答问辩难谓之语。(3)所以论和语有相通之意,又不能完全等同。言字之意在《周礼注疏》记载为:《诗·公刘》云:‘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故郑注《杂记》云:‘言,言己事。为人说为语。(4)由上述内容可知言是直述,语为述答。言和语分属不同的行为方式。在《说文解字注》中和语相邻的就是谈字,其释义为谈:语也。谈者淡也。平淡之语。从言炎声。(5)如此语又可理解为谈论、交谈之意。

《释名》中对语的解释为: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6),在此处语和言之意义相同,马叙伦在《说文解字六书疏證》中也说:议下曰。语也。……从言语之言者不复出。(7)从此处可以看出马叙伦亦认为语和言本属同义。所以在探究语字涵义时,言之意也要充分事物考虑。

综上,据《说文》等文献中,较为普遍的释义为语字之含义有辩论、答难之意;有谈论、交谈之意;有谈说,交谈之意;又有一说语等同于言,可看做言语等说法。此外语字在春秋之前可能从吾而来,与吾字之意有通用之处,同禦字有捍禦之意;此皆从语字之音、形、意等语言学角度出发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溯源并作出铺垫。

二、祝祷之辞与祭祀能语

在《文学出于巫祝之官说》中刘师培有言曰:盖古代文词,恒施祈祀,故巫祝之职,文词特工。今即《周礼》祝官职掌考之,若六祝六词之属,文章各体,多出于斯。(8)先秦时期巫祝是当时文献记载的重要来源,占卜祝盟是当时最终仪式,举行重要的活动仪式都离不开占卜祭祀,刘师培“文学出于巫祝之官”的观点是从文学史的生成角度出发的,为后世探讨文体的生发提供了非常独特的视角。

《毛诗话训传》中的“九能”之说也提出了语在先秦可能是进行祭祀时的祝祷之辞的观点。“九能”是指:

故建邦能命龟,田能施命,作器能铭,使能造命,升高能赋,师旅能誓,山川能说,丧纪能诛,祭祀能语,君子能此九者,可谓有德音,可以为大夫。(9)

在先秦祭祀时,祷告天地神抵的文体即为语。(10)“祭祀能语”指祭祀时能作祈福攘灾的祝祷之辞。无论是“祭祀”还是“能语”都包括许多内容,但其核心就是祝祷。孔疏曰:‘祭祀能语者,谓于祭祀能祝告鬼神,而为言语,若荀堰祷河,蒯馈祷祖之类是也。(11)在此语的作用体现在征战前的战祷,其中能称之为“祭祀能语”的是巫曰、祷曰所呈现的内容,通过祈福祭祀等仪式时的祝祷之辞。它概述了在先秦时期占卜盟祝之祷辞,是个繁复庞杂的概念,不仅是战争之祷辞能予以概括的,需要我们从祭祀制度出发,深入的探究巫祝制度和语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文心雕龙·祝盟》所说的“祝史陈信,资乎文辞”,不论他用何种祭祀方式或文辞,其举行祭祀時的文辞实际都是以语这种行为方式实现的。

三、合语之礼与乐语之教

合语者,于射礼、燕饮、作乐之后,有互相谈古说义之礼,谓之合语。也可单称之为语。故知是乡射、乡饮酒必大射、燕射之等,指《仪礼》成文而言之,以其此等至旅酬之时,皆合语也。其实祭末及养老,亦皆合语也。(12)

《礼记·文王世子》曰: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郑玄注:合语,谓乡射饮酒、大射、燕射之属也。《乡射记》曰‘古者于旅也语。孔颖达疏:引《乡射记》者,證旅酬之时,得言说先王之法,故云‘古者于旅也语。言合语者,谓合会义理而语说也。(13)

《礼记》讲述了在燕饮时举行旅酬礼、合语礼的情况。且表明合语之礼与祭礼、养老乞言之礼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教导。

合语在祭礼中,原是与正祭相辅助的对上天的称赞,也是对祖先嘉言善行的宣扬,也可称为道古,其教化功能寓于仪式之中,周人在道古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以祖先圣王的言语德行对参与祭祀的人进行教化,教化功能在仪式中充分发挥。(14)合语作为礼乐仪式中的一个环节,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在上一小节提到合语之礼的内容是主要是通过引述乐曲代表的内涵即讲述祖先或者先王的圣德事迹对参与祭祀仪式的人进行德行教化,体现了礼乐之教的最终目的。合语之礼作为礼乐制度中的一项,如何运用语也是当时国子需要学一项技能,这就涉及到了接下来需要讨论的内容乐语之教。

在《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记载了关于乐教的具体内容: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15)大司乐负责教授国子乐语有着明确的目的:乐语之教,是为了让贵族子弟掌握比喻、称引古语、背诵诗文、吟咏诗文、提起话头、回答叙述等交流技巧。乐教包括乐德、乐语及乐舞几个部分,乐语是结合诗乐而进行的言语应答、阐释训练。乐语具体体现为六种体式:兴,郑注曰:以善物喻善事。类似于比喻。道则是叙述乐中所包含的历史故事,以事释诗。讽和诵,在乐语中是指诵读诗歌的方式,是国子需要掌握的读诗技巧。言和语,郑注曰:发端曰言,答述为语。学习言、语是让国子学会运用诗来进行交流,用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倾向于言,而用诗来回答他人的问题侧重于语。言指主动发言、说话。至于语,强调其论辩的特征,因此,与言的主动性不同,它往往是就对方的问题而展开。也就是说,语离不开他人问题的引导。在乐语中,言语教学其援引对象都是《诗》、《礼》,其中心内容还是围绕着礼乐文化开展的教育活动。(16)

四、结语

祝祷祭祀传统下的语文体的基本内涵:首先,语在商周时期是祝官作为沟天通天地鬼神的媒介,内容多以向鬼神祈求来以表达内心的诉求,目的是通过祝祷得到鬼神的赐福,属于集体性仪式中的一种诉求方式。其次,语被运用于祭祀仪式之中,成为一种规范性的仪式,语被规定了出现场合以及进行方式,内容主要是通过追溯祖先圣德,谈论礼乐制度,是一种以教化为目的行为方式。再次,语从仪式中剥离出来,成为国子应掌握的技能之一,成为了人应掌握的论说技巧。在礼乐文明的背景下,礼、乐、诗构成了当时社会社会生活的基本模式在此意义上,语作为论说技能,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它们的引用及阐释。由此,语从祝祷之辞到成为祭祀仪式中的一部分,再到成为贵族的一种言说方式,实现了由向神诉求到与人论说的转变。

注释:

(1)(2)(7)李圃: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页719,719,720

(3)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页89

(4)阮元:周礼注疏,中华书局,1980,页787

(5)许慎: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页89

(6)刘熙撰:释名,中华书局,1985,页53

(8)陈引弛编: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页218

(9)毛诗正义·鄘风·定之方中传,页316

(10)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页31

(11)吴承学:“九能”综释[J].文学遗产,2016(03)

(12)(13)郑注,孔疏: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页628

(14)李瑾华:<诗经·周颂>考论[D].首都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15)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页326

(16)夏德靠:论乐语“六体”及其文献意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3)

猜你喜欢

礼乐仪式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从班固的礼乐观看汉代乐论思想的重建——以《汉书·礼乐志》为例
十岁成长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仪式感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