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育中开展文学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2019-12-10王树君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文学教育语文教育重要性

王树君

摘要: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对于传统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心志不断成熟的学生而言,在语文教育中开展文学教育有积极的指引性功能,本文重点探讨语文教育中开展文学教育的诸多阻碍和问题,树立文学课程文化理念,在中学现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作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的渗透和创新,推进中学语文教育的文学教育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语文教育;文学教育;重要性

面對中学语文教育中文化教育发展不够深入持久的现状,要重点关注和探讨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探寻中学语文教育中更加理想的文学教育之路。为此,要全面剖析当前中学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索切实有效的文学教育方法和举措,引领学生学习和鉴赏文学作品,汲取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在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中感知伟大的心魂,烛照自我的灵魂,体会语文及文学的伟大涵义。

一、中学语文中文学教育的功能分析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服务于中学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为以下特点:(1)人文性的教育。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以立人为根本宗旨,旨在丰富学生的心理世界,培养学生独立性格和自我反省能力,以文学作品为媒介和载体,展示各种极具时代气息的人物形象和人性魅力,体现出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2)多元化的教育。中学语文教育的文学教育体现出多元性,其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留白”和“不确定性”赋予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读者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解读。(3)创造性的教育。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极大地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有益于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开发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4)整合性的教育。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能够有效优化整合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形成一种高效、顺畅的语文教育状态系统。(5)情感性的教育。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以情感性为基本特点,融入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学语文教育中开展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功能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言语培养功能。由于文学语言具有表情的功能,能够通过情感深厚的语言描绘具体的事物,激活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看其景、如碰其物的真切感知。同时,文学语言体现出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的音乐性,并通常采用曲折、迂回的表达方式进行文学创作,有极其含蓄的蕴藉性,使学生能够揣摩优秀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巧妙运用,形成丰富的语言底蕴。(2)文化涵养功能。文学教育以其艺术化的手法,将学生带入到优秀文学作品之中,体验和感知现实社会,理解人生的真谛,进而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3)审美教育功能。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界及社会美好事物的赞美,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美”的世界,通过巧妙的构造布局、精巧的悬念预设和独特的论述视角,向学生展示文学作品美的魅力,使学生获得精神的熏陶和浸染,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4)思维优化的功能。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感知和体会语言文字,深入体会和领悟文本深意,调动学生头脑中既有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关联想象类似的形象,从而深入品味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感受和领悟人生及自身的存在价值,融入自己对于生活、社会的情感和体验,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判断,并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剖析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面临着诸多的矛盾纠葛,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没有摆脱原有习惯的影响,难以真正体会文学作品中觉察的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

(一)教师的问题

在现有的中学语文的文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在面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升学压力之下,必须兼顾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教师还缺乏对文学教育的正确定位和认知,局限于对文学的传统性、狭隘性的认知,难以摆脱传统“文以载道”的观念影响,而忽略了文学的艺术性,使之成为承载思想道德的器具,导致中学教师对于文学教育的认知无法更新,无法引领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领悟、鉴赏和体验。同时,部分教师对于文学鉴赏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欠缺,由于缺乏对文学教育的充分深度认知,中学语文教育的文学教育呈现出干瘪、没有情感的状态,导致学生丧失人文精神再造的机会。

(二)学生的问题

部分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语文学习表现出厌倦情绪和心理,自身的审美趣味也偏低,在进行文学作品学习的过程中,显露出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不愿保持读书习惯,也没有养成读书记笔记的阅读习惯,导致自身的阅读审美意识和能力欠缺。同时,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都知之甚少,对于经典文学作家也缺乏应有的崇敬仰望之心,表现出极其浅显的课外阅读状态,仅局限于一种文化消遣的课外阅读意识,不利于学生文化多元、个性化的生成,难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精神层次。

三、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对策探索

(一)树立文学课程文化观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精神,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思想,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开展文学教育,关注人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要积极创设民主的、包容的、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课程为文学教育的载体和媒介,提炼人类优秀的文化,使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赏读和鉴析体会文化精髓,正确地树立课程文化观,实现对语文课程的开发和建构。

(二)注重教材的个性化、创新化

在进行中学语文的文学教育过程中,要摒弃原有陈旧的选文标准,改变干瘪、乏味可陈的语言,剔除缺乏审美意蕴的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创新化的教材编写。

1.适当增加文学作品比例。要在中学语文教育中适当增加文学作品比例,秉持“文质兼美”的要求,转变之前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选文问题,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主线,进行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培育,并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进行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选材,整合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实现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2.注重文学教材的创新化。可以采用“主题法”编写文学教育的教材,不要局限于语文知识点的传授,而要关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以《社戏》为例,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注重对作品叙事的详略得当的理解和学习,而对作品中关于“偷豆”情节的描写却缺乏思想情感的参悟,没有深入理解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纯朴好客。为此,可以采用“主题法”进行教材内容的编写,将相关的情感体验进行合理组编,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同时,还要增加视觉元素,注重文学作品中“文”和“图”的统一,加深学生对文本深层涵义的理解。另外,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增加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三)优化文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意识。要引领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诵读,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反复阅读,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感受理解和鉴赏评价,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增进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体悟。同时,还要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情境下,进行由景入境、由境入情、由情入理的文学作品鉴赏。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文学作品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展示月下荷塘的图片,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多媒体创设情境之中,感受和体验舒适的学习氛围,增进对文学作品内容的深刻体悟和理解。

2.关注学生阅读自主体驗的教学方法。要转变之前过分关注知识点的讲授模式,遵循学生阅读时的心理规律,避免将优美的名句名篇演变为琐碎的知识点,要对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进行想象,关注学生在文学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和对文本的接受程度,让学生以生命体验的方式融入到文学作品之中,实现与文学作品的深层“对话”。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文学作品时,要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融情入境、知情促行,激活学生既有的生活体验,感知和体会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心感,把握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性格。

3.关注学生审美鉴赏的教学方法。要通过文学教育使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内容,赏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体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美、景物美、语言美和意境美,逐渐沉淀出自己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和完善。以学习《项链》一文为例,要以学生的审美心理为前提,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赏析,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更为深入地体会文学形象。另外,在进行文学教育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进行细读朗诵,细细品味文学作品的美,如:细读《鸿门宴》明白鸿门宴的导演是刘邦而非张良;细读《琵琶行》理解文中的怜惜之情;细读《声声慢》感知作者表现出来的凄苦之意。

4.关注文学作品的整体感知。要引领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体悟作者传递出来的情感,品味和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全貌,透过作品形象的外在特点了解其内在品质。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要从整体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音调,体会散文优美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体会散文情景交融的情境,启迪学生深入体会散文的哲学道理。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发展的趋向,要关注文学教育的复杂性特点,潜心研究中学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的个性化、创新化方法,使学生在经典文学作品中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体会真实的人生意义。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语文教育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