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

2019-12-10郜嘉琪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郜嘉琪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巨大变革,传统“课堂灌输式”思政育人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探索新媒体视阈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型应用将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新时代青年群体中不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提高青少年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将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嵌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积累沉淀而来的文化精髓,饱含了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囊括了诸多博大精深的实践性真理。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发展要求,是针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之一。

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不仅具有形象生动的事例,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例如,“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意识”等都对高校学生具有积极的思想引领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当代青年学生的整体德育素质。与此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搭建创新型思政育人平台,拓展思政教育传播模式,有助于为高校全面育人工作提供新思路。

二、新媒体视阈下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以高速发展的新媒体平台为载体进入我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多种因素,开始逐渐不被青少年所重视,而嵌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单一、形式缺少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固然丰富,但是因其具有独特性、专门性等特点导致传播途径比较单一,在与思政教育结合过程中,如果依旧遵循保守理念,形式上缺少创新,难以实现新的突破,将无法吸引到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二)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加大了难度

网络新媒体时代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文化的互通共融提供了催化剂,也为信息共享时代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目前,学生在网络上获得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多未经过过滤和筛选的信息会迅速对他們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三)缺少专业的网络传统文化思政育人团队

目前,从事高校思政教育的专业教师团队不在少数,但是同时兼具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知识的专业人士可谓少之又少。教师缺少将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的能力,也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这给网络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工作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道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可以从创新思政课程、搭建专业育人平台、优化网络文化氛围和发挥团学组织作用等方面进行开拓和探索。

(一)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型课程

1.改革传统授课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顾名思义,首先要以“思政教育”为本,但是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单一且缺少吸引力,所以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等特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开展“红色之旅小课堂”、“知识问答”等主题专栏活动,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将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课程之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的作用。

2.强化“新媒体”学习载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活跃在各大媒体平台。充分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开发一系列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翻转课堂”、“微视频”等教学课程,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视频课程巩固所学知识点。强化“新媒体”学习载体,让学生时刻找到文化归属感,提升文化自信心,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实现更好地推广传统文化。

3.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因此,传统文化思政课程也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以点及面逐步展开教学。例如,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法”、“国画”、“剪纸”等传统文化内容,开展“教学+体验”双向课程,既可以让学生将特长或爱好发挥到极致,同时也可以引导其更深入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搭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思政教育的队伍平台建设

1.定期为教师团队开展培训学习

为了给予学生更专业、更全面的指导,高校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强化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针对从事传统文化网络思政教育的老师开展专业培训,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同时,定期进行“课程改革交流沙龙”等,督促教师团队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大纲,提升课堂质量,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2.成立“文化大师”思政工作室

与此同时,邀请优秀传统文化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将校内的思政教育工作与专业化相结合,成立“文化大师”思政工作室,为高校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支撑力量。例如,将剪纸非遗继承人邀请到学校开展剪纸互动体验课堂,并针对剪纸社团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指导,让学生与名师面对面,在亲身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通过“文化大师”的言传身教,将文化精髓渗透到校园文化当中,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优化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学习环境

由于网络平台内容繁杂且难以辨别,对于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消极信息的影响而迷失自我,从而产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思想行为。因此,优化学习环境是搭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第一要务,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正确引导网络学习平台意识形态,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与传统文化有序、干净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强化网络学习平台的监管力度,设立“网络学生监管员”等,并制定相关的惩治条例,以此维护平台正常的发展。

(四)开辟线下以学生组织为基础的育人新阵地

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由理论上升到实践,在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高校的学生组织,它不仅能够成为开展学生活动的主要载体,同时也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例如将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去”,通过实际体验和调研访问等途径,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寻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或是将传统文化与校内社团融合在一起,建立传统文化社团,包含了书法、茶道、剪纸等多种传统文化内容,进一步搭建为学生所喜欢的线下传统文化思政育人新阵地。

四、结语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相结合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要求,也是顺应时代所需。虽然目前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相对缓慢、网络平台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都为这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从创新课程、注重人才培养、优化网络环境和开辟线下育人阵地等思路出发,相信未来会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李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7(10):110-112.

[2]赵爽.网络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2):13-15.

[3]李娜,郑琴琴.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2018(7):68,70.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