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与能力

2019-12-10段燕超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

段燕超

摘要: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中班幼儿相对于小班,能力提高了,自我服务的意愿也增强了,故为了满足孩子的自我需求和兴趣,中班整理课程顺应而生。但是如何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与能力,有效提高教育的一致性,教师在不断研究中。

关键词:整理习惯;整理能力;家园共育;多种形式

一、课程的源起:理想与现实

升入中班后,有一节常规课《我升中班啦》,意在让孩子们知道自己长大了,升入中班后,应在各个方面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出榜样。在这一节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交流分享以及共同记录,罗列了系列我的成长和我想做的事情。在系列活动开展后,教师发现,幼儿的整理情况相对开学初,有了一定的进步:知道主动整理,愿意积极参与和督促同伴整理,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但是整理能力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整理能力有待提升,乱拿乱放、别人提醒不听、为求速度不求质量、材料的丢失等等。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追踪后,我们发现,这种问题源自于家园教育的不一致:教师们在学校里开展整理课程,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毕竟时间有限,他们更多的时间还被游戏、户外体育、集体活动、自理等占用了。所以一天之内,相对来说,整理的时间还是有限的。延伸到家庭中,教师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家庭并不注重孩子自主整理玩具的習惯,多是由爷爷奶奶等包办,有的家长能注意让孩子整理玩具,但也仅仅局限于让孩子把单个拿出来的玩具放回去。因而采取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加大孩子在家整理习惯的培养,使家园教育同步尤为重要。

二、课程的开展:明确是什么?为什么?

在针对家长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全班36组家庭中,爷爷奶奶等祖辈教养的达23组,也就是说,大多数家庭多是由祖辈教养,只有少数孩子是跟着父母生活、学习,而72位家长中,仅有15位家长较为重视孩子的整理习惯,在家曾经要求孩子独立整理玩具或是帮忙家务,大多数家长表示,孩子没那个心思,不想收也收不好,每次都是大人帮助他们把东西收起来。所以这次调查表明,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的整理是微乎其微的,在大人的善意下,这种整理能力被包办了。

所以首先我们针对这一调查开展了关于《整理小课堂》的微讲座,将我们期初开展的整理课程以图片、视频、文稿等方式做成PPT呈现给家长,让家长了解现阶段学校正在做的事情。针对家长的疑问,我们进行了答疑和《指南》的普及,让家长充分了解到中班孩子具备“整理自己的物品”“按照标记寻找对应的物体”等能力,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场所供孩子大胆尝试和历练。

三、课程进行中:多种形式促动手

(一)班本课程的跟进

在获得家长支持的前提基础之下,我们继续开展我们的课程。我们和孩子们讨论“除了教室里,你觉得我们还可以为哪里整理呢?”孩子们议论纷纷:“家里,学校里。”我们接着问:“家里哪些事情需要整理,哪些小朋友可以帮忙?”通过师幼讨论总结:其实每天家里的家务很多,扫地系列的就有:扫地、拖地、擦桌子、擦窗户、擦冰箱、倒垃圾;做饭系列有洗菜、切菜、烧菜、做饭;清洗系列有:洗衣服、洗碗、洗袜子、洗锅等等;还有整理系列分为:收拾物品、整理玩具、叠衣服裤子等等。整理后,孩子们不紧感叹:哇,原来家里的家务活这么多,妈妈、奶奶她们可真辛苦啊。他们表示,今晚回家就要干。

孩子们信心满满,但是根据当天的打卡只有10个左右孩子回家主动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了家务。第二天我们针对家长的照片对昨天牢记任务,回家做家务的孩子进行了分享,并提问:“为什么其他孩子你们没有回家做家务呢?”。孩子们回到:“我忘记了”“我昨天去上兴趣班”“我妈妈没有提醒我。”那么讨论继续:“我们怎么才能记住自己的计划,什么时间做家务比较合适呢?”这两个新问题进一步引发了孩子的思考和讨论。于是计划表、家务时间应运而生。

(二)家庭父母跟进

在孩子们制定好自己的计划和时间表以后,孩子们就带着回家正式施行了。我们还通过调查,发现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21天,所以发动家长和孩子开展了“家务整理21天打卡计划”,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并积极将孩子整理的视频和照片每日发到群内打卡。这一打卡计划得到了家长的纷纷响应,家长们纷纷表示:“这个计划好,早就想这么干了”“这个对于孩子确实很有帮助,我们家玩具一塌糊涂”。另外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我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做一个观察记录表”“是呀,老师能不能帮我们梳理一些孩子能力的要求目标和观察模板给我们借鉴呢”,答案是当然可以。所以我们除了施行打卡计划外,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些相应的观察表格供家长去记录,并针对记录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交流和沟通,为家长提供了技术性支持。

故事一:我是一个洗碗匠

丁丁今天回家后,主动说,我要洗碗。于是,饭后的碗都归他啦。他太矮了,够不到,他就问我:“妈妈,我够不到”,我说:“你自己想想办法呢?”他想了想,去搬了张椅子,但是发现太高了,他站上去有点害怕,他马上下来,去换了一张比较矮的,这次刚好。他就站在凳子上开始洗碗,用手摸一摸,用水冲一冲,就好了。一会会就洗完了。我就问他:“洗干净了吗?”他看看:“好像没有”于是,我给他示范:“是啊,洗碗要用洗洁精和抹布,先擦擦里面,再擦擦外面,最终用水冲干净。”于是,丁丁又开始了第二次洗碗,虽然还是有点不干净,但是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真的好幸福。

在这个故事里,丁丁发现问题“凳子高度”,并尝试了自己解决问题,而丁丁妈妈发现了孩子能力的不足,为他提供了洗碗的支架和引导,帮助他更好的洗碗。在这个洗碗的过程中,两人都各自收获了不同角度的快乐,丁丁妈妈由衷感叹:“真好!”

故事二:我是收纳能手

今天我和萱萱一起来叠衣服。叠了一会,萱萱就喊累:“妈妈,衣服好多啊。”我说“是呀,这下知道妈妈辛苦了吧。”萱萱说“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很快速的就叠好衣服了呢?”我说:“我也不知道啊。”她又说:“要不,你上网找一找吧。”于是,我和她一起上淘宝搜索叠衣服,还真的发现了叠衣服神器,萱萱可高兴了“妈妈,太好了,我们买一个回来吧”,就这样,我们买回了第一个收纳神器。后来,我们又陆续买了鞋子收纳神器、挂衣服神器等等,好像买买买一发不可收拾,但是萱萱很快乐,也更积极参与到收拾当中了,每次都要吹牛:“看我收的多厉害,多整齐”。

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技便利下,整理变得更方便了。萱萱既是偷懒了,但是好像又很聪明,但不论如何,她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并借助工具让自己更享受这种整理的快乐和成功感,是无可替代的。

(三)半日活动展风采

21天,很快过去了,我们也恰逢迎来了家长半日活动。这一次的半日活动,我们结合整理课程,分为观区域、看整理、说说话话议整理、比赛评奖等环节。让家长们在实际班级区域游戏中,去发现孩子们游戏和整理能力的提高。微讲座为家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一吐为快的地方,让家长们说说自己对于家里整理课程开展的那些故事与心得,见证孩子的发展痕迹。最后的评奖,我们采用照片记录法和投票式,票选出了最佳整理小明星和坚持打卡小明星以及积极参与奖等若干名。该活动得到了家长、孩子的一致好评。在后期的反馈中,家长们写道“原来幼儿园的课程是如此有趣”“孩子大了,我们真的要放手了,感谢老师给我们这次特殊的体验”等等。

通过本次整理课程深入家庭,我们发现,不仅孩子收获了,家长也成长了,更能理解我们的课程,也更能支持我们了!家园合作,真正提高和发展了孩子的整理、归纳、书写等多项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星.浅谈区域游戏中幼儿收拾整理能力的培养,2018.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
幼儿园家园共育各阶段内容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以晨间接待为平台实现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中的加减乘除
家园合力,共建“亲子阅读”桥梁
浅论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