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料”的数学课,学生更欢迎

2019-12-10陈益农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数数学课利用

陈益农

小学数学课堂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用耐心和细心去教导。但是,如果数学课堂没有实实在在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数学课堂浮于表面,没有让学生学到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这样的数学课堂就不是一节好课。数学课要“有料”,就是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有用的数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如此“有料”的数学课,学生更欢迎。

一、灵活利用生活实践资源

许多人感慨:数学好难!殊不知,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藏有数学资源,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还要灵活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我们的数学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试想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数学知识后,在生活中马上就能用到,这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小数的加减”内容时,教师请学生家长配合,每位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买菜。(在学习小数的加减之前,学生已经认识小数,也明白譬如1.5元表示1元5角的知识。)要求:(1)每两样东西结算一次价格,比如:买青菜3.6元和买西红柿2.3元一起结算。(2)把购物小票带回学校。(3)可以自己在家里先研究一下每张小票上的总价是否正确,是怎么算的?(4)和同学交流,提出其他问题,并一起讨论解决。活动结束,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发现每位同学都认真完成了任务,而且很多同学已经会算小数的加法了,比如:买青菜3.6元和买西红柿2.3元一共多少元?可以这样结算:3.6元=3元6角,2.3元=2元3角,3.6元+2.3元=3元6角+2元3角=5元9角。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掌握小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了加法问题,在第4个任务讨论并提出其他问题时,就有小朋友发现购物小票的下面還有一组小数,是这样的:5.9元,实收10元,找零4.1元,问:这是什么意思?于是孩子们又展开下一轮思考。这样小数的减法也出现了。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小数,再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元角分的知识解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让数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体会学数学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让学生明白:“原来学数学这么有用!”让数学课更受学生的欢迎。

二、整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数学课堂是不可预测的,会有很多“意外”发生,而这些“意外”就是课堂生成资源。课堂上的“意外”,往往发生在某一个瞬间,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或许只是学生无意间的一个行为,又或许只是学生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对于这些“意外”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准确把握,合理利用将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时,教师展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如果买一本3元的本子,你准备怎么付钱?同学们有的说:“要付给收银员3个1元钱。”有的说:“我先付1元钱,然后再给收银员4个5角钱。”这时有个小朋友在座位上小声嘀咕:“要这么麻烦嘛,直接给收银员3元钱不就好了。”教师留意到了这个孩子,于是让这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其他孩子听了后,有的觉得没有问题,等待了一会儿,有学生回过神儿来说:“没有3元钱的纸币,也没有3元钱的硬币,不能直接付钱。”“孩子们,你们真棒!那你们谁知道我们的人民币的面额中为什么没有3元呢?”这位教师真是太智慧了,抓住了学生的一句小声嘀咕,迅速做出反应,并将此课堂“意外”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有了更强的求知欲,同时也拓宽学生了对人民币的认识。

在上述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讲太多的内容,而是及时抓住了学生的课堂生成,将问题抛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去探索和解决。由此可以看到对于课堂“意外”生成的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把握,并迅速地进行整合,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受欢迎。

三、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如今的信息时代,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里,电脑都是必备的工具,这为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动静结合、声色具备的特点,还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在教学“一天的时间”这节课时,教师很是烦恼,因为时间摸不着也看不见,极其抽象。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对时间有更充分的感受和认识呢?教师利用信息网络查阅了各种资料,最后选择请多媒体课件帮忙。教师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一个小朋友一天的主要活动图片,每张图片上都有一个钟表,从图中可以看出几点几分小朋友在做什么事情。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作息,让学生初步感受时间的存在。接着,教师设计了一个场景视频,大大的屏幕上有一个钟表,钟表后面是随着钟表指针转动而变化的场景,比如:指针在凌晨的时候天空是漆黑的,随着指针的转动,天空渐渐变亮了,太阳出来了,到了傍晚,天渐渐变黑了,太阳下山了……通过这个场景视频的演示,让学生明白一天只有24小时是怎么一回事。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一天的时间”用多媒体具体、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但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动下,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静下心来,在音乐声中亲身感受时间的流逝,有助于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总之,“有料”的数学课是有趣的,有效的。在构建“有料”的数学课堂过程中,教师应利用生活实践资源,巧妙利用课堂生成,整合信息技术,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及时融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小数数学课利用
失踪的小数
画与理
有趣的数学课
讨厌的理由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网红”数学课
废物巧利用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不计算比大小
小数精灵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