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贵存疑

2019-12-10顾燕香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晒干河水课文

顾燕香

传统小学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在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思考与质疑能力、精神的激发,这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所以針对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应当从小学就开始。

小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有二。

一、问题情境创设,建立学生质疑空间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一点,学生并非天生具有质疑知识的能力,它还需要教师进行点拨指引。宋代儒学集大成者朱子曾经说过“须教有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创设相对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否激发学生质疑能力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例如在《羿射九日》这一课中,细心的学生就在阅读课文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江河里的水都被十个太阳蒸干了,为什么羿还要蹚过九十九条大河?”借助学生所提出的这一问题,教师就能此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质疑空间。通过与学生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如何思考,如何解疑,如何融入到质疑空间中,逐步形成“生疑”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性思维。而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生疑,表扬他们主动思考的行为,通过表扬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让他们更深层次地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

二、教授学生思维方法,给予学生质疑工具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情绪高涨,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思考?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知识学习探索过程中寻找矛盾点,从矛盾点中筛选质疑问题,找出文章中可能存在的不同观点,并与自己的观点看法相冲突,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质疑态度情绪,进而激发他们提问的欲望。不同的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立场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同一篇文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教授学生思维方法时应当“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该如何思考,同样《羿射九日》中的“江河里的水都被十个太阳蒸干了,为什么羿还能蹚过九十九条大河”这一问题,教师就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羿射九日时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包括羿当时的射日动机等等。结合这些思考提出质疑,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化解疑问,获得新知。在该过程中,教师就在潜移默化中将质疑工具亲自交给学生,并鼓励他们在质疑中联系实际,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感知自身所提出的问题,并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分析,完成知识迁移过程,进而迸发发散性思维。总体来讲,要多角度、多侧面为学生开拓思路,帮助他们对已知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确保学生在质疑过程中还能做到求新求变。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羿射九日》一课为例,本文就结合理论实践设计教学过程,遵循“学贵存疑”的基本理念展开教学设计,希望在教学中深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帮助他们发展进步。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默读课文,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完成课文阅读,理解故事基本内容

2.学生能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自主复述《羿射九日》中所描述的故事。

3.聚焦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选择适合难度展开学习,在质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共同讨论中解决问题。

(二)教学过程

1.教学铺垫。首先带领学生温故知新,重温之前所学过或学生自己所看过、听过的中国神话故事,以谈话形式导入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中国神话故事》一书,通过这本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神话”,初步领略神话故事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寻求恰当的教学手段,“看图猜神话故事”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准备多种图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与神话故事有关,另一类则无关。比如嫦娥奔月图、女娲补天图、亡羊补牢图、卖火柴的小女孩图,这4幅图片中,《嫦娥奔月》《女娲补天》是神话故事,《亡羊补牢》和《卖火柴的故事》则不是。在游戏中,学生不仅要猜出故事题目,还要分辨出哪些才是神话故事。在该教学阶段,学生就会质疑:“为什么《亡羊补牢》不是神话故事?”教师在此时可以引出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幻想的基本概念,并将它与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其它类型的故事划分开来,解答学生的疑问。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再展示一轮图片,让学生继续猜一猜哪些图片的内容是神话故事,它的故事名称又是什么。

看图猜神话这一教学过程首先实现了图文配合,通过较为直观的教学过程为学生展示了不同故事类型,并唤起了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回忆,充分调动他们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为接下来的课文正式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正课设计。在正课教学设计方面,教师会主要围绕学生的质疑能力展开教学过程,优化正课设计。以下为质疑教学课程的教学实录。

首先教师领读课文《羿射九日》,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梗概,明确羿射九日的原因。随后展开质疑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在课文中发现疑问内容,并主动提出,围绕质疑展开教学讨论。

学生:江河里的水都被十个太阳蒸干了,为什么羿还能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河水都被太阳晒干了,羿还需要蹚过大河吗?没有河水哪来的河蹚?

对于学生的“较真”,教师应该给予耐心,表扬学生们能够发现这样的细节,说明他们在用心思考。为此,教师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回答学生的质疑。

教师:其实在文学故事中经常是不拘小节的,特别是神话故事,可能会存在前后矛盾的现象。

这样的回答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质疑,所以教师还要做更多角度的解答。

教师:十个太阳虽然将河水晒干了,但是远处的河里还有河床,还有水,课文中并没有说所有河水都被晒干了。地球是圆的,一个半球是白天的时候,另一半球就是黑夜,虽然白昼这一边的河水已经被晒干了,但黑夜那一边的河水还没晒干。

通过这一系列的合理化解释,学生的质疑渐渐消散,并且学习到了教材以外的新知识内容。总体来说,就是要打开学生脑洞,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角度与思考空间,同时锻炼他们的质疑与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晒干河水课文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抓捕开锁大王
一滴河水
洗手歌……
某个相同的早晨
爱你,感谢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晒干了
河水与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