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螺栓式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的试验与优化

2019-12-10石秀勇黄天培

时代汽车 2019年17期
关键词:稳定性

石秀勇 黄天培

摘 要:采用台架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发动机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得到了运行参数、控制参数、结构参数影响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的规律。结果表明,调整各影响参数时,不能同时兼得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了某一区间内发动机转速会对VCT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稳定性从±4°CA优化至±1°CA。

关键词:相位器;动态响应;稳定性;台架试验

1 引言

可变凸轮轴配气机构(VCT)能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满足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要求[1]。中心螺栓式VCT,属于叶片式可变凸轮轴相位机构。它使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缩短相位器与油路控制阀体的距离,使得响应更快更稳定;降低机油压力驱动,减少发动机对机油泵做功,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越来越多的发动机开始渐渐使用这种结构的VCT。

20世纪80年代前,可变配气正时机构制存在造成本高、结构设计不佳和控制相位器转动角度小等问题[2],直到20世界90年代后,这些问题逐步得到改善,开始取得了较多进步和发展[3]。均质压燃发动机要利用VCT来调节气缸内可燃混合气与废气的含量[4];米勒循环与阿特金森循环也是靠VCT调整进排气门开闭时间实现[5];对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在低转速下通过增大气门重叠角来扫气,减小涡轮迟滞,提高扭矩响应[6]。

目前,对VCT的研究多数在动态响应,对稳定性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通过台架试验,并采用闭环控制的方法研究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为相位器的设计与使用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2 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的评价指标

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是VCT的两个重要性能评价指标[7]。动态响应直接影响了相位器在作动时的死区时间(Dead Time)和执行速率;稳定性则体现了VCT的控制准确度。

对VCT的執行速率要求一般在100°CA/s 以上就算合格[8];对稳定性没有特别规定,工作时一般在±2°CA内能接受。

动态响应以执行速率与死区时间为评价指标。相位器的执行速率是指,从某一角度到另一角度的速度,等于角度的绝对值除以执行时间,单位:°CA/s。死区时间是指,从控制器发出指令到相位器开始作动,所经历的时间。

稳定性S是描述在相位器在某一角度上的波动情况,数值等于波动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除以2。

3 VCT试验的台架设备

试验采用倒拖台架,动力由电机发出并传递到正时链条,链条带动相位器旋转,相位器的内转子与凸轮轴相连。发动机只保留缸盖以上部分,提供的机油由外部伺服供给,中心螺栓式VCT测试系统。

控制软件由Labview软件搭配NI(National Instrument)板卡组成。Labview软件编辑的控制界面,用于控制发动机转速,机油供给压力及温度设定。实时测得相位器电磁阀电流电压值、阀芯位移量等。CANape则通过CAN总线连接ECU,用于标定曲轴转角与相位器的相对位置,控制中心螺栓式VCT的角度,设定PWM控制频率等。

4 台架试验结果与分析

采用闭环控制,在研究各参数对VCT的影响时,固化各PID的设定值。以排气相位器为研究对象,总行程50°CA,闭环控制相位器在10°CA到40°CA之间来回作动,每个采数点取5个循环的平均值。

4.1 运行参数试验

(1)机油温度对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影响的试验。

试验条件:发动机转速选取常用的700r/min、1000r/min、2000r/min、3000r/min、4000r/min和5000r/min;回位弹簧2.6Nm,PWM控制频率设定110Hz时,选取机油温度40℃,90℃和120℃进行比较。

经过试验,得到40℃、90℃和120℃机油温度下,各转速对应的执行速率图:

机油温度40℃时,相位器的执行速率往提前与滞后方向是最小的,而120℃机油温度时相位器的执行速率最快。90℃机油温度下相位器的执行速率介于40℃与120℃油温之间。各个温度下,随着机油压力的增加,相位器的执行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位器在往提前与滞后方向作动时,40℃时的死区时间最久,其次90℃,120℃的死区时间最短。

相位器在往提前与滞后方向作动时,40℃油温时的稳定性最好,120℃油温时的稳定性最差,90℃介于两者之间。

主要由于机油温度在40℃时,动力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差,相位器的提前与滞后腔建立起压力的时间较长,所以执行速率较慢;同时受到机油从油底壳到中心阀体螺栓的时间较慢,与机油从提前腔到滞后腔之间的流通变慢的双重影响,死区时间增加。又因为低温粘度大的关系,油分子之间产生的阻力大,能够抵抗来自凸轮轴扭矩波动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所以相位器在低温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在高温时,则相反。

可知:机油温度越高,执行速率越高,死区时间越短,稳定性越差;相反,机油温度越低,执行速率越低,死区时间越长,稳定性越好。

(2)机油压力对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影响的试验。

试验条件:发动机转速固定在2000r/min,机油温度40℃,回位弹簧2.6Nm,PWM控制频率设定110Hz时,比较主油道压力0.5bar,1bar,2bar,3bar,4bar,5bar下的影响。

机油压力从0.5bar至5bar之间,相位器往提前与滞后方向的执行速率逐渐增大,死区时间也随之缩短。当机油压力从0.5bar到4bar之间时,稳定性逐渐变好,但当油压超过4bar之后,稳定性突然变差。

主要由于机油压力增加,推动内转子的油压增加,使相位器的执行速率提高;提前与滞后腔内的油压能快速建立起来,使死区时间缩短,动态响应变好。当机油过大,超过了PID的可控范围时,相位器的稳定性会变差。

可知:机油压力越大,动态响应越好。稳定性随着机油压力的增加而变好,但当油压过大时,稳定性变差。发动机怠速时,由于机油泵供给的压力较低,相位器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较差,这是VCT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3)发动机转速对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影响的试验。

试验条件:主油道压力3bar,机油温度90℃,回位弹簧2.6Nm,PWM控制频率设定110Hz时,比较发动机转速700r/min,1000r/min,2000r/min,3000r/min,4000r/min,5000r/min下的影响。

动态响应上,发动机转速对执行速率影响不大;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死区时间逐渐变短。稳定性上,怠速700r/min与高速5000r/min的抖动比较大,稳定性差。

将发动机转速从700r/min提升至5000r/min,相位器通过闭环控制保持在30°CA,機油压力恒定3bar,观察相位器的抖动量。

可以发现发动机转速3100r/min至3500r/min之间相位器出现异常剧烈地抖动,抖动量已经超过发动机怠速与高速时的抖动量,其中3300r/min时相位器的抖动量达到峰值,稳定性急剧下降。当发动机从3500r/min继续增加转速时,稳定性又再次变好。

4.2 控制参数试验

PWM控制频率对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影响的试验。

试验条件:发动机转速选取常用的700r/min、1000r/min、2000r/min、3000r/min、4000r/min和5000r/min,机油温度90℃,回位弹簧2.6Nm,比较PWM控制频率在50Hz,110Hz和170Hz下的影响。

可知:PWM值越大,执行速率越低,死区时间越短稳定性越好;PWM值越小,执行速率越高,死区时间越长,稳定性越差。

为了进一步解释,在VCT上安装位移传感器,目的是监控阀芯的运动情况,并且通过Labview设备采集控制电磁阀的电流,中心阀体的位移和相位器作动的关系。取2000r/min这个转速点为研究对象,机油温度90℃,主油道压力3bar,回位弹簧2.6Nm。

当PWM控制频率在50Hz时,电磁阀的闭环控制响应较慢。控制VFS的电流波动幅值较大,直接引起中心阀体的位移量过大,最终使相位器的抖动增大,稳定性变差。因为控制频率低的原因,中心阀体与壳体的摩擦频率也低,从某一位置到另一位置也更加顺畅,所以执行速率高。又因为频率低,从ECU发出指令到电磁阀接收指令开始作动的时间久,所以死区时间长。

当PWM控制频率在110Hz时,控制VFS的电流幅值明显减小,中心阀体的位移能够随着电流大小,更有规律的移动,改善相位器的稳定性。又因为频率增加的缘故,中心阀体与壳体间的摩擦频率增加,使阀芯的移动速度降低,导致相位器执行速率减小。频率增加使控制周期减小,死区时间减少。

当PWM继续增加到170Hz时,电流的幅值波动更小了,中心阀体的控制精度更高,相位器的稳定性也继续提升,死区时间更短,但由于阀芯与阀体的摩擦频率增加,导致阀芯移动缓慢,执行速率下降。

4.3 结构参数试验

回位弹簧对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影响的试验。

试验条件:发动机转速选取常用的700r/min、1000r/min、2000r/min、3000r/min、4000r/min和5000r/min,机油温度90℃,PWM控制频率110Hz,比较回位弹簧1.6Nm,2.6Nm和3.9Nm的影响。

回位弹簧扭矩越大,相位器往提前方向执行速率越大,往滞后方向执行速率越小;反之,回位弹簧扭矩越小,相位器往提前方向执行速率越小,往滞后方向执行速率越大。对死区时间与稳定性没有影响。

这是因为,回位弹簧的作用是给相位器一个提前方向的扭矩,用于抵消凸轮轴摩擦力矩,平衡相位器的提前与滞后速率。并且在发动机停机后再次启动时,辅助相位器都能回到各自的锁止位置。

5 优化

5.1 原因分析

中心螺栓式VCT在发动机转速3100r/min至3500r/min之间抖动异常剧烈,3300r/min时相位器抖动量达到峰值。为该款4缸发动机发动机在3300r/min下,将相位器使用闭环控制到30°CA时,机油温度90℃,机油压力3bar,PWM控制频率设为110Hz。可以发现相位器的稳定性在±4°CA。

当发动机转速在3300r/min时,根据凸轮轴扭矩频率公式得到此时的凸轮轴扭矩频率为110Hz。

当使用闭环控制将相位器保持在某一角度时,中心阀体受电磁阀控制会在中间位置。由于受到凸轮轴扭矩的影响,相位器的提前腔与滞后腔中的机油会有泄漏。这时闭环控制开始作用,控制电磁阀阀芯推动中心阀体来给提前腔或是滞后腔供给机油。当中心阀体的供给油路与提前腔或是滞后腔连通时,提前腔与滞后腔内的机油又会受凸轮轴扭矩影响倒流回中心阀体,这倒流回中心阀体的机油会对中心阀体有个作用力。

这个作用力的分力会给中心阀体一个轴向的分力,如果凸轮轴扭矩的频率与电磁阀的PWM控制频率相等时,就会使中心阀体产生较大的共振。当电磁阀给中心阀体的力与轴向分力一致时,则控制中心阀体的力就会过大,阀芯的位移量过大,那相位器抖动剧增;当电磁阀给中心阀体的力与轴向分力方向相反时,则阀芯收到的合力减小,到达目标位置的时间变长,相位器的响应能力下降。可见,凸轮轴扭矩频率与电磁阀的PWM控制频率息息相关。

5.2 优化方案

为了避免PWM控制频率与凸轮轴频率产生共振的问题,在给相位器做标定时,可避开凸轮轴扭矩的共振点。减小与增加PWM控制频率同样都能够避开凸轮轴扭矩频率。

当PWM控制频率设为95Hz时,相位器的抖动减小,稳定在±2°CA。

同样当PWM控制频率增加到125Hz时,相位器的抖动量减小,稳定性在±1°CA。

PWM控制频率设定越高,其相位器的稳定性越好,所以一般选择提高PWM控制频率。当PWM控制频率提高15Hz到125Hz时,相位器控制在30°CA时稳定性在±1°CA,有明显改善。

6 结语

a.在调整各影响参数时,对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的改善会导致稳定性下降;稳定性的改善会导致动态响应的下降。

b.改变发动机转速能改变凸轮轴扭矩的频率,当凸轮轴扭矩频率与电磁阀PWM控制频率相同时,相位器会产生共振,影响稳定性。

c.当凸轮轴扭矩对相位器产生共振影响时,此时改变PWM的设定值能改善相位器稳定性,并且增加PWM设定值比减少PWM设定值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Hannibol W, Bertsch A.车用发动机的新型可变气门定时机构[J].国外内燃机,2001 (1):4 1-44

[2] 苏岩,李理光,肖敏等. 国外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研究进展——机构篇[J]. 汽车技术1999(6):10-14

[3] Thomas Dresner, Phillp Barkan. A Review and Classrification of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s[C].SAE Paper ,1989-06-74

[4] YAPD, MEGARITISA, WYSZYNSKIML, et al. Effect of inlet valve timing on boosted gasoline HCCI with residual gas trapping[C/OL].SAE Paper, 2005,2005-01-2136. (2005-05-11). https://doi.org/10.4271/2005-01-2136.

[5] KARNIK A Y, JANKOVIC M J, SHELBY M H. Scavenging in a turbocharged gasoline engin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ertrains, 2012,1(4):420-437.

[6] 劉青林,何博,滕勤. 高效Atkinson循环TGDI发动机作为传统动力的研究[J]. 内燃机工程,2017,38(6):131-138.

[7]Gheng Liyun, Plenzler Jeremy. Characterization of Engine Variable Cam Phaser Fluid Dynamics and Phaser's Ability to Reject System Disturbances [C]. SAE Paper2004-01-1389

[8]姚春德,刘小平,黄钰等.连续可变凸轮相位器系统的仿真设计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5):3550-3553.

猜你喜欢

稳定性
一类具有扩散项的消费者资源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一类考虑疫苗接种的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模型的稳定性分析(英文)
独柱墩桥梁上部结构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某道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措施研究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非线性多率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稳定性
任意切换下的连续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