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蒙视角下的《弗兰肯斯坦》

2019-12-10兰琛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人文精神理性

兰琛

摘要:十九世纪初期,玛丽·雪莱在启蒙背景下创作的《弗兰肯斯坦》不仅推动了哥特式科幻小说的发展,也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借鉴。本文就小说反映的自然科学与理性以及人文精神的关系进行了综合探讨。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科学;理性;人文精神;哥特式小说

一、科学与理性

十九世纪初期是启蒙运动与理性时代,工业迅速发展、科技飞速进步,新发现和新发明层出不穷,人类社会日新月异。当人类面对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时,往往对于科学产生的巨大力量深信不疑。但是科学一旦被误用,可能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科学研究离不开理性主义,然而盲目理性之下的科学终究是毁灭性的存在。

对科学的盲目崇拜,正是玛丽·雪莱创作《弗兰肯斯坦》的背景。作者想借小说来警醒人们过度追求科学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雪莱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敏锐地觉察到了狂热追求理性之中潜在的矛盾。现代西方反对和批判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是在19世纪末20纪初的兴起的,因而,创作于1816年的《弗兰肯斯坦》可以说是一部反科学的先锋之作了。弗兰肯斯坦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他在个人欲望的驱动下造出了第三物种,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怪物杀死了弗兰肯斯坦身边所有的人,因此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恐慌。这种恐慌虽然来自于怪物,但终其根源却是弗兰肯斯坦对怪物的放任自流。科学虽然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但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破坏力量。像是弗兰肯斯坦这样不负责任的科学家,实际是对社会的巨大威胁。为了呈现科学狂热带来的破坏性结果,雪莱在小说中大肆使用了哥特元素。

她笔下恐怖的人物形象、惊悚的故事情节及氛围都充满着神秘诡异的色彩。恐怖的人物形象具体体现在对怪物的描写上。例如,“那两只眼睛湿漉漉的,与它们容身的眼窝颜色几乎一样,黄里泛白,他脸色枯黄,两片嘴唇直僵僵的,黑不溜秋”等,利用对怪物丑陋的外貌描写把小说的惊悚感突显出来,引起读者的恐惧心理。其次,小说以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交替式第一人称叙述角度来推动情节发展,当怪物对人类实施血腥的残暴行为时,读者与第一人称受害者达成共鸣,使阅读氛围越来越紧张,恐怖体验就越来越刺激。小说除了承继了哥特小说造成心理恐惧特点,作者还提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精神之间的矛盾,并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将科幻主题融入小说当中,丰富了哥特式小说的主题,为哥特式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的理性思考。

二、科学与人文精神

科学与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进步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也是约束科技负面影响的重要保障。

弗兰肯斯坦之所以废寝忘食的去做这个科学实验,与他童年的经历也有联系。文中他说到:“在叙述我早年的经历的时候,我也要提及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后来一步步地、不知不觉地把我引向苦难的深渊。”在弗兰肯斯坦十三岁时无意中发现了科纳柳斯·阿格里帕关于科学理论体系的著作,并且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当他告诉父亲时,父亲只是漫不经心地看了一下书的封面,说这些都是胡说八道,让他放在一边。弗兰肯斯坦认为“如果父亲当时不是这样轻描淡写,而是愿意费一些工夫向我解释——阿格里帕的理论已经被完全推翻,而科学家已经引入一套现代科学体系,要比旧的理论体系强有力得多……我的好奇心肯定就会得到满足,然后把科纳柳斯·阿格里帕的书扔在一边,既而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我原来的研究上。而且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思想甚至根本就不会产生致命的冲动,最后将我引向毁灭”。这反映了弗兰肯斯坦的父亲在对他童年引导兴趣爱好的人文教育不足,使他对此产生了执念,从而无所畏惧的展开了实验。

弗兰肯斯坦因厌恶怪物丑陋的样貌而抛弃了它,怪物离开弗兰肯斯坦以后,非常渴求融入人类社会,于是他努力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但最终还是因为外貌被人们误解和厌恶,于是它开启了复仇之路并在小说最后投海而死。当它看到德拉赛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时也会想到弗兰肯斯坦厌弃的神情,心生怨恨。它暗中帮助菲利克斯砍柴,救起落水的姑娘,也希望被社会接纳。然而社会却给了它更大的打击,它不仅没有被接纳,甚至还遭到了人们辱骂和追打,这成为怪物展开对弗兰肯斯坦一家复仇行为的关键。实际上,一开始怪物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也产生了一部分人类的情感,它甚至有请求过弗兰肯斯坦帮忙再制造一个只不过这一点点的幻想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与伤害之下逐渐消失殆尽。在弗兰肯斯坦因自己制造了怪物而愧疚病倒时,朋友克莱瓦尔来到了他的身边,克莱瓦尔无微不至的关照唤起了弗兰肯斯坦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人文关怀,也变得逐渐开朗了起来。

无论是弗兰肯斯坦还是怪物,都存在着不同方面内心情感的缺失,这也是他们误入歧途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感性的重要性,在未来科学发展道路上处理好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平衡。

三、结论:科学的尽头

随着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的启蒙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人类改造世界能力日益增强的同时,冰冷的理性取代了同情与同理心,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创造一切,于是,“唯理性主义”、“科技无所不能”、“人类无所不能”的思潮应时而生,却因此一度忽视了人文精神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弗兰肯斯坦》在描绘科学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矛盾的同时,也警示人们错误使用科学将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弗兰肯斯坦在掌握了各种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创造出了一个相貌丑陋,力量巨大的怪物,然而怪物不但没有与人类和谐共存反而与人类反目成仇,瑪丽·雪莱利用弗兰肯斯坦及怪物的悲剧来告诉人们,科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社会发展,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的深刻思考,为以后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英]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M].刘新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3.

[2]唐文.马克吐温边疆幽默故事的美国梦书写[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3]陈榕.哥特小说[J].外国文学,2012.7(4).

[4]郭昊龙.科学人文及其融合[M].高等教育出版.2009,3,1.

[5]杨园园.论西方理性主义的发展演变[J].科研,2015,12:219..

[6]唐文.权利死亡荒诞——对约瑟夫海勒黑色幽默小说的阐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弗兰肯斯坦人文精神理性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弗兰肯斯坦》中的人文诉求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