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谈《老残游记》 马丽京

2019-12-10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老残游记时间叙事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两个角度对《老残游记》进行评论,其一是文章时间的稠密缩短和延长,其二是叙事的客观和客观的不可靠性。

关键词:叙事;时间;不可靠

这本书的第一篇便是作者的《自叙》,作者在一开始便奠定了本书情感的基调,自人呱呱坠地之时,便有际遇之顺逆,再联想到牲畜的劳作,有灵性的动物生感情,而感情又生哭泣,从而引出屈大夫的《离骚》、太史公《史记》……。从而感悟国家命运、社会炎凉和自己身世之感,“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1)作者把天地精神和历史运行法则相联系,在宏观时空中,建立天人之道和全书结构技巧相结合、相沟通。

首先,我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谈谈此书开篇的第一章,文章时间的稠密缩短和延长,使事情的经过更显得跌宕起伏、轻重分明、感情突出。作者通过梦来展现故事的时间和空间的跨越性。开篇以一段插叙来叙述老残的身世和遭遇,年纪不过三十多岁,想来这不足百字的概括已把老残的三十多年的际遇概括囊尽。而后,作者在吃了午饭,身子有些困倦,想歇歇的时候,才闭上眼就已开始了他的旅行。他的故友,文章伯和德慧生要往邓州府,访蓬莱阁的胜景,因此特地来邀老残。老残“顷刻之间”便以收拾妥当,“无非风餐露宿,不久便到了登州”,想来从收拾行李到路途遥远到登州,至少也要花费一天的时日,可作者却用“顷刻之间”、“不久”来使时间缩短,当下住下。“次日”,老残向文、德二公邀约今晚不睡去看日出。只一句“秋天是昼夜停匀时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气传光,还觉得夜是短的……不知不觉,那东方已渐渐发大光明了。”仅三十字左右便把一天之事概括囊尽,时间之快更谓之似箭般。这便到了第三日,三人到了阁子中间,靠窗一张桌子旁边坐下,朝东观看……章伯用望远镜看到海面上有一丝黑影,再看海中洪波巨浪,非常危险。三人非常焦急,不过一点钟之久,那船来得已甚近,三人通过望远镜来凝神细看,作者把船只形态和船上男女状态都刻画出来,似乎船上之事就发生在自己的眼前,三人焦急万分,还在一旁为他们出谋划策。第三日的事情大概占了这一章的2/3,又可以看到此事时间之缓,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写前两日的事情,怕是要写它个四五千字,而作者却通过把时间的稠密缩短和延长来使事情的经过更显得跌宕起伏、轻重分明、感情突出。且说这只是在他的梦境之中,“觉得身体如落叶一般,飘飘荡荡,顷刻功夫沉了底了。只听耳边有人叫道:“先生,起来罢!天已黑了,饭厅上饭已摆好多时了。”老残慌忙睁开眼睛,愣了一愣道:“呀,原来是一梦!”作者通过把时间缩短、延宕来使文本的疏密度和时间速度所形成的叙事节奏更错落有致,又通过时间幻化,来把时间和空间交错在一起,这样写的目的,我想一方面是为了使情节有轻重、缓急之分,使故事更有趣。另一方面是以时间幻化来改造、伸缩和反讽人间生存的时间状态。就像老残三人看到船只破损,即将淹没于海底,为了搭救他们,不惜和友人乘船去解救,却被船上人员误认为是洋鬼子派来的汉奸!是天主教!于是船上的几百人用力乱砸了他们的渔船,使得渔船粉碎沉到海中了。

其次,叙事的不可靠性性。在书中写到申子平寻刘仁普到其所在的“桃花源”处,所见之人、事、物都非寻常。即使是家中的女子,也显得颇具特色,和平常百姓,甚至是达官贵人的家眷都有所不同,她们不仅貌美如花,而且还颇具学问,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对当时的社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就说这涂玙姑,对当时社会的看法是从“儒、释、道”当个方面来阐释的,且把自古以来儒家之经典著作视为是胡说乱道。更甚者是她在与子平探讨“理”、“欲”二字时,竟然握住其手道:“凭良心说,你此刻爱我的心,比爱贵业师何如?圣人说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真是令人诧异,越看越觉得不真实。一乡村女子,就算读过一些书籍,就算懂得一些道理,但也不至于像她那样对一个初次见面来访的客人竟然在阐释自己观点时,这么轻薄!我想就算是当今我们这个年代的女子也不会这样的!那个时代难道会有吗?虽说在那个时代,她们都是通晓天地万物之事的“异人类”,但这样写他们是不是有点不真实呢?再如涂玙姑说自家的茶时道:“茶叶也无甚出奇,不过本山上出的野茶,所以味是厚的。却亏了这水,是汲的东山顶上的泉。泉水的味,越高越美。又用松花做柴,沙瓶煎的。三合其美,所以好了。”这一席话,更让想起了就算是《红楼梦》贾家中的喝茶也没有这么讲究的,更何况贾家还是当时极盛一时的大户官宦人家,这区区一个农村乡舍家竟然有这么的讲究?这分明就让读者感到了一种不可靠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为什么要给读者这种写作的不可靠感呢?我在想是不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混乱不堪,朝政腐败,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给我们展示一种社会的不可靠性呢?我认为原因一,是我国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内忧外患,革命者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描写是作者向往那种世外桃源的生活,也正是当时百姓心中所向往的生活。其二,“是诱人为善、天下大公,作者借助桃花山中的玙姑和黄龙子与申子平三人的议论,表达了作者想利用三教合一来诱人为善,从而达到天下大公的道理。”(2)

另外,给我印象较深的就是在《老残游记续集》中,老残死后去阎王殿听审的这一段。这也是一个叙事不可靠性。而在这里,作者却把地狱里的一些刑法制度都描述了出来,让我对它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楚地认识。比如在写一个人在世间作恶多端到地狱后,“阿旁(地狱处治恶鬼的差役)将这人的辫子从那铁环皇传过去收了紧,把辫子在木桩上缠了几十道,拴的结实。也不剥去衣服。只见两旁凡拿骨朵锤、狼牙棒一齐下手乱打,如同雨点一般。看那大汉脚降超直竖上去,两脚朝天,因为辫子甩在木桩上,所以头离不了地,身子却四面乱摔,降上去,落下来,陈上去,落下来,几滓主后,就酱不高。落下来的时候,那狼牙棒乱打,看那两丈围圆地方,血肉纷纷落,如下血肉雹子一样;中间夹着破衣片子,像蝴蝶一样飘。皮肉分两沉重,落得快,衣服片分两轻,落的慢,看着十分凄惨……再看时,阿旁将木桩上辫子解下,将来搬到殿下去。再看殿脚下不知几时安上了一个油锅……看那油锅里油滚起来也高出油锅,那四面油往下注入瀑布一般。阿旁将那大汉的骨头架子用铁叉叉起来送上去。那火炉旁边也有几个阿旁,站在高台子上,用叉来接,接过去往油锅里一送。谁知那骨头架子到油锅里又会乱窜起来,溅得油点子往锅外亂洒。约有一二分钟的工夫,见那人骨架子,随着沸油上下,渐渐的颜色发白了……”(3)这只是其中一种,还有这些骨头架子填入磨子眼中,再把他们磨成粉末。让人看的毛骨损然,可见刑法之酷。

在阴间也有他们的世界,和阳间一样,有大街、集市、房子、妓院……而这些死去的人在阴间也有不同的命运,貌似和现实一样,都有人情世故这一类事。不禁觉得好笑。这也是作者的一种寄托,要遵礼守法,要百姓善良,那些在世间作恶多端的人,死后到地狱会受到应有的报应,这也是作者要劝人为善,在人世间多行善事,少做恶事。

总之,这篇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论了《老残游记》,一是文章时间的稠密缩短和延长,使事情的经过更显得跌宕起伏、轻重分明、感情突出。二是叙事的不可靠性。

注释:

《老残游记·自序》.

刚《<老残游记>叙事学策略研究》.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老残游记续集·第八回》.

猜你喜欢

老残游记时间叙事
《老残游记》中的淮安名园与名花
读《老残游记》,寻迹另一番江湖
《老残游记》西班牙语版出版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时间消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