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空间功能

2019-12-10张永军张静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0期
关键词:西咸新区绿色

张永军 张静

“发挥西成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予西成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近年来,西成新区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作為根本遵循,构建了大开大合、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探索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文化城市、科技城市建设新理念,走出了一条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的新实践、新经验,2019年10月13日,西成新区管委会主办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成)国际论坛”。本刊选取部分专家的精彩言论,与本次论坛的主旨和初衷一样,希望能在探索城市创新发展路径、传播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上,为城市的发展凝聚共识、提供方案、贡献智慧。

陈宗兴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原常务副主席

城市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发布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确立,西咸新区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支撑作用更加凸显。近年来,西咸新区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逐渐走出了一条西咸特色的崭新路子。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改革创新引领发展之路,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动结构升级、动能转换,要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努力提高城市规划水平,一张蓝图绘到底。

梁桂

陕西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

进入新时代,高质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工作也从追求速度规模扩张向提升质量转变。西咸新区秉持打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国家使命,在城市规划布局、建设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政府管理体制、城乡统筹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拓展了新实践。

岳华峰

西安市政协主席、西成新区党工委书记

西咸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以国际视野、世界标准。高水平推进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践行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一体、城乡融合等新理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集发展新动能。协同推进生态、宜居、营商三个环境建设。希望与各位嘉宾一起,共同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新路径,创造更多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康军

西成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5周年和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从全球看,世界格局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关注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级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时,指出“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一员,西咸新区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咸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我们创新城市规划理念,构建了大开大合、点状布局、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了全域覆盖、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全区规划“一张图”;我们创新城市建设技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蓄与充分利用;推广中深层无干扰地热清洁能源技术,实现城市“绿色”供暖;推动综合管廊建设,实现城市管网功能一体化;推行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实现低碳节能发展;我们创新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把历史文化保护放在优先地位,率先实施文物勘探集中前置和大遗址保护规划,探索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开拓文物展示空间;我们创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动土地城市化向人口城市化转变,实施城乡一体规划,推进优美小镇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城乡群众共享城镇化红利;我们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托管辖区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建立扁平化、大部制、小政府的管理体制。行政效能大幅提升。我们依托自贸、服贸、临空经济等1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搭建中俄丝路创新园、西部科技创新港等高端平台,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对外开放格局加速形成。一座崭新的未来之城、创新之都正在关中大地蓄势崛起!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转向中高速增长,背后是需求结构的变化,由此带来供给结构的变化、金融结构的调整。面对新形势,中国经济新的、最大的潜能就是城市化,特别是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可以疏解核心区过于拥堵的人口和其它资源,降低生活和发展的成本,形成新的分工和专业化格局,吸收更多人口主要是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地区。

所以,对城市的发展特别是绿色发展要有一些新的认识,我讲三个绿色发展的新共识。

第一,绿色发展包括但不限于环境的治理,污染的治理,更重要的它是由绿色消费,绿色制造,绿色流通,绿色融资,绿色创新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绿色经济体系。我们现在从早到晚,从头到脚,只要是绿色的,比如说价格高30%、50%他愿意花这个钱。

第二,绿色发展不是对传统工业化方式的修补,而是与之相竞争,更可能获胜和具有优越性,它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把成本和收益要重新算账。

第三.不能把绿色发展看成是经济增长的代价,甚至拖累增长的速度。如果把绿色增长看成绿色经济体系的话,过去我们是做减法,主要是污染的治理,下一步更重要是在做加法,包括绿色的消费,绿色的制造,更重要的是乘法,绿色的融资,绿色的创新。所以绿色发展是我们下一步日益重要的消费新动能,创新新动能和增长新动能。

绿色消费、绿色制造、绿色流通,都可以进行评估。因此,国家级新区特别是绿色发展落地一定要解决算账的问题,最后才是融资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成为企业和个人日常的经济行为。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我们取得的成就短板重点比较明确,另外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目标责任体系,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到实处。这样新区在绿色发展方面才能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我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搞新区?恐怕还是和当年搞特区是一个出发点,为什么要搞特区呢?我们原来那种状况不行,搞新区也是有别于老区,新区更重要的應该在改革开放上。在新的体制机制上能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主张,在总结新区的经验上,能集中在体制机制改革,我们闯了什么,试了什么,不怕试错,但是我们数量多,我们在这方面成果不多。

我回过头来举一个自贸区的例子,我们最开始在上海搞自贸区,当时搞上海自贸区的时候各个省都在报要求建立自贸区,现在已经形成“11+1”的自贸格局。自贸区非常重要的东西是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在上海第一轮负面清单出来之后,那是舆论多,大家觉得和正面清单没有什么差异。到现在我觉得负面清单也是一个大问题,国务院参事室在德国汉堡调研,它的负面清单就四条,四条事不可千其他都可以千,一是武器生产制造和销售,二是钞票印刷,三是毒品,四是药品。这四样东西不能千其他全能千,我们现在自贸区也好,新区也好,特区也好,我们负面清单离这四条有多大的差距?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研究这个新区,我们让它新在什么地方,不是新在城市面貌上,当然城市面貌很重要,但是更多的应当在我们城市的改革开放上,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这个新区能够为整个改革开放提供试验田,提供示范,能够提供更加有益的经验。

基德兰德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挪威著名经济学家

从经济学的领域来讲,资本和劳动力会带来产品和服务,但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技术水平,这需要技术变革、生产方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创新。同时,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初创型企业家和小企业更需要金融体系发挥作用,使经济更具有持续的发展活力。

郑欣淼

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研究院院长

西咸新区众多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是有标志性的。西咸新区依托《诗经》这个重要文化载体,建设了与大众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诗经里小镇。文化遗产是有活力的,文化的活力也是区域的生命力,它需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结合,有开放的态度,善于总结经验,这样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才能够焕发新的活力。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

目前,人工智能新时代已经到来,它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助力。智慧城市不仅包括智慧医疗、就医、就学和交通等,还应通过大数据集聚构建城市的“大脑”。我国数据量和大数据技术都已走到全世界前列,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深受AI的影响,城市是AI的最大集合场景,也正因如此,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深受人工智能的影响。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未来城市的发展要面对发展主体、发展模式、发展逻辑、发展理念的四个变化。中国城市发展要健康,应该做好小尺度的发展单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要从追求经济效益与利益最大化转向社会公平正义,要从满足增长物质主义转向文化和生态价值的守护与创造。同时,还要重视城市空间组织方式与规划设计的创新,让人们能够有温度的生活。

史育龙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国家级新区走创新发展之路,就是突出体现落实国家重大改革发展任务和创新体制机制的实验示范作用。加快集聚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西咸新区担负着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重要使命。今天的西成,抢抓“—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奋力前行,一座活力新城正在加速崛起,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和借鉴。

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实践,对于广大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价值。一批高校、科研单位、专业人才的引入和创新平台的建设。为新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创新动力。不断强化科技研发和应用之间的转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搭建产、学、研、投一体化生态体系,为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建设新城市,汇聚起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冯奎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对于国家级新区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就是实现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未来国家级新区的发展,一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的主导性作用,既然是国家战略,国家主体究竟体现在什么具体方面,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二是未来国家新区发展,应该要释放巨大的存量,然后提高质量,最后要发挥它的能量。释放存量我想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的基础,提高质量是一个根本,未来发挥能量是我们应该达到的一个目标,要提高它的能级。三是发挥国家级新区在区域协调当中的作用。在我看来,一些重要的国家级新区应该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带动区域中心城市,推动都市圈城市群发展非常重要的力量,要把它嵌入到区域协调的动力体系当中去。四是要以战略协同这种方式来推进国家新区的发展,就是我们有很多的战略,有很多的资源,有很多方方面面改革的条件,我们怎么样在一个地方能够集成化一些巨大的推动力推进国家新区的发展。五是拥抱新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要在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我们新的强大的绝对性的竞争优势。六是要优化空间,推动产城高水平融合发展,西咸新区在这方面有很多新的尝试,但是我想也还面临着怎么样提高产城融合的能级,产城融合水平的问题,我们不是简单去做几个小镇,或者推动城乡融合,而是放在推动西部开发核心引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空间塑造。七是释放体制机制的活力,形成新型的治理架构,我们讲的国家和地区,老区和新区,讲到新区和新城,讲到新城之间,国家级新区之间等等,都有一系列的治理体系、治理结构需要思考,需要嫁接。八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朝着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推动新城新区更高质量的发展。

刘守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乡村振兴提出来以后,依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我们回到乡土中国,就是把人移到乡村去,要素调回乡村去。第二种思维,继续提高城市化的水平,继续把人移到城市来解决问题,但事实上证明,如果不改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式,整个城市化是否一定能解决乡村问题,这也是要打一个问号。所以,中国目前的结构特征是一个城乡综合的结构体征。

具体表现为,我国经过长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已经从以农为本,以土为生,以村而治,根植于土的乡土中国,转变为乡土变故土,乡村变故乡和城乡互动的中国城乡结构形态,这个是目前中国的基本形态。

因此,重构乡村的结构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内容。核心是农业产业如何振兴:一是农业有没有希望,核心是重新认识工业化的概念,原来工业化的概念是产业化、制造业的概念,如果把农业仅仅理解为制造业,农业本身是不可能有希望的。只要农业内部发生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变化,以及这种组合方式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这个农业产业也可以跟制造业一样发生工业化的过程。

二是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农业如何提高竞争力?最核心是提高单位土地的回报。很多地方搞农业扩大规模,另外进行机械补贴,资本下乡,这一点如果农业土地的回报不上升,农业产业是做不起来的。

三是乡村振兴的顺序。现在很多地方做乡村振兴是反着来的,最容易是在村庄上做建设,大量的样板投资,但居住的人很少,这些村庄没有可持续性。另一个方法是把年轻人企图运到乡村去,但事实上年轻人不可能在乡村呆下去,农二代80后基本上不回到乡村,基本到县级以上的地方。所以乡村振兴的顺序应该还是先活业,再活人,再活村。活业的核心是恢复乡土的结构,使乡村经济结构更加多样化,这才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发展之道。

谭策吾

陕西省决咨委城镇化组组长

水利厅原厅长

西咸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验田”,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秉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积极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城市建设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致力于空间资源开发和提高人口承载力,确立了以田园城市、现代产业、文化传承、产城一体生态保护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这对于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西咸新区在各个方面的建设实现了由乡到城的重大转变,但是通过我们这几年的跟踪调研,对下一步西咸新区如何进行创新式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是建議西咸新区作为全省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将全省重大改革试点的布局放在新区进行实施,西咸新区要尽快改变过去五大组团相互竞争,资源配置低效,力量分散,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现状。。二是加快西咸新区建设就要站在国家和大西安的层面进行统筹超前谋划,充分发挥西咸新区引领示范作用和枢纽带动作用,使西咸新区成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的先行区。三是西咸新区在发展建设中全力支持咸阳市的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在西咸新区的组团规划中,应把咸阳纳入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八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西咸一体化组织协调机构。四是西成新区以空港新城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契机,做大做强临空产业。要进一步扩展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空间,按照机场未来的规模,枢纽功能,临空产业的相关联性,结合兄弟省市临空经济的规模,按照全城发展原则,将现有140平方公里扩大到500平方公里范围,并将咸阳市临空经济带一并纳入临空经济示范区。以机场为核心,按照产业临空关联性强弱合理布局临空产业,制定全产业链招商引资计划,以航空物流为引领,培育壮大航空物流枢纽保障、先进制造、航空高端服务等临空全产业链。创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新模式,制定符合示范区条件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计划,支持示范区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不断地培育龙头企业,通过积极的财税政策,土地优惠政策,鼓励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国际物流巨头落户示范区。

曾昭宁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会长

今天,我重点谈深圳经验对于西咸新区创新驱动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发展方式转换的路径。像大的城市和大的开发区,一般都起步于投资拉动,因为要招商引资,要抓产业,要上项目,要建设基础设施。到现在为止,目前—般都是从投资拉动逐渐转化为消费投资初步协调拉动,这是在三驾马车内部转换,再到创新驱动。还有一个路径就是直接从目前的投资拉动型转化为创新驱动,超越三驾马车。既然国家给西咸新区定位以创新驱动为主,我们的路径选择要考虑第二条,因为我们有优势,比如说创新驱动的基本要素我们都具备。

第二,产学研结构中,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深圳创新驱动的特点及核心是科技创新,在这一块已经超越了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一。深圳的特点是产学研,它不是高校,深圳只有深大和南科大,剩下都是其他高校在那设的分校,科研院所6所,支撑它科技创新的主要就是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特别是民营科技型的大企业。深圳的科技创新总结出了6个90%,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科研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生产于企业,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其中这六项指标里面研发经费是最重要的一个,这就是研发经费的占比,深圳是92%,西安2015年是30.5%,差距就差在这,西安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第三,首先刨新型经济必须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从全国看,民营企业的机制活,创新占了70%以上,国企也有很多搞的非常好,比如说西安的明星企业陕鼓,生产制造一直延伸到下游服务制造,这都搞的非常好,是中国工业大奖的提名。还有宝鸡的秦川,那是高档机床,我去年到那调研,我问他的老总,按德国工业4.0你们达到什么水平,他说我们平均水平是3.2,有两条线其中包括军民融合线能达到3.5到4.0,这些都搞的好。

根据深圳的经验,创新驱动第一以民营企业,有的以民营科技型大企业为主。民营型的科技大企业在企业层面创新驱动的指标之一是看独角兽企业的多少。目前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是世界第二,排序是北京第一70家,上海第二36家,杭州第三17家,深圳14家,陕西只有4家,全国排名第七位。

因此,西咸新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希望能注意优化营商环境,特别包括优化产业配套环境,尽快地培育独角兽企业。

猜你喜欢

西咸新区绿色
字节跳动(中国)西部创新中心在西咸新区启动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追踪绿色的秘密
打造新一代科技创业园区
西咸新区总体方案获国务院原则同意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