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园林墓园设计策略研究

2019-12-10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墓园景观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1 引言

传统墓园大多以土葬形式为主,导致土地利用率低,城市土地资源与殡葬用地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1]。同时,受落后殡葬观念的影响,墓园缺少现代城市功能,殡葬空间阴森密闭,成为城市中的消极空间[2-4]。在墓园内部空间处理上,各分区往往简单直接,缺少对微空间的合理划分与自然过渡,对景观形式、细部的微设计重视不足,加上绿化种植配置单一、植被群落结构缺乏层次感,使墓园内部空间单调、景观形式生硬呆板,造成墓园整体性、景观性与人文内涵严重缺失[5,6]。

在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实状况下[5-7],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绿色生态殡葬方式逐渐得到认可与推广,墓园的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休闲教育等城市绿地功能开始受到重视,墓园设计趋向于生态化、园林化[8-10]。本文结合绿色殡葬方式,针对生态园林墓园的概念、内涵和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对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建设与空间活化的再生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9,11,12]。

2 墓园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的传统墓地以君王陵墓为核心[13],平民墓地在等级制度的限制下处于一种原始状态,即一个家族几十代人都葬于一处成为家族墓葬群。“家族墓地”是现代公墓的原始雏形,在封闭独立的环境中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过程[14],并融合西方墓园的规划设计理念,逐渐转变为大规模的公共墓地,随后公墓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墓园。近年来,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兴起,公众殡葬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绿色生态环保殡葬方式的提出,生态园林墓园逐渐兴起。生态墓园以绿色葬式为主,成为墓园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3 生态园林墓园的概念与内涵

3.1 墓园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关系

“墓园”一词源于希腊,指“睡觉的土地”或“宿舍”[15],德国将墓园归类为公共开放空间[16],日本将墓园定义为在墓地上增加庭院和公园设施,并将其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17]。我国墓园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成长[14],在城市用地分类系统中,墓园属于城市用地中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墓园绿地则属于公用设施用地的附属绿地。墓园被视作城市绿色公共空间的有效组成部分,在满足殡葬功能的同时具有为生者提供交流、休闲、游憩、文化传承、追思缅怀等多种功能的园林空间[4]。

3.2 生态园林墓园的内涵

绿色生态殡葬方式:土葬是我国传统的埋葬方式,直接土葬的殡葬方式占地面积大,已无法大范围运用,火化后安置骨灰的土葬方式成为主要的土葬方式。对骨灰的安置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留下骨灰,将其安置于骨灰墙、骨灰塔等有限空间内,或将其封装埋入土壤中;另一种是不保留骨灰,即骨灰撒散,该方式主要有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海葬等绿色生态葬式,通过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

生态园林墓园特征:传统墓园以传统土葬为主要形式,以殡葬为主要功能,且情感氛围庄严肃穆、阴森冷漠。随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墓园已经由处理骨灰或遗体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墓园演变为传统殡葬功能与人文自然景观相结合,采用生态墓葬方式为主的现代生态墓园。生态墓园在英国称为“Woodland Burial Grounds(林园墓地)”,美国和加拿大习惯称其为“Green Burial Grounds(绿色墓地)”[18],均强调了墓园的绿色生态功能与特色,注重发挥生态墓园的园林绿地综合功能,形成了生态园林墓园。生态园林墓园是指以生态葬式为主要形式,将殡葬园林与绿色生态景观结合的特殊公共绿地空间[3],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范围内构建的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墓园环境[12]。生态园林墓园比传统墓园具有更合理的土地利用形式、更完整的景观功能空间和更丰富的植物体系等优势(表1)。

表1 生态墓园与传统墓园对比

4 生态园林墓园设计策略研究

4.1 合理利用地形,节约土地资源

现代墓园选址时会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传统的风水文化,因此非常重视阴阳宅环境的选择。《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的理论观点,说明墓园的地形丰富,多位于山林地带。坡度影响墓园的土方量、地表排水和人的活动。在生态园林墓园设计时,一般会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与地形条件,考虑生态、经济、节约、景观化的原则,尽量不破坏现有的山势植被,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顺应自然,仅进行局部修整。如美国乡村花园式墓园的奥本山墓园,利用起伏的地形来设置墓穴和墓室[19]。

地形改造设计服从墓园设计的总体要求和满足功能要求。殡葬活动集中处的地势相对平坦,并与园林建筑、绿化植物等有机结合起来;其他功能区域应充分利用现状地形,结合生态殡葬方式,划分不同的葬区功能分区,对土壤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不同殡葬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地地形和坡度条件,骨灰墓穴坡度宜控制在1%—5%内[6],自然排水沟一般坡度为2%—10%,铺草坡面常用坡度为≤33%,植坡面的常用坡度为≤50%。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地安排与其相适应的殡葬形式,可科学集约地利用土地资源(表2)。

4.2 融入城市功能,营造复合型殡葬空间

我国传统风水观使传统墓园的设计功能单一[20],墓园的功能性和景观性较差。墓园除了具有为存放死者遗骨或收存骨灰、给亲人提供凭吊场所以寄托哀思的传统功能以外,同时也是教育启迪后人、休闲游憩和人文传承等的场所。因此,生态园林墓园设计在给逝者一个宁静安息环境的同时,应给予生者一个优美宜人的公共活动空间,提供除殡葬功能以外的休憩、游览、集散、纪念、教育等多种城市功能。

在土壤资源紧缺的国情下,通过将殡葬方式与功能空间有机结合,能为多功能墓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城市功能的融入,有可能会使殡葬功能分区面积减少,因此在丰富景观活动空间场所的同时,可结合各类殡葬方式,设置休憩设施、特色植物、喷泉、道路、景墙等景观元素,通过增加活动的丰富性,将景观空间与殡葬方式结合,营造集生态、游憩、悼念、纪念、休憩、游览、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殡葬空间场所,既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市民游憩的公共空间,又提升墓园整体的景观效果。

表2不同坡度所适用的殡葬方式与设计

注:图片来源于:1.太原仙居原公墓:http://www.sohu.com/a/131315642_507376;2.太原仙居原公墓:http://blog.sina.com.cn/s/blog-dae229570101q9mf.html;3.美国Cleveland湖景墓园:http://bbs.zhulong.com//101020-group-201882/detail30463942;4.八宝山革命公墓:http://house.163.com/15/1021/04/B6E2P5P200074OOC.html;5.广州天寿园:http://www.way1998.com/products/tianshouyuanjingpinm.html7777;6.北京十三陵水泉沟纪念林:http://sh.mudijigou.com/12363.html;7.俄罗斯新圣女公墓: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203/13/87990-430082627.shtml。

采用树葬方式时,可通过与树下的休憩座椅结合,形成休憩空间,在具有纪念价值的高大乔木下设置座椅等休憩设施,并在其上刻下葬于此处的逝者身份信息作为标志,既提供了殡葬场所又提供了休憩功能。土葬可通过与道路和行道树结合形成游览空间,如2003年获得ASLA景观设计奖的第一个墓园作品——枫林大道(图1a、图1b),在墓区边缘的线性空间设计了一条林间小路,道路材料选择长方形块石,并在石头与石头之间种植草本植物,取消墓碑与雕塑作为纪念,将逝者的名字镶嵌于路边的坐凳上,土层之下安放尸骨。坐凳与块石均可作为替代墓碑与雕塑的标志物,能提供游览与休憩的景观空间[13]。草坪可形成开阔的集散空间,2013年获得ASLA通用设计杰出奖的莱克伍德公墓陵园中央的一大片草坪,在纪念日举行活动时能容纳350人。将草坪葬与特色墓碑结合,既能形成壮观的草坪风光,又能提供休闲的集散空间(图1c)。

注:图1a、图1b的资料来源于https://www.remembermyjourney.com/Search/Cemetery/325/Map;图1c的资料来源于https://www.gooood.cn/Lakewood-Garden-Mausoleum.htm?is-mobile=true。图1a、图1b为枫林大道游憩空间,图1c为莱克伍德公墓陵园集散空间。

图1生态园林墓园游憩与集散空间

4.3 优化内部空间划分,柔化生硬边界过渡

墓园内部空间各功能区的划分往往以墓葬形式为依据,如树葬区、土葬区、花卉葬区等,墓区与墓区之间常以道路或绿化带隔离,这种分区划定方式虽然分区简明、易于识别,但各功能区之间缺乏关联性和整体性,不同墓区之间过于独立、过渡生硬,墓区葬式单一,缺乏景观的多样性。在生态园林墓园设计中,可通过两种设计手法优化传统空间的划分模式,丰富墓区葬式空间:一是通过葬式的延伸与融合,柔化各功能区的生硬边界,使其不再是一个独立阴蔽的空间,增加墓区空间的整体性;二是增加各葬式分区的内部丰富性,整合不同葬式于同一墓区,并通过游憩道路进行微空间分割。

注:图2a为生硬边界;图2b为葬式延伸柔化空间边界;图2c为单一葬式独立分区;图2d为增加安葬分区的内部丰富性。

图2两种优化墓园空间的划分设计

葬式延伸柔化边界,即减轻各葬式分区的独立性。为了解决道路将各葬区分隔开、分散和缺乏整体性的问题,可对被道路分开的不同葬式分区(图2a)进行功能空间延伸,柔化道路边界线,使不同葬式的葬区相互咬合、互相渗透,柔化道路鲜明的边界特点,增加过渡的自然性(图2b)。

整合不同葬式于同一墓区,即增加各安葬分区的内部丰富性。为解决单一葬式组成独立殡葬分区、景观效果单调、缺乏多样性的问题,可在同一安葬分区内增加碎石、块石、嵌草路等游憩道,将单一的殡葬分区(图2c)进行再度分割,形成多个葬式微空间与微景观变化,并通过增加殡葬方式,使新增的葬式空间具有不同的景观效益,墓园景观更加生动,达到丰富的景观效果图(图2d)。如上海福寿园中的金桂园与紫薇园,将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多种墓葬形式相结合,形成了葬式丰富的墓区形式[21]。

4.4 丰富植物层次结构,强化特色植物景观

墓园大多位于靠近城市近郊区域的坡地,往往存在浅层土壤易被侵蚀的不稳定现象,而采用石材、水泥、砖头、沥青等硬质材料覆盖地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植物可缓解雨水冲刷对土壤的侵蚀,提高土壤的稳定性,但单层的植被存活率很低、生态效益较差。因此,墓地表面应尽量不使用硬质材料,可通过乔、灌、草合理配置,建立具有季相特色的人工植物群落,形成组合式绿地,提升植被的利用率与综合生态效益。

在生态园林墓园设计中,可将生态殡葬方式与特色植物种植有机结合起来,树葬宜选用有特殊寓意、寿命长的高大乔木树种;花坛葬受祭拜方式的影响,适合选用一年生或开花效果较好的时花种植。澳大利亚史宾威植物墓园主干道两侧的开阔草坪上散布着不规则的弧形花坛,花坛内种有百子莲、月季、南天竹等观赏性较高的宿根花卉和小灌木,距离主干道稍远的区域则种有桉树、雪松等大型乔木,形成背景的同时又勾勒出起伏的天际线,丰富了花园的色彩层次。分布在草坪上的宿根植物花坛增加了景观效果,丰富了植物层次,同时还是安放骨灰的殡葬区域,将殡葬方式与植物设计完美融合[16]。

5 结论与讨论

城市墓园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墓园作为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时空的交汇点,墓园能给予生者怀想、缅怀、思考的空间,也是给予死者安息的宁静场所。本文从城市墓园建设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入手,结合绿色殡葬方式,将生态墓园设计与场地地形特征、城市绿地功能、内部空间形态、景观特色植物等综合考虑,针对生态园林墓园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解决传统墓园土壤资源浪费、用地矛盾突出、城市绿地功能缺失、景观形式呆板、内部空间形态单一、墓区葬式单调、植物层次感缺乏、绿化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建设传统殡葬功能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的现代生态园林墓园,赋予墓园新的功能与价值,对节约土地资源、融合城市功能、优化内部空间、强化特色植物景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时代战略篇章,尤其是在“公园城市”的城市建设新理念指导下,生态园林墓园的建设符合以生态筑基、绿色发展的公园城市理念,有利于塑造全面公园化的城市景观风貌,作为展示城市生态化与园林化的重要景观区域,必将受到重视。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墓园景观
景观别墅
借一场火
火山塑造景观
精雕细琢筑品质 生态绿都入画来——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纪实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浅析生态园林的实施发展途径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