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品德

2019-12-09师文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常规品德

师文娟

品德是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构成品德的三个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构成品德。幼儿早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依赖于儿童的认知(知识与理解力),纯粹的行为训练并非道德教育。幼儿德育既要发展幼儿道德认知,又要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感,还要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且,这三方面的工作不能割裂开来分别进行。了解并掌握幼儿德育的特征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幼儿德育特征是根据幼儿德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征象加以表述。

了解到幼儿德育具有反复性特征,对幼儿一次又一次地犯某种错误,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为了能够起到更强化的效应,根据幼儿德育的反复性特征,我们对幼儿的好思想、好行为则应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促使他们能够比较稳定地向前发展。同样,我们在制订德育计划、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时,也应考虑如何从正面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

一、常规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幼儿园生活常规是幼儿所必须遵守的一日生活各环节(如入园、进餐、睡眠)的具体制度和行为规范。制订常规是集体生活的要求,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常规教育的功能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幼儿自我服务及生活的基本技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其次,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提高社会化程度;最后,稳定幼儿的情绪,形成有秩序的集体环境。

常规教育结合幼儿园的德育任务来进行,就把德育纳入了系统而富有成效的教育轨道。①虽然常规教育不能替代品德教育,常规教育只能完成部分品德教育的任务,但它有助于增强德育的系统性。②常规中的行为规则都是具体的,幼儿不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③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为幼儿的道德认知提供了经常性反复练习,使幼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以致行为习惯的条件。这样,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就会悄然形成。④常规教育的德育价值能把常规教育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增强常规教育的效果。因为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不仅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做,还应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就能使幼儿形成强烈的道德动机,从而激发出持久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利用常规教育对幼儿进行德育,真正发挥常规教育的德育功能。首先必须对常规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挖掘,明确常规教育的德育任务。通过对各个环节中社会性规则进行分析、概括,发现常规中有六大德育因素:自立能力和独立性;遵守规则的意识及自控能力;心中有他人的意识;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意志品质;文明行为习惯。一种德育因素有可能在多个环节里体现出来,但是各个环节中的规则不一定完全具备以上六大德育因素。比如,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培养,在喝水、进餐、游戏、洗手四个环节中都可以进行。这种一次德育因素在多个环节里的出现,也为正确行为的迁移,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创造了条件。

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其中包括情感品质和道德品质。情感品质是道德品质的基础,道德品质是情感品质的升华。因此,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应从情感教育入手。

1.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道德情感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因为幼儿好模仿,好奇心强,分辨能力差,同时又处在个性品质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事实证明,教师自身必须要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成为孩子的偶像,才能起到為人师表的作用,才能影响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2.开展情感教育应以幼儿亲身体验为主

强化良好情感从而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意识及创造精神。

3.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

家长的道德情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如果父母具有热情、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情感,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会有热情、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加强幼儿道德实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只有将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为自觉的行为,才真正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教师在提高幼儿道德认识的同时,加强德育实践活动,使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品德。

1.设置特定情境,激发行为意识

我曾见过这样一个场面:吃午点时,大班的老师特意安排了几个小班的幼儿一起吃蛋糕,教师观察本班幼儿的行为,并进行记录。教师将记录的情况告诉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谁的做法最好?热烈讨论之后,拿蛋糕时,很多孩子都知道让小弟弟、小妹妹先拿。

2.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

练习和实践是行为形成的主要方法,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寓行为实践于德育活动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只有精心设计德育实践活动,促使幼儿的认识在行为中得到巩固,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增强自觉行为。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自己想做的角色,为了让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幼儿在游戏中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的规则要求自己;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某位幼儿担任某角色,用角色的行为来约束他。

3.抓住教育契机,强化习惯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发现教育契机,如“一张小椅倒在地上,几个小朋友走过去,竟无一人扶起时”,诸如此类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切不可熟视无睹,应积极引导孩子去做,同时辅之以表扬或批评等品德评价手段,巩固习惯的养成,否则,将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影响品德教育的效果。

总之,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长期教育的结果。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常规教育、情感教育、道德实践三个基本途径,提高幼儿德育质量,促进幼儿优良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常规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常规之外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好学者贤
破常规 获巧解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品德
远和近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