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站与医院的联动改善血液供需紧张的实践体会

2019-12-09孙小敏任媛媛宋少婷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献血者血站供需

孙小敏,任媛媛,宋少婷

(延安市中心血站,陕西延安716000)

沟通对任何机构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血站肩负着与献血者和医院的沟通,而医院又是患者和血站沟通的桥梁,两者虽然分属不同机构,但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随着医保水平的提升,各个地区“血荒”时有发生,采供血紧张问题已趋于常态。如何确保合理安全的采集到血液,以及如何与医院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减少血液供需紧张,是血站与医院共同关心的问题。延安市中心血站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积极加强与献血者以及医院的沟通互动,共同提高临床用血服务与质量水平,改善血液供需矛盾。

1 前言

延安市医疗机构供血需求从2006年-2011年,供血年平均增长率15%,而血站的采血量从2006年的4.6吨到2011年采血量6.9吨,血液采集每年平均增长8.7%,在血液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2009年血站开始启动互助献血模式缓解血液不足的现状,互助献血率逐年增高,2011年经历了红会公益事业公信度下滑事件的影响,无偿献血严重受挫,2012年血液采集断层式的下降,采血率下降26%,临床供血同比下降23%,出现血液供应严重不足。如何采集到合格血液是血站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心血站在这种背景下,分析问题原因,调整思路,转变工作模式,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医疗整体环境状况对症下药,从2013年开始以“开源节流,双措并举”为主导思想,一方面提高献血服务加大血站采血量,另一方面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规范用血,双管齐下的措施,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特别是血站通过与医院的共享血液信息资源,共享知识培训,联合创建献血屋等联动机制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采供用”血环境,缓解了供血紧张。中心血站从2014年血液采集逐年增长,临床用血基本规范合理,2016、2017年未发生供血紧张事件,2018年上半年血液采集充足,无偿献血活动有序平稳发展,保障了临床用血的及时、安全、有效。回顾几年,血站在与医院通过联动机制改善血液供需紧张收效明显。在整体血液采集困难的大环境下,把我们的工作实践与同仁分享。

2 改善血液供需紧张的实践

2.1 建立监管机制,提高血液管理持续改进

由延安市卫计局成立了具有行政指令的机构延安市血液管理质控中心,中心由市卫计局、血站和医院临床输血专家组成,对全市用血医院和血站围绕血液“前、中、后”保障、应用、安全,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制定血液管理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定期进行血液质量安全的专项督查,督查结果纳入年度考评,针对发现问题,由市卫计局发文件通报并限期整改,这一举措,使医院逐步对临床输血工作重视,尤其对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估、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逐步规范,提高了临床输血的管理能力和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双方的联动督查,同时提高了血站对医院用血的认知,暴露出血液采集场所设置不合理、献血者抱怨血费报销不畅,临床医师无偿献血知识缺乏动员互助献血不规范的问题等,促使血站加大如何提高献血服务,改善采血不足状况的决心和力度。

2.2 建立沟通机制,解决血液供需矛盾

血站成立了临床用血服务科,主要职能是与医院医务科和输血科等用血科室对接,解决临床用血过程中发生的血液有关事宜,如疑难输血、特殊血液输注、紧急血液输注、血液质量问题、抢救病人用血协调及医院间血液调配等,通过对口互动,及时协调处理血液供需发生的事件,同时有效的沟通使双方互知互谅,减少医疗纠纷的风险发生;同时血站也意识到在改善血液供应方面,不仅需要增加供应量,同时还需要保持供应的稳定性、持续性,优化血液供应品种及血型结构[2],血站与医院定期召开用血沟通会,了解医院用血需求,开展了病毒灭活血浆、去白血小板、冷沉淀、小包装血液成分等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同时加大稀有献血队伍和成分献血队伍的服务管理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稀有血型患者和血小板输注方面及时供血得到医院好评。

2.3 加强输血知识培训,提高合理用血安全

由于医学教育课程中关于输血部分的内容不多,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相对欠缺,许多医师不清楚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指征掌握模糊,血液成分选择错误,输血反应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输血效果欠佳,血液资源浪费[3],而医院在输血方面的专题培训又有限,血站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临床输血安全专题培训,要求参加对象是医院输血管理者、临床医师和输血相关科室,并且全员培训费食宿费全免,特别是县级、偏远医院的临床大夫参会人数不限,每年举办1-2次,最多一次参会人员四百多人,每次培训医院积极响应反响强烈,输血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血液安全专项督查发现问题逐年减少,解决了不规范用血现象,连续几年临床用血平稳增长,2015年至2017年临床用血增长都控制在5%以内,从住院医师着手,请他们参与了解输血常识,这对普及住院医师的输血知识,改善临床合理用血现状大有益处。

2.4 建立血液信息联动机制,推动规范用血

血站信息化的重点逐步转移为对数据的有效应用和管理上,只有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才能使血站信息价值不断自我增值[4]。血站与医院血液信息联网共享,使血站及时获得临床血库库存状况,能对全市血液资源统筹管理,合理调配。规模大的三级医院血液需求量大,血液周转快,二级以下县级医院用血量小基础库存血液周转慢,时常有血液过期报废,导致发生大医院血不够用小医院报废血液的现象,所以信息的联动使得血站对血液的统筹调配得以实现,避免了血液资源浪费;血液信息的共享为医院输血科和临床用血信息平台的应用提供便利,使医院的血液库存管理、输血申请、血液成分选择、临床指征把握、合理用血评估、输血管理更有效规范;医院与血站信息共享实现了献血者血费直报,减少了献血者用血后报销血费的繁杂程序和时间的浪费,真正做到了信息联动的便民服务,促进了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信心,有利于保留献血者推动献血队伍的健康发展。

2.5 建立储血点和献血屋的联动机制,提高血液供需保障

规划设置献血屋和储血点,便于血液采集和保障偏远地区的血液供应[5],血站与医院联动在医院建立储血点,首先保证了设立储血点医院的血液供应,其次保障了周边二级以下医院的血液发放和调配,特别是解决了偏远山区医院紧急用血,路途耽误延误抢救时间的问题;延安市中心血站是陕西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与医院联动建立献血屋的血站,2014年8月血站在三个县区设立了固定献血屋,为了解决工作人员在县区上班路途远不方便,长期工作不安心流动快的问题,当地医院给予血站大力的支持,安排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在献血屋工作,并承担工资待遇,血站负责献血屋的日常工作和质量监督考评,双方的这种联动模式,极大的降低了血站的采血成本,方便了本县区市民的献血,提高了县区采血量,同时使医院对无偿献血工作有了深入了解,医务工作者在献血活动中更加踊跃积极,并能对患者及其亲友正面宣传动员无偿献血。医院和血站联动机制实现了县区无偿献血的正常开展,在改善血液供需紧张中起到重要作用。

3 小结与建议

血站和医院其实就是“唇齿”关系,围绕血液相互关联,血站无偿献血服务的对象在医院,而医院输血医疗救治又离不开血站的血液保障,所以如何实现血管到血管的无缝联接,需要双方联手互动,协作互利,延安市中心血站在与各医院实行联动机制以来,无偿献血发展健康平稳,临床用血逐步规范,血液供应不足逐年改善,2017年和2019年8次向兄弟单位外调血液,血液库存充足2018年和2019年两次向西藏援助调血。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血站与医院的联动协助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挖掘的空间,如双方输血科研学术研究的合作空间很大,具备一定技术与科研能力的血站与医院有效的联动合作,将有利于输血事业发展;在血液信息数据共享方面,信息应用的稳定和安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大防范措施,保障无偿献血者和用血者的信息的安全和保密[6];合作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所以主管行政部门的协调、政策的支撑也很重要,规范措施实施步骤,明确血站和医院的职能分工,建立血液供需的长效机制将对推动我市血液健康发展起到关键助力作用。

猜你喜欢

献血者血站供需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细节管理在血站质量控制科的应用效果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消费低迷供需博弈 全国猪价大致稳定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20年3月 27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2017年12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