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药炮制的“四新八化”

2019-12-09贾天柱

药学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饮片调剂辅料

贾天柱

(1.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2.辽宁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116600)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中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1]。中药炮制是我国中医药的独有学科,也因为其工艺简单,又缺乏人才,故发展较为缓慢。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医学的重视,投入的增加,中药炮制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2]。那么如何走得更快、更远、更高呢?笔者很早提出了中药炮制“四新八化”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四新八化”也作为总揽全局的战略和纲领,有力引领了中药炮制学科的创新发展。

1 “四新八化”的提出背景

中药炮制是传统的制药学科,较比其他学科其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非常低,主要是生产力发展速度太慢。炮制技术发展的快慢优劣关键在炮制辅料和设备,目前很多饮片企业的设备太落后,炮制辅料和炮制工艺乃至饮片片型多是千年一贯制,缺乏创新,更无突破。在炮制理论方面,亦未能详细而科学的解析传统炮制理论,更少有新的炮制理论提出。鉴此,我们为了行业发展和进步,提出了中药炮制的“四新八化”。

2 “四新八化”的演变过程

中药炮制的“四新八化”是在2010年提出的“四新六化”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2]。2014年,我在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上系统论述了“四新六化”,四新是:工艺创新、辅料创新、设备创新、理论创新。六化是:来源基地化、工艺规范化、标准国际化、原理清晰化、设备自动化、生产规模化。之后又进一步推敲,六化与四新没有完全对应起来,故在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年会上又将四新六化修订为“四新八化”[3]。四新仍保持原来的四新,八化则进行了调整,因为炮制设备的发展趋势必如其他行业一样,趋向智能化。辅料也必须改变千年一贯制的状态。调剂的现状是戥秤分拣,这种情况更是落后,将来必须实现自动化或智能化。汤剂本来不属炮制,但现在几乎所有代煎中心都成了饮片厂的任务。炮制的主要作用是减毒增效,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辅料来实现这一作用。炮制要促使化学成分转化,实现定性炮制、定向炮制、生物炮制等。要想实现智能调剂和煎制,饮片的片型也得改变,只有实现规格一致化,才能实现饮片的智能调剂和智能煎制。调整后的“四新八化”是:四新: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新理论。八化:来源基地化、工艺规范化、标准国际化、原理清晰化、辅料多样化、规格一致化、设备智能化、调剂自动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制药工程中的智能化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原来提出的“四新八化”又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故在2018年炮制年会上又修订了“四新八化”。四新仍没有修改,因为这四新基本囊括了所有炮制内容。将饮片的生产和调剂、煎制合并为产用智能化;当今中药原材料和饮片销售已经进入物联网时代,故提出饮片流通网络化。四新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新理论。八化是:来源基地化、工艺规范化、标准国际化、原理清晰化、辅料多样化、规格一致化、产用智能化、流通网络化[4]。至此,“四新八化”的修订基本成型。

3 “四新八化”的内涵

就“四新八化”的内容来讲,四新是目标,八化是内容。通过八化的实施,成就四新的突破。或者说四新是主体,八化是具体,四新是宏观,八化是微观。“四新八化”将是未来炮制研究的总体目标;四新的关系是:工艺是核心、辅料是关键、设备是基础、理论是指导。任何应用学科都是:技术—理论—技术,意即由技术提炼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创新技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1 新工艺与工艺规范化、来源基地化 中药炮制的核心是炮制工艺,因此,工艺的创新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去创新,创新什么?更是关键。对于任何行业创新都是最难的,没有几十年的积淀和良好的创新思维,很难提出新的东西来。我们经过多年实践,凝练出很多新技术。新工艺需要研究,需要证明,要生产可行、标准可控、临床可用。工艺规范化是指将优化的工艺参数用于实际,并参照制订SOP。

3.1.1 定性炮制 所谓定性炮制,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的强弱来炮制的,从而使其增强或降低。如寒者热制的酒制黄连,热者寒制的胆汁制南星,升者降制的盐制砂仁,降者升制的酒制黄柏等[5-6]。这些传统炮制技术,需要用现代科学去证明,因此,研究其工艺的规范化和质量的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要有工艺参数,并制订SOP,方能体现炮制工艺的规范化。

3.1.2 定向炮制 这是根据饮片的化学成分性质,采用相应的辅料而进行炮制的新技术[5]。酸性成分用碱制,如碱制斑蝥[7],堪称最早的化学炮制,既可减毒又不损失化学成分;碱性成分酸制,如生物碱类饮片用酸制,可增加溶解度,延胡索等即是[8]。由于定向炮制是用新辅料炮制,而促使饮片化学成分转化,所以又称化学炮制或炮制转化。炮制转化还可以利用中药化学中的氧化[9]、水解等很多反应来达到炮制的目的,未来炮制的发展路径会越来越宽。

3.1.3 生物炮制 是利用微生物或酶来实现的新的炮制技术[5],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就其实质来讲,也是制备新药的一种方法,很有发展潜质。生物炮制主要包括发酵炮制,利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来实现,如六神曲、红曲等。抑酶炮制正好相反,是抑制酶的活性,从而更好地保存有效成分,如燀苦杏仁等。酶促炮制却是激活中药中的酶,从而具有生发之力,有如传统炮制的发芽法。

3.1.4 微波炮制 微波是频率为 300MHz~3000GHz(3 THz)的电磁波,波长在0.1mm~1m之间。微波有快捷、干净、易控的优点,因此,在炮制上研究利用微波也是可行的。如微波煅白矾,微波苦杏仁等[10]。微波炮制必然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3.1.5 冻干炮制 冻干是利用水分的升华性而实现饮片干燥的,饮片冻干后即可直接食用,所以又叫冻干饮片或即食饮片[11-12]。如即食天麻、山药等。

3.1.6 膨化炮制 膨化是破坏饮片内聚力的一种方法[13],但尚未达到粉碎的程度,就是使饮片内部蓬松,可提高饮片的煎出率和吸收,达到增效的作用。

3.1.7 压缩炮制 压缩炮制是将松泡的饮片压缩成块,更利于调剂,如全草类的蒲公英[14]等。

目前尚有制备复方饮片的,如六味地黄饮片[15]、四物饮片等,又如药汁制等,都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无论怎么改,饮片都要有一定的形状,所谓“饮者喝也、片者型也”。其他无形之粉一律不能称之为饮片。

3.1.8 来源基地化 饮片炮制要达到工艺稳定,首先要固定药材来源。将来势必要建立饮片溯源系统,药材从哪里来,饮片如何炮制,又到哪里去,层层可追溯,质量可保证。就是来源可溯,去向可查。作为饮片原料的药材要进行同源异地比较,同药异源比较,基地与非基地比较,野生与栽培比较,最终确立自己的优势基地,自己的标准,形成产业链。同时更要做药材与饮片的比较,饮片与饮片的比较。没有好的药材是生产不出好的饮片的,所以药材的研究更应该在产地加工方面多下功夫。药材是农产品,所以很多品种都是从农户手里收集来的,所含杂质较多,必须把住收购关,药材好饮片才能好。

3.2 新辅料与辅料多样化 炮制能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主要是依赖辅料的作用。药剂学的飞速发展也是凭借高分子辅料出现了各种新剂型。然而炮制辅料依旧是传统辅料:“酒醋盐姜蜜、麸米蛤土砂”。传统辅料仍然发挥着很好的作用,但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却不明显。目前辅料是限制炮制工艺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寻找新的炮制辅料则是当务之急。新炮制辅料,如酸、碱、氧化剂等无毒的化学辅料,均可在炮制工艺中尝试。新辅料的原则是能够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且不与被炮制的饮片起增毒作用。辅料多样化是促进炮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3 新设备与产用智能化、规格一致化

3.3.1 饮片产用智能化依赖新设备的研制 饮片炮制是传统学科,最早谈不上什么设备,只有药舂、研钵、研槽等。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发展成为机械设备,如切药机和炒药机多为铁制设备,后来又有提高,变铁制为不锈钢设备,也逐步成为体系,如洗药机、润药机、切药机、干燥机和炒药机等。近年来也开始追求联动线,已经有几家企业安装了饮片生产的联动线,但还不够先进,很多饮片企业仍处于工业1.0~2.0的水平。饮片生产新设备的研制,如何实现自动化、联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将成为今后重中之重的课题。在当前全民大健康的需要下,饮片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饮片生产必须形成区域化、集约化、智能化的体系。饮片生产要达到七机联用、智能控制,即:开包机—净选机—洗润机—切片机—干燥机—包装机—仓储。

饮片的产用智能化是指饮片的智能生产和智能调剂与智能煎制。饮片生产状况落后自不待言,而饮片调剂也仍是戥秤—天平—电子秤—小包装的调剂状态,且多数医院仍然是戥秤调剂为主,其效率之低、劳动强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当前有配方颗粒调剂机、小包装饮片调剂机,均不适应饮片的临床应用,唯有散装饮片调机设备才是方向。其实散装饮片的智能调剂机已经面世,但尚未大面积应用。饮片智能调剂和煎制设备要做到:仓储上料—智能调剂—包装—煎药—包装。

饮片智能煎制在中药应用方面更是关键一环,因为汤剂目前仍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得心应手的剂型。历史上是用药铫子熬药,后来改为铝锅,又改为不锈钢锅。当出现了煎药机后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多是包煎,提取效果不是很好,且没有解决先煎后下的问题。目前已有企业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建成了规模可观、智能化的生产线。相信智能煎制设备经过应用和改进,将会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做到片片均匀、剂剂清澈、方方可靠。

3.3.2 规格一致化是饮片实现智能调剂的前提 饮片来源于药材,药材来源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植物药材的药用部位有根、茎、叶、花、果实,所切出的饮片更是大小薄厚不同,很难在一条线上生产,也很难在一台机器上调剂,也就是说没有万能的设备。那么要适应智能调剂怎么办?只有在片型上下功夫,而片型千年一贯制是饮片发展的桎梏。所以,饮片规格必须实现一致化,增加流动性,降低黏滞性和松泡程度,达到饮片的高流动、高煎出,才能实现智能调剂和智能煎制。

3.4 新理论与原理清晰化 中药炮制传统理论丰富,是所有中药学科除中药学外传统理论最多的学科。如明代陈嘉谟的辅料作用论,明代付仁宇的用药生熟各宜论,清代徐灵胎的中药制药论[1],清代张仲岩的炮制论等。然而到近代,很少有新的炮制理论出现。对于炮制原理的研究比比皆是,却不够透彻。在药性研究方面我们提出了:“生降熟升,升者益升,降者益降”理论[14],李时珍曾提出“生升熟降”,我们提出的内容完善了炮制影响升降浮沉的理论,丰富了药性变化论。提出“中药炮制化学与化学炮制”的新观点[5],中药炮制化学是研究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其生物效应的学科。而化学炮制则是根据饮片中的化学成分性质,采用新辅料或新技术来炮制,有意地促使化学成分转变,以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如前所述的定向炮制即是。还提出:“系统中药炮制学”的观点,所谓系统炮制学就是从药材到饮片到方剂到临床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往的炮制研究多停留在火制方面,所以要进行整体的系统研究。该观点以后会专门论述。对于炮制原理,近年来虽然研究很多,但研究透彻的还不多。除了乌头、马钱子、斑蝥、白术等,多不清晰。即便是三大传统炮制理论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诠释,全面解析炮制原理,将是长期的工作。

3.5 新标准与标准国际化 标准的类型一般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国际标准是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组织下制订的。国内标准主要是: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药典标准亦即国家标准。团体标准[16]和企业标准属于市场标准,由学术组织和企业自主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属于政府标准,由政府主导制定。而企标应高于行标,行标又高于国标。标准是取得话语权的依据,尤其是在国际上,你达不到国际标准你的产品就不能在国际上流通;你达不到某个国家的标准,你的产品就不能进入某个国家。因此,标准问题是重大问题。国家药典收载标准是以药材为多,饮片标准多是同药材,单列者很少[17]。当前饮片标准不是不足的问题,而是严重缺失,所以,饮片标准的研究就更加重要和迫切。研究建立新的饮片标准更是当务之急,饮片标准研究要切合实际,不能单纯追求高大上,要能全面反映饮片质量,同时又要低成本,方便快捷实用。而标准国际化并不是与国外接轨,而是我们的饮片标准要能够在国际上应用,起到创新引领的作用。所以,新的饮片标准要做出特色、做出差别、做出专属、做出水平、做出实用[18]。

3.6 流通网络化 物联网利用通信技术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而它对于信息端的云计算和实体段的相关传感设备的需求,使得产业内的联合成为未来必然趋势,也为实际应用的领域打开无限可能。所以将来原料药材的购入和饮片的销售势必要实现网络化,进入云端,互联互通。

4 讨论

通过“四新八化”的实施,可以全方位提高饮片行业的水平,推进饮片产用智能化,从而促进中药现代化。通过“四新八化”的实施,既可以提高饮片的生产效率,也可以提高饮片质量,并可为医疗部门提供质优效确的饮片。让饮片行业不再落后,让饮片质量得到保证。饮片行业要想发展进步,除了实现“四新八化”外,还要实现五位一体,即产—学—研—用—检结合,也就是饮片产业—高校—科研—医疗机构—药检部门的结合,同时还要联合炮制设备企业和智能企业联合攻关。饮片生产不能只想自己的事情,还要前瞻后延,前要关注药材生产质量,没有好的药材永远也生产不出好的饮片;后要重视临床应用,也就是调剂和煎制。

炮制人必须自强自立,特色不能丢,创新不可少;绝不能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要大胆创新,实现“四新八化”,让炮制在中药三大支柱的发展中,由哑铃形变为橄榄形!大力开展科技炮制、创新炮制、绿色炮制研究,实现饮片的高品质、高流动、高煎出;低损耗、低污染、低毒性。有人认为炮制不需创新,只要传承好就行了,其实是一种偏见,因为传承是必要的,创新是必须的,智能化是必然的。

猜你喜欢

饮片调剂辅料
夏枯草精准煮散饮片与普通饮片煎煮质量评价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能“二战”考研尽量不要调剂,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要不要服从调剂?
药片为什么大多是白色的
热销面料及辅料
药片为什么大多是白色的
2019年考研调剂复试开始
中国将拉开药用辅料行业的整合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