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特派员视角下甘蔗产业科技扶贫的建议与思考
——以广西河池市为例

2019-12-09邓宇驰韦国旺黄新宝

园艺与种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河池河池市特派员

邓宇驰,韦国旺,黄新宝,贤 武*,经 艳,谭 芳

(1.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2.河池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西河池547000;3.河池市金城江区科学技术局,广西河池547000)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产蔗量及产糖量居全国第1位,占比超过60%。河池市是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有着发展甘蔗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蔗糖业是河池市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也是“十大百万”扶贫产业之一,发展甘蔗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甘蔗产业扶贫是河池市脱贫攻坚的主要形式之一,蔗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增加广大蔗农收益、减少贫困人口、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笔者基于多年科技特派员工作中对河池市贫困村甘蔗产业的调研与了解,通过对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就如何更好地促进贫困村甘蔗产业发展、增加蔗农收入、助力产业扶贫提出若干建议与思考。

1 河池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河池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降雨充沛,冬季温和,光热资源丰富,适宜甘蔗产业的发展,2018年甘蔗种植面积约为5.73万h m2[1-2]。河池市所辖11个县区共有817个贫困村,其中大部分贫困村都有种植甘蔗。多年来,河池市及广西全区致力于甘蔗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费,建设蔗区道路、水利设施等,制糖企业也大力扶持农民种植甘蔗,每年为蔗农无偿提供机耕、地膜,蔗种、化肥、农药等部分免费。近几年开展的“双高”基地建设工作,将甘蔗产业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实现了“生产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水利现代化、经营规模化”的高质量、高标准生产,甘蔗产量和蔗糖糖分都有较大幅度提高[3]。截至2018年,河池已完成“双高”基地建设0.78万h m2。

2 河池科技特派员工作现状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县科技特派员选派和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方案》(桂科农字[2014]6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选聘工作方案》(桂科农字[2016]102号)、《关于选聘“十三五”脱贫攻坚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和产业科技服务团队的通知》(桂科农字[2016]126号)等文件精神,从2014年至今,广西全区共选派了11 000多名科技特派员为各贫困县、贫困村提供科技服务,其中河池市约1 500名。2017年广西还组建了甘蔗、水稻、玉米等覆盖全区各产业的共21个贫困村产业科技服务团,以统筹产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完成科技服务工作。

笔者所在团队属于甘蔗产业服务团,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指导及服务团团长的带领下,服务崇左、南宁、百色等地区。在河池市范围内,主要服务金城江区、宜州区、罗城县等地的甘蔗产业,通过推荐、引进甘蔗优良新品种、新技术,在充分调研当地甘蔗生产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群众提出的技术问题,针对性地举办科技培训班以及进行田间实地指导等方式,为蔗区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引进推广了桂糖44号、桂糖55号等优良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并联合当地制糖企业建立了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目前这些品种种植面积已超过1 000 h m2,为蔗农增加了收益;举办科技培训班20多次,培训、服务群众1 000多人次;示范、推广了无人机喷药、包衣种茎精量种植技术、赤眼蜂生物防治螟虫等多项新技术;提高了甘蔗产量及蔗农收入,也提高了蔗农的科技生产水平及其对良种良法配套重要性的认识,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3 河池甘蔗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3.1 甘蔗种植面积缩减

近年来,在河池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及制糖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甘蔗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由于农药等物资及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甘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不明显,在水果、桑蚕等作物的冲击下,甘蔗种植面积逐年缩减,种植大户也逐年减少或转产停种[2,4]。2012年,河池蔗区种植面积曾高达8.26万h m2,由于2014—2015年榨季原料蔗收购价仅为400元/t,导致2015年甘蔗种植面积急剧减少,降至历史最低的4.27万h m2。虽然在各部门的努力下,近几年种植面积逐渐复苏,但2018年种植面积也仅为5.73万h m2,距“十大百万”扶贫产业之一的“100万亩糖料蔗(6.67万h m2)”的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必须多方面努力,想方设法提高种蔗收入,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壮大甘蔗产业。

3.2 甘蔗品种结构单一

实践证明,甘蔗品种是蔗糖生产的核心,品种改良对发展甘蔗产业的作用十分显著[5]。栽培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熟期单一化,受自然灾害危害的风险高,一旦某些病害流行,将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目前,河池蔗区品种结构单一,未形成甘蔗优良品种的多系布局,种植面积较大的仅有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这2个品种,且均存在宿根蔗黑穗病株较多的问题[6],桂柳05136还存在抗倒伏能力较弱等不足。桂糖29号曾有大面积种植,但由于茎径小,抗倒伏能力差等缺点,已逐渐被其他品种替代。

另外,河池蔗区处于广西西北部,气候偏冷,时常遭遇霜冻天气,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留种,不利于次年的甘蔗生产。2008年,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使广西中部以北地区甘蔗遭遇巨大损失,抗寒性差的品种几乎绝收,蔗农们经济损失严重。因此,急需引进抗寒性强、综合性状好的优良新品种以促进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3.3 贫困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贫困村大多位置偏僻,山多土地少,地块小且多为旱坡地,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水利设施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有限等因素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7]。

贫困村蔗农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了解,生产过程科技应用水平低,多以传统种植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种植,生产效率低[8]。同时,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服务及培训工作中发现,贫困村蔗农获取知识的途径少,甘蔗优良新品种、先进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先进科技知识的推广应用缺乏科学有效的途径。如甘蔗新品种繁多,而蔗农只熟悉当地主栽的1~2个品种,对其他新品种的具体特性和适应性了解甚少,也不敢尝试种植,导致新品种推广缓慢,或根本得不到推广。

蔗农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较低,不知如何选购农药,还存在病虫害防治适期掌握不对、防治时期不统一、滥用农药等主要问题。很多蔗农甚至对赤眼蜂生物防治螟虫[9]、性诱剂[10]等已大范围应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无所知。如蔗农在防治危害较大的螟虫时,一般根据经验推断喷药时间段,或者发现蔗田有很多病虫害植株后才确定施药,喷药时间大多在发现田间螟虫为害株高峰半个月后,以致防治效果差;同时,蔗农各自安排喷施农药,不能同时防治相邻地块的作物,容易导致病虫害的交叉感染[11-12]。

3.4 科技特派员工作不到位

根据统计,历年选派到河池市的科技特派员中,服务甘蔗产业的较少(表1),尤其是2014—2016年,每年仅有2~3人。河池市的宜州区、罗城县、金城江区、大化县、都安县甘蔗种植面积都较大,理论上有较多的科技需求,科技特派员也有广阔的发挥空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信息交流不对称、贫困村科技需求征求统计工作不到位等。

同时,贫困村数量多,贫困人口庞大,科技特派员在原单位仍有工作任务,科技服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充分调研和了解贫困村的实际需求,出现服务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或贫困户的科技需求不是科技特派员所擅长的领域,不能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等问题。

此外,科技特派员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少数特派员科技知识不过硬,不熟悉甘蔗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有些责任心不强,未担当起科技扶贫责任,服务流于形势,不能真正发挥科技服务的作用,甚至还使贫困户对科技特派员工作产生误解和反感。

4 建议与思考

4.1 加强优良新品种的引进与试验示范

选育、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是促进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要建立高效的良种推广体系,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5-8]。从目前来看,河池市需加强优良甘蔗品种的引进与试验示范工作。如桂糖44号2014年就已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但一直以来在广西蔗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小,直到近2年,河池蔗区才逐渐发现其优势,受到蔗农和制糖企业的关注,2019年种植超过0.07万h m2。说明目前河池蔗区引进、筛选优良品种的力度不够,更多、更好的品种潜力还未被发掘。河池蔗区气候偏冷,所需的优良品种与其他蔗区有所差异,同时很多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四周高山环绕,形成小气候,适宜的品种要求也会有所不同。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地为各贫困村推荐引进最适合当地的优良新品种,并形成配套栽培技术,提高蔗农栽培技术水平,在配套现代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的条件下,促使甘蔗新品种的产量和产糖量提高到新的水平,实现蔗农利益最大化。

4.2 建立数据库,实现精准扶贫,科技资源供需对接

明确主体责任,由各贫困村村委和第一书记等干部充分调研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和科技需求,建立资料详细的数据库。科技特派员可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资源,在数据库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象及提供服务,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

4.3 延伸产业链,发展加工业

积极发展目前受市场欢迎的红糖产业,其加工工艺简单、投入少、效益高,小规模发展容易销售,因此风险小,但应在相关部门的组织和监督下合法、有序、适度地发展[13]。甘蔗青叶可以用作饲料,直接用来喂鱼、喂牛等,因此可在河池蔗区适当发展养殖业,增加蔗农收入[14]。在土地条件较好的贫困村,可加强土地整合或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在提高种蔗效益的同时[15-16],还可让部分劳力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增加收入。

4.4 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

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先进技术可为甘蔗生产服务。目前河池市桑蚕业发展规模大,每年7月前农民都有大量桑蚕相关的工作,劳动力紧缺,无暇兼顾甘蔗生产,造成对甘蔗的管护不到位。针对这一问题,可推广无人机喷药技术,保证病虫害防治的及时性和效果,达到统防统治的效果。还可示范推广延长宿根期栽培、水肥药一体化、一次性施肥、螟虫绿色防控等节本、轻简、高效的现代化甘蔗栽培技术[10,17]。此外,应及时宣传最新科技资讯,尤其是新型病虫害资讯,如2019年发生的草地贪夜蛾,其适生区域广、迁飞扩散快,存在暴发为害甘蔗的灾害性威胁,如不了解其暴发为害特点并及时进行有效防治,其蔓延、暴发后会对苗期甘蔗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减产,使蔗农遭受较大的损失[18]。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宣传培训计划,并加大对种植大户等的培训力度,通过其示范作用带动其他蔗农使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贫困村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4.5 提高科技特派员素质和责任感

科技特派员要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和思想建设,与时俱进,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为贫困户做好科技服务工作[19]。同时,还应注意服务方式和技巧,重点发挥科技优势,改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提高其栽培技术水平,而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赠送农资、财物等。在举办科技培训和进行科技宣传时,应尽可能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跟群众做朋友,多传授实用技术,真正解决其实际问题,用科技助力甘蔗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河池河池市特派员
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简介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我爱我家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山路颂歌
河池市成立共青团教育工作委员会
河池娃问鼎世界级机器人大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