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每一个角色的情怀传递给观众
——漫谈饰演小角色的体会与认知

2019-12-09

影剧新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角色小戏小人物

刘 嫔

刘 嫔:上饶市歌舞话剧团

责任编辑:谢菁菁

由于个人的原因,在不短的演艺生涯中,我一直饰演小角色、小人物。我参演的剧目,都是由熟悉本区域风俗的编剧老师创作。自从我登上舞台以来,几乎每一年我都会出演一个小品。虽然都是饰演不起眼的配角,自2006年的小品《等你回家》到2018年的《妈,我懂了》,几乎每一个小品小戏都获了奖,有的是区域性奖项,有的是全国性奖项。我熟悉这些小角色,我也热爱剧中的每一个人物,我在饰演他们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与角色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分享人生的多姿多彩。感谢编导老师辛勤付出的同时,我愿意将我饰演小人物的审美认知传递给观众愉悦,与读者共享。

小戏小品一直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对于三四线地区的观众而言。高雅艺术的演出物以稀为贵,国家顶级艺术院团来三四线城市演出的机会更为难得。而能与广大观众沟通的、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反映社会生活中凡人小事的小戏小品,才是广大观众常备的“精神食粮”。有的戏剧舞台受某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崇尚高大上,把生活环境描写的极尽奢华、时尚、炫酷,并美其名曰富有时代感,或把人物刻画得极其诡异和自私,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观众很难从这些艺术形象中找到接地气、富有人情味的人物,这些舞台作品忽视了受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观众希望艺术家们塑造的人物与他们息息相关,是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甚至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而不是某些极致的故事,极端的人物。观众在忙碌的工作、繁琐的家务中,抽出时间来欣赏文艺作品,更多的是寻求心灵的慰藉,感受时代为我们造就的欢乐和愉悦,通俗地说就是寻找、欣赏生活中的美和快乐。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出现的一些庸俗、低级,纯粹是为了招揽观众的舞台作品,肯定不是绝大多数观众所需要的。其实,小戏小品中的小人物看似不起眼、不足为奇,甚至有点不入流。但正是因为演的是平平常常的人,做的是平平常常的事,说的是平平常常的话,观众才感到真实温馨、亲切可爱。我们通常所说,小戏小品展现的是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众生相。正是因为他们小,才能凸显主要人物,才有利于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小戏小品的人物、故事、角色虽小,但是每个人物、每个角色都有其使命,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如果满台都是主要人物,我们可以想象这台戏是没法演,也不符合艺术规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分工,也有各种类型的角色,舞台艺术也是如此。

以小品《等你回家》为例,我在小品中饰演盲人女儿刘璐璐。父亲因贪污受贿,进了监狱。女儿不离不弃在家守候父亲,她相信父亲一定会回来,既便是奶奶去世,女儿也没有告诉父亲。父亲提前释放回家,不敢面对女儿。虽然父亲触犯法律的理由看似很充分,为了给女儿治病,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法律是无情的。该小品大部分的时间是我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在编导老师的启发下,我反复排练了无数次,从女儿的多维角度剖析了对父亲的爱和恨,又从父亲的角度体会父亲对女儿的关爱有加;多层面来分析父亲与女儿的内心活动,女儿身患重症没钱医治才使父亲铤而走险,触犯了法律,女儿对父亲由恨转化为怒再转化为爱,经历了由理智到感情、又由不可饶恕到可以理解、再到怒其不争的转化过程,这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逐渐让我找到了女儿这一角色的感觉。最终这部以情动人的作品荣获了华东六省一市小戏小品银奖。

小人物、小角色是每一部舞台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存在,饰演小角色、小人物是每一个演员必须的入门课,是我们每一位演员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龙套走向主演的必要途径。我经过十余年的舞台磨练,似乎终于明白:年轻人从事演艺事业,不但要虚心好学,还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抱有靠一部剧、一个角色一炮出名的侥幸心理。尤其是像我们受区域性所限的地方专业艺术院团,如果选择了舞台艺术这一行,可能一辈子都演小人物、小角色,一辈子都很难有机会出演主要角色,甚至默默无闻一辈子。作为戏剧人,我们不仅仅要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将欢乐和崇高带给观众,使人生远离烦恼,而且还要在剧情里注入思想、注入审美、注入情怀、注入崇高。这份注入,不仅仅是主要人物用自己的情怀照亮观众、感染观众,更在于每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需要演员用自己真正的情怀理解角色、鼓舞观众。我们千万不能以为自己演的是小角色,不被观众所关注,就敷衍了事、漠视观众的存在。

我们仍以小品《等你回家》为例:父亲因贪污受贿被判刑入狱,璐璐伴随奶奶生活。奶奶在悲痛交加中去世,璐璐不敢将这一噩耗告诉服刑的父亲,只能默默地承受和等待父亲的归来,等待父亲能早一天刑满释放回家。父亲终于提前假释回家了,却羞于面对女儿、愧对逝去的母亲,百感交集,欲哭无泪。璐璐从爸爸进屋后的饮泣声中已经感受到了父亲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忏悔,勇敢地扑进了父亲的怀抱,化解了对父亲的怨恨。由于璐璐是盲人这一特殊的角色定位,只能用面部表情来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借助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奶奶的思念、对父亲的怨恨。但我无声的表演,观众看懂了,并与演员无障碍交流。

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提示我们,无论是小戏小品,还是大型剧目,观众是多元化的,观众的群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有能力判断出舞台上每一个演员的用心与投入。从广义的表演学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的演员,都是社会这个大舞台中的一个角色。因此,身为小角色的我,每排一个新的剧目,我都会时时提醒自己,这是在重新创作一个角色,要创造一个全新的角色,传递给观众美的享受,让不了解我的和熟悉我的观众,都能感受到我们的小品小戏,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不是概念化、模式化的。满台的演员,不会因为自己是小角色、小人物而慢待观众。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小戏小品又是观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观众满怀期待和热情来看我们演出,我们绝不能因为看不起小角色、小人物而敷衍观众,影响整场演出效果。观众需要我们以真挚的情怀,为他们讲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塑造一个个富有真情、热血的人物。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生活之丰富,各色人物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虽然十余年来,我在舞台艺术上以演小人物为主,但只要能给观众一个欢笑、一个思考、一份真情,享受一份发自内心的愉悦,我就已经得到了满足。因为我是以小人物的生命力去感染观众,用自己对小人物的理解、情怀去影响社会,用我的艺术生命点燃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的艺术信念,终生无悔。

猜你喜欢

小角色小戏小人物
舞台上没有小角色
舞台上没有“小角色”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舞台上没有小角色
小戏骨
像演主角一样演小角色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