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丹毒病的防治

2019-12-08苏章凤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10期
关键词:猪丹毒亚急性猪只

苏章凤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外北乡农牧站 四川凉山 615100)

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呈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广泛流行的态势,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而对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流行特点

猪丹毒的发生不受生猪年龄的限制,但1 月龄至1 岁的生猪发病率最高,1 月龄以下以及1 岁以上的生猪很少出现发病的情况。本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高发于炎热多雨季节。病猪以及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消化道以及吸血昆虫进行传播。

2 发病原因

猪丹毒最主要的发病诱因是卫生条件较差,猪场处于阴暗、潮湿并且脏乱的状态,猪场内饲喂的泔水在发酵以后常常导致猪场内出现大量苍蝇,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排粪系统,冲出的粪水由于流通不畅而出现刺鼻的气味,这些是发病猪场存在的共性[1]。另外,猪群应激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猪体自身具备一定的抵抗力,即使遭到感染,只要感染剂量有限猪体都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如果存在应激条件,即使很少量的感染也会导致该病的大面积发生。生猪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应激主要包括转群、长途运输、天气骤变以及饲料突变等。

3 临床症状

3.1 急性型(败血型)

急性型猪丹毒病发病较急,病猪的体温突然超过42℃,处于站立不稳的状态,在行走过程中动作较为僵硬,仅仅站立几分钟后便卧倒在地;病猪拒食,出现呕吐症状;在发病初期病猪处于便秘的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下痢的现象,一些病猪其粪便中存在血液,通常仅仅2~3d 病猪即会死亡。对于刚断奶的幼猪以及哺乳仔猪,其病情发展速度更快,其病程通常小于2d。

3.2 亚急性型(疹块型)

患有亚急性型猪丹毒的病猪,其胸部、背部、颈部以及四肢等部位会出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凸出的疹块,其颜色为红色或者紫红色,中间为白色,对其按压后出现褪色的现象;在出现疹块以后病猪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病情逐渐好转。亚急性型猪丹毒病的病程一般为7d。但是如果病情较为严重,病猪皮肤表面的疹块会出现发炎以及肿胀的现象,其表皮以及皮下发生坏死或者出现干痂,常常呈盔甲样在体表覆盖。

3.3 慢性型

慢性型猪丹毒病主要发生于老疫区,或者由急性型或者亚急性型猪丹毒病转变而来。病猪关节肿大,行走困难,长期卧地,逐渐消瘦,出现贫血以及心跳加速等症状,常常因心肌麻痹而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

4 病理变化

对病猪进行剖检,可见其肠道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症或者卡他性炎症;其脾脏变大,表现为典型的败血脾;肾脏肿大并且存在淤血;关节肿胀,蓄积由大量的浆液性渗出物以及纤维素性渗出物;慢性型病猪其心脏部位出现疣状心内膜炎的病变,其主动脉瓣以及二尖瓣可见类似于菜花的增生物。

5 预防措施

5.1 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猪丹毒病的基础保障。通常在仔猪60 日龄时需要为其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5mL 猪丹毒灭活疫苗,3 周以后猪只即可获得免疫力,其免疫期为半年,之后每年的春季以及秋季分别进行1 次免疫。

5.2 加强饲养管理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打扫,及时处理猪舍内存在的尿液以及粪便等,并做好其消毒工作,以防病原的滋生[2]。定期消毒猪圈或者养殖场的其他场所,与此同时也需做好猪只饮食器具的消毒工作;此外,养殖户还需为猪群提供一个活动场所,通过适量运动使猪只具备更强的抵抗力;另外,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猪舍内的养殖数量,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风环境;在饮食方面,一方面要保证清洁卫生,严禁为猪群喂食被污染或者发生霉变的饲料,另一方面要为猪群提供全面并且充足的营养。

6 治疗方法

1)将50g 雄黄、15g 葛根、升麻,10g 连翘、桔梗、白芍,5g 寒水石、二花混合后研碎,加入到病猪的饲料当中为其喂食,如果病猪不吃食,也可以将其用温水灌服,2 次/d,连续服用2d。

2)将50g 大青叶、40g 牛蒡子、30g 大黄,25g 栀子、连翘、丹皮以及胆草,20g 黄柏、淡豆豉以及野菊花,10g 甘草加清水煎煮后分两次为病猪灌服,连续服用2d。

猜你喜欢

猪丹毒亚急性猪只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简述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处理对策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