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原创舞蹈作品《醉了·苗乡》的结构分析

2019-12-08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流行色 2019年11期
关键词:酒坛苗乡狂野

田 玲(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一、苗族酒文化

苗族人民秉性豪爽,热情好客,酒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待亲朋的佳品和桥梁,每逢客至,常用自酿村醪,以飨宾朋。他们感到无酒不成礼仪,菜肴即使再丰盛,无酒主人也会感到怠慢了客人而不成敬意。俗语说:“酒吃人情肉吃味”,重酒不重菜是苗族酒文化的一大特点,只要有酒即使只有一碗酸汤或一碟烧辣椒都是可以的。即便是客人喝口寡酒下肚也是心满意足。

苗族很早就掌握了酿酒的技术。大部分农户都能自制米酒,甜酒、泡酒和烧酒,在苗族社会中,酒的用量是很大的,如平时劳作之余,喝一点米酒,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亲友来访,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必以米酒待客,建新房、过年过节、婚、丧、祭神、敬神、敬祖宗等,都要用酒,特别是做重活,放工时餐餐离不开酒,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的传统习俗和礼仪。浓郁鲜明的苗族酒文化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有宾客来到,或者喜庆之日,主人必须以酒相敬,如果客人饮得不尽兴,主人会觉得招待不周,会有内疚之情。每当客人离开的时候,主人一定要在客人的脸上抹上红色的印记,讲究的主人会用几朵干野花粘上红色涂在客人的脸上,用来表示热情好客的习俗。

苗族酿酒的制作很讲究,用上好的糯米蒸熟作母子发酵成甜酒,另酿制度数最高的头道酒掺入甜酒中去泡,便成酒性纯正,酒色泽棕黄,状若稀释的蜂蜜,香味馥郁、青甜爽口的米酒。智慧的苗族人民创造发明了牛角酒、栏路酒、双脚走路酒、团圆酒、祝颂酒、交怀酒、送别酒等独特的饮酒礼节。长辈、客人先饮是通常的礼节,交怀对饮,换盏添兴是一般规矩,劝酒时,常引吭苗歌高唱助兴,抒发彼此间的感情,苗族人民用以叙述族源、歌唱丰收等,有呼有应,有领有合,唱一首,对一曲,谁唱输谁就喝上一碗,彻夜不眠,通宵达旦。

二、苗族节日

苗族的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农事活动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台江姊妹节、鼓臓节、龙舟节、吃新节、芦笙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舞。比如每年三月在台江举行东方情人节,也就是姊妹节,苗族姑娘们穿着厚重的苗族盛装,头戴银光闪闪的大银帽,三到四个银项圈重叠挂在女孩子们脖子上,走起路来远远地就听到清脆的银饰碰撞的声音,美丽极了。姊妹节上青年男女互相唱情歌,诉说衷肠,定下终身,浪漫至极。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三、《醉了·苗乡》的内涵

(1)主题思想。苗族素有“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的美称,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人会唱歌,人人会跳舞。苗族反排村的木鼓舞古朴狂野,粗犷有力的风格特点。作品生动地反映了米酒在苗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以及苗族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几千年来,苗族舞蹈陪伴着苗族人民并表达了他们真挚、纯朴的思想情操,也最能使人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真善美。作品《醉了·苗乡》以黔东南苗族舞蹈为素材,以苗族酒文化为创作思路,作品经过发展和创新,结合编舞技法,创作出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接地气的苗族题材的舞蹈作品。

(2)内容简介。“米酒”与苗族人民相依相伴,不可分离,犹如苗族人民的兄弟姐妹,喜怒哀乐都会用米酒表达情感。舞蹈《醉了·苗乡》描写了一群苗族妇女从赶酒——尝酒——灌酒——醉酒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苗族妇女勤劳聪慧的形象,同时也寓意了苗族儿女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苗族儿女幸福生活的一种状态!

(3)艺术特色。苗族舞蹈丰富多彩,地域特色浓厚,三鼓一笙极具代表性。苗族人民通过舞蹈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苗族原生态舞蹈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在创作《醉了·苗乡》的过程中,我们对苗族原生态木鼓舞加以挖掘和创新,对苗族酒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坚持以舞蹈创作和挖掘必须要在民间采风调查的基础上获得实现的原则,在《醉了·苗乡》创作中结合编舞技法的同时,又保留苗族木鼓舞舞蹈的风格特点,主题内容以苗族酒文化为创作思路,全面综合挖掘整理和传承创新黔东南苗族舞蹈,让《醉了·苗乡》能为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带来质朴的乡土气息。

四、舞蹈《醉了·苗乡》的结构分析

第一段《赶酒》:清晨,一群苗族妇女手拿装满米酒的土罐,穿上银光闪闪的短裙苗装,大家从不同的村寨出发,走街串巷,爬坡上坎地去参加隆重的苗族节日,苗族妇女幸福的笑容展现在脸上。一路上她们身上的银饰嚓嚓地发出动人的声音,苗族妇女疾步走在田间地头,双手自然地画圈摆动,双脚有力地行走在田坎上,跨部有韵律地左右摆动,短苗裙随着摆动的跨部也左右摇摆,画面很美,苗族生活气息浓郁,似乎让我们都闻到了飘来的阵阵米酒的香味。米酒是苗族妇女亲手酿制的,她们都是酿酒的高手,谁都不想输给谁,于是她们兴高采烈,手拿酒罐,匆匆忙忙迈着急切的步伐赶去节日的圣地。这一段主题就是赶酒,怎样去赶,如何去赶才能体现苗族妇女的聪慧勤劳的艺术形象,如何使用酒罐,怎样运用酒罐才能体现苗族的酒文化。因此,在这一段中赶酒的动作设计是在苗族妇女平时生活中挑担子的步伐和韵律中创作出来的,音乐欢快,匆忙而不慌乱,急促而不焦虑,一群稳妥妥的泼辣的苗族妇女形象一跃而起,设计非常合理准确,为下一段创作打下来结实的基础。

要求:音乐欢快喜悦,喜气连连,能衬托苗族妇女的能干聪慧的艺术形象,同时又能体现节日的气氛。旋律流畅,

4拍子为好,速度稍快,时间:1分半—2分钟左右。

第二段《尝酒》:苗族妇女经过赶酒,聚集到一起,她们争先恐后地端起手中的酒坛,你看看我的酒坛,我看看她的酒坛,相互闻一闻对方的米酒,米酒的香味能够辨别米酒的品质,她们是那么的自信,深信只有自己酿的米酒才是最好喝的酒,她们相互嬉戏,相互逗趣,其中三位苗族妇女尤其引人注意,她们跪坐在田坎上,相互闻一闻对方的米酒,醉人的酒香沁人心扉,还没喝上一口就已经醉了的感觉,只见其中的一位苗族妇女热情的双手捧着自己的酒坛,递送到左右的同伴,让她们闻一闻自己的米酒,好像在问“香不香?”,同伴们迫不及待地深深地贪婪地闻了又闻,对着手捧酒坛的妇女不住地点头,好像在说“真香”,手捧酒坛的妇女自己闻了又闻手中的酒坛,醉人的酒香扑面而来,陶醉的笑容挂在脸上,这时只见她伸出右手的食指,小心翼翼地在酒坛边缘轻轻地蘸了一下米酒,然后认真仔细地放在舌尖上尝了尝米酒的味道,沁人心扉的米酒顿时让苗族妇女喜笑颜开,自我陶醉,于是赶紧又蘸了蘸米酒让同伴们品尝,大家顿时炸开了锅,米酒的醇香实在是难以抗拒,就这样大家你尝尝我的米酒,我尝尝她的米酒,开心至极。这一段充分表现了苗族妇女柔和美丽的一面,把她们聪慧勤劳、幸福团结、和谐地生活在苗族这个大家庭里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求:音乐轻快,又跳跃,尝酒时音乐舒缓柔情,优美的旋律醉人心扉。

时间:1分半钟左右。

第三段《灌酒》:尝酒越来越激烈,一点一点地品酒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苗族妇女的兴致,于是她们开始你推我我挤你的方式来增加乐趣,大家像孩子般地挤成一团,但是你挤我我挤你的方式还是不能完全表达苗族妇女的喜悦之情,于是升级演变成了你追我我追她地争先恐后地灌起酒来的场景,只见她们毫无预警地从后面架起你的肩膀,不由分说地提起酒坛就往你的嘴里灌起酒来,被灌酒的妇女满满地灌了一大口米酒,反应过来之后使劲地挣脱,边抹嘴边甩开对方跑向远方逃避,灌酒的妇女正在得意地哈哈大笑之时,冷不防被其他妇女从后面满满地灌了一口米酒,不由得也像其他妇女一样抹嘴逃跑,苗族妇女们尽情展现了她们奔放狂野、豪爽泼辣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她们活泼调皮的一面,苗族妇女的艺术形象在这一段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要求:音乐热闹跳跃,热情奔放。展现了苗族妇女奔放狂野、豪爽泼辣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她们活泼调皮的人物性格。

时间:2分钟左右。

第四段《狂野的木鼓舞》:一坛坛米酒下肚之后,酒性大发,大家喝得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脚板发痒,手舞足蹈,都想跃跃一试,把内心的激情释放出来。正在此时,苗寨传来了节日的木鼓声,“咚嘎咚嘎咚嘎嘎嘎,咚嘎咚嘎咚嘎嘎;咚嘎咚嘎咚嘎嘎嘎,咚嘎咚嘎咚嘎嘎”。木鼓声声是苗族人民的魂,是苗族人民的根,传递了苗族人民的精神,更是代表了苗族人民的信仰和寄托。在铿锵有力的木鼓声中,苗族妇女不由自主地跳起了粗犷奔放的苗族反排木鼓舞,甩手摆胯的动律尽情地挥洒着,双脚有力地踩踏着坚实的泥土,180度和360度的翻身是那么地自如和潇洒,飞舞的短裙就像一只只张开翅膀的蝴蝶在尽情飞舞,又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在尽情地绽放,她们尽情歌唱,快乐舞蹈,展现了苗族人民自由奔放的情怀。

要求:反排木鼓舞鼓点,狂野奔放。

时间:1分半左右。

第五段《醉酒》:狂野的木鼓舞在苗族妇女的肢体里尽情地释放着,在苗族妇女的服饰里尽情地挥洒着,大家跳累了,喊累了,米酒的酒劲上来了,大家晕乎乎地接二连三地一个个踉跄着步伐,有的一屁股坐在田坎上;有的瘫软地躺在草坪中;有的抱着酒坛睡着了,有的索性睡在了同伴的身上;千姿百态,这时传来了一段让人心醉的音乐,在音乐的衬托下,一名苗族妇女带着醉意缓缓从地面爬起来,寻找自己的酒坛,然后觉得喝得不够尽兴,双手高高地举起酒坛,想把酒坛里的最后几滴酒也要倒在自己的嘴里,醉态形象动人;有些苗族妇女迈着踉踉跄跄的醉酒步,边走边笑同伴,好像在嘲笑同伴的酒量实在比自己太差,嘲笑之余偷偷地捂嘴偷偷地乐;还有一些苗族妇女眼睛发直,露出傻傻的醉酒的笑容,自己都走不稳,还要生搬硬扯地把同伴拉起来,形象滑稽可爱。醉酒的苗族妇女们,她们捧着酒坛,一步一摇地行走在田坎上,醉态唯美不令人反感,顶跨含颌的动律恰好吻合了醉酒后的姿态,松松垮垮,似醉非醉,三三两两行走在田间地头,远处是一轮快要落山的太阳,暖洋洋地照在懒洋洋的苗族妇女身上,呈现出一幅和谐生动的苗族气息浓郁的画面,令人向往。

要求:音乐抒情,浪漫优美,最时间1分半左右。

五、作品感想

通过舞蹈《醉了·苗乡》的创作,有一些感想。作品以苗族酒文化为创作思路进行创作,以苗族民间舞中的反排木鼓舞为基本素材进行发展和设计,如赶酒的急切、尝酒的细腻唯美、灌酒的放纵、反排木鼓舞的狂野、醉酒的滑稽可爱等特点融入到动作的编排中,但又紧紧地抓住黔东南苗族舞蹈的地域风格特点。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艺术采风,这里所讲的艺术采风不是表面地去方排村简单地看一看就可以了,这里的艺术采风是指需要创作者脚踏实地地深入当地的生活,走近苗族人民的心里,去了解她们在做些什么,她们在想些什么,她们需要的是什么等方面,一个优秀的作品是需要千锤百炼、不断修改的,是凝聚了创作者日积月累的智慧和想法的,急功近利是编不出值得推敲的作品,一个优秀的作品是可以离得开声、光、电等高科技设备也同样好看的作品,是老百姓喜欢又有共鸣的作品。

猜你喜欢

酒坛苗乡狂野
幸福苗乡万年长
狂野动物兵
狂野
苗乡集市
美丽苗乡我的家
欲望的酒坛
苗乡蝶语
酒坛飞天
狂野旅行家
狂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