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一新生向母亲索要4千元生活费遭拒

2019-12-06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巨婴生活费花钱

2019年9月初,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每月给自己4500元的生活费,但卻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高中的时候她特别大方,补习班要4000、6000的眼睛都不眨就给我交了……怎么上了大学就不肯给我了呢?”这个女生满肚子的牢骚溢于言表,同时她还认为女孩要买护肤品和新衣服,所以花钱比较多,而且同宿舍的同学也都挺有钱的。

该女生的言论遭到了网友们的一致批评。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呢?有媒体记者走访了四川大学、成都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学校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都在1500~2000元之间,少部分学生在1000~1500元之间,还有个别学生在3000元以上。

多维解读

“巨婴”心理当警醒

从求助帖中可以看到,该女生发现“同宿舍的室友都挺有钱的,用的都是好的”,凸显出一些大学生喜欢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的心理。近些年来,“开学季”变成“烧钱季”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子女大笔花钱,父母叫苦不迭,学生之间炫耀攀比,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价值观,甚至有学生为了买最新款手机、最新潮鞋子而陷入“裸贷”“校园贷”陷阱。缺乏财商教育,不懂得量入为出,胡乱花钱,对自身消费能力没有准确的把握,往往只能自吞苦果。当然,有些大学生希望进行一些自我投资、发展个人爱好,或者有了一些意外支出,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既可以挣钱以备不时之需,也可以锻炼自己待人处事的能力,而不是将这些欲望都化成对父母的一腔抱怨。

大学生活费究竟多少才够用,相信各人有各人的用法与看法,反映出的是大学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其所受的财商教育与感恩教育这三者间的“复杂方程式”。索要大额生活费遭拒绝,也警醒着我们应注意“巨婴”心理。大学生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更应当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健全人格和独立精神的公民,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独立意识至关重要。虽然大多数父母基于情感、道德和习惯,仍将为正在大学接受教育的子女提供生活费和教育费视为自己的责任,但此为父母的道德选择,而非法定义务。倘若大学生们不改变“父母就该如何如何”的偏颇而自私的想法,不认识到校园消费主义错误思想的根源,不懂得感恩回报、自主奋斗,而是一味依赖父母和他人来解决困难,实则是给自己营造了一个无形“襁褓”, 既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耽误了精神人格的全面“发育”。再不矫正,或将影响自己的一生。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为何愈演愈烈

由于缺乏合理的消费规划,盲目追求个性化时尚,陷入各种套路贷、校园贷泥沼的大学生时有所见。大学生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消费群体,独生子女占比较高,不少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更没有形成消费自律的习惯。所以,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或多或少都存在非理性消费的毛病。当商家通过网络广告、横幅、海报、传单等,对校园进行地毯式“轰炸”,拼命传递所谓引领消费潮流的信息时,他们一般很难控制住情绪化的消费冲动。如此一来,隔三岔五,“母亲大人,前线告急”之类微信,就绝对不是虚拟的搞笑段子了。

非理性消费,对少数家境殷实的大学生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绝大多数工薪阶层的家庭而言,父母背负的经济压力有多大,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在消费上盲目跟风,一味攀比,可能会给整个人生之旅投下难以抹去的阴影。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日见其烈,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采取各种制度化措施,逐步阻断商家对大学生发起的消费心理战,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大学生们则应该摒弃享乐主义,消除“吃喝文化”等的影响,时刻念及父母挣钱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至于大学生家长,对开口每月就要四五千生活费的子女,不妨向新闻事件中的这位母亲看齐,把孩子的奢侈消费念想毫不犹豫地给挡回去。

猜你喜欢

巨婴生活费花钱
发愁
未满60周岁四种情形可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小小花钱看科举
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活费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巨婴是怎样养成的?
无处不在的“巨婴”
无处不在的“巨婴”
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