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握自然生态类作文写作要点

2019-12-06王淦生

青春期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一方水土作文题绿水青山

文/王淦生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渐入人心,国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才是我们的最大财富。于是,改善自然环境、打造绿水青山的举措相继出台——植树种草,造林治沙,根治污染,降低排放,垃圾分类……这些,无不是为了留住绿水青山,还我们子孙后代一个美丽家园。

与此相应的是,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者亦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自然生态。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便引导考生与自然零距离接触,在花草树木间诗意地栖居,近观自然,享受自然;2017年全国卷Ⅰ则将“空气污染”列入了向外国友人介绍“国家形象”的关键词,大有“知耻近乎勇”的气概;2018年的北京卷和浙江卷作文都涉及到了自然生态的话题,北京卷作文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这一观点,要求考生展开想象,描绘一幅“绿水青山图”,浙江卷要求考生对2005年提出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这一口号作出评析……上述作文命题表明: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肩负着为国家遴选未来设计者和建设者之重任的高考,自然无法回避这一话题。而且环境保护可以说是一个与人类永远相伴的话题,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自然生态”会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中一个永恒的关注点。

以下,是依照四个“关键词”命制的四道模拟作文题以及写作思路点拨。

模拟题一:理顺关系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细思之,一方人也在养育着一方水土。

自然养育了人类,自然给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人类又在养育着自然,自然的发展无不带有人类生命的印迹。自然给了人类生命与家园,人类给予自然反哺与回馈。“地灵”孕育出“人杰”,“人杰”又造就了“地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能永葆生机,人类方可生生不息。

【审题提示】

这道作文题的审题,首先需要“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又在影响着自然。但写作重点最好放在第二句话上,即探讨人类为何、如何善待自然。

命题材料有三段话,第一段话借一句俗语和一句套用语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段具体阐释了这种关系,第三段是对前两段的总结,指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在构思立意时需要注意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一方人养一方水土”这两层意思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不应当同等使用笔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种铺垫,是交代人类应当善待自然的缘由。我们在写作时,重点应当放在阐述“一方人养一方水土”这层意思上——谈我们为何、如何善待大自然。所以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应该是:先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谈起,简析人类享受到的自然的恩惠,从而明确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自然造就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再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因为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和索取而导致的对自然的轻慢甚至破坏进行反思和分析,揭示过度消费自然甚至破坏自然的危害;最后从正面入手,点明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当然,这是整体构思,具体思路考生应当自出机杼,写出各自特色和新意,但主旨只有一个: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呵护我们的家园。

这篇作文,可以写成富有意境的散文,颂扬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和对人类的恩情,反思人类在利益追求中的跑偏和不肖,赞美珍爱、美化、反哺自然的人们;亦可写成议论文,借助理性分析,探究人类对自然生态所应持的态度。其实,爱护自然就是珍爱我们的家园,就是珍爱我们自身,就是珍爱我们的子孙后代。

模拟题二:端正态度

人乃自然之子。人类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过程中构想、总结许许多多的与自然的“相处之道”:顺应自然,敬畏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作为一名中学生,一位未来的建设者,你认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然?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提示】

这道作文题沿用了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反思型”材料作文——即对一段时期以来我们所经历的历史、推出的决策、提出的口号等进行理性的反思、探究和评述的材料作文模式,要求考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作一个反思,然后从中选取一个或数个自己比较感兴趣、有感触的话题(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展开分析评价,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作文可以写成反思类的,可以写成批评类的,可以写成赞颂类的,也可以写成正反对举辩证分析类的……写作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据,张弛有度,以理服人,追求深度。

回首人类历史,我们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人类社会的初期,由于人类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完全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听任其摆布,所以人类成了大自然的奴隶。第二个阶段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时期,这时候,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有所提升,同时人们追逐利益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于是开始研究自然、探索自然,进而试图征服自然、驾驭自然,让自然成为人类的奴隶。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给自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这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盲目开掘、恣意改造、肆意污染,以致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第三个阶段就是人类意识到了自己给自然带来的伤害,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研究自然、认识自然,而这是为了更好地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时候,人类与自然应该是一种亲密无间,生死与共的朋友关系。明白了这些,我们自然也就易于把握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的演变及其影响,从而辨别优劣,阐明观点。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一方水土作文题绿水青山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骆驼草(新韵)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