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国防教育创新发展

2019-12-06方争辉

国防 2019年6期
关键词:强军国防全民

方争辉

内容提要:国防教育是塑造国防意识形态的工作。新时代,推进国防教育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国梦强军梦”开展教育,凝聚民族精神;围绕“全民国防”开展教育,优化工作格局;围绕“培育战斗精神”开展教育,浓厚崇军氛围;围绕“人民战争”开展教育,增强实战效能。

时移则世异,世异则备变。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属性定位、内涵要求、方法手段总是随着政党政治、国家安全、军队建设所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变化而变化。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有所不同,国防教育必须与之相匹配。当前,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魂”和“纲”,贯穿国防教育的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其思想火炬、时代灯塔的引领作用,推进国防教育创新发展。

一、围绕“中国梦强军梦”开展教育,凝聚民族精神

习主席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19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习主席的伟大构想给人们以憧憬,但同时也警示我们,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需要国防教育来凝聚民族力量。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上鲜明提出:“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国防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时代要求,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这应成为新时代国防教育的旨归。

(一)立足民族复兴背景强化战略考量

强烈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纵观当今世界强国,都把国防教育作为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朝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宏伟目标迈进,迫切需要我们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聚焦到以“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上来,不断强化国家责任意识、民族危机意识,凝聚全民族意志和力量,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和安全保障。

(二)立足国家安全环境强化忧患意识

习主席指出,“殷忧启圣,多难兴邦”①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07-07。。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前进道路上,国家安全呈现拓展深化的新需求,安全态势呼唤掌控全局的新观念。习主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面对国际国内安全形势,亲自推动设立、参加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和烈士纪念日等重大活动,蕴含着习主席居安思危的战略思想和治国安邦的远见卓识,赋予了国防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三)立足意识形态领域强化政治属性

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从外部环境来看,境内外敌对势力始终对我以压促变,设置“陷阱”,制造谣言,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从内部形势来看,家国情怀淡化、安全意识钝化、尚武精神退化、英雄主义虚化、军人荣誉弱化的“和平麻痹思想”渐趋成势。习主席多次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国防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管教育的原则,归入意识形态领域范畴,在这场长期、复杂、尖锐的斗争中,发挥凝魂聚气、凝心聚力的作用,在全社会构筑坚强的信念根基、精神支柱和思想防线,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二、围绕“全民国防”开展教育,优化工作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深刻揭示了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在凝聚共识整合力量中共同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立足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提出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大战略背景下加快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并纳入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坚持把国防教育摆到党和国家、军队事业全局中来定位、来谋划、来推进、来落实,着力推动教育对象、地域、时间、内容、手段“五个全覆盖”。这应成为新时代国防教育的根本指导。

(一)建强国防教育机构

紧跟军地深化改革进程,着眼厘清职责、统合职能,自上而下推动完善省市县三级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机构设置,探索将国防教育工作作为评判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纳入省内各地区、各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全民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纳入绩效考评体系,构建起党委政府主导、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国防教育重点

抓好重点就提起了全局。习主席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牵住牛鼻子,下决心在重点难点问题上进行突破。国防教育要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重点,将国防教育作为夯实领导干部管武装、抓国防的思想根基,作为引导青少年树立热爱军队、崇尚英雄、参军入伍的思想观念,作为增强民兵预备役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的思想先导,坚持重点推进,全民普及。

(三)创新国防教育方法

习主席指出:开展国防教育要形式多样,老同志讲传统,小学生讲故事。国防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方法手段,使其富有渗透力感召力。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激发群众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要着力拓展“八位一体”国防教育宣传阵地,走开走实“融媒体+国防教育”方法路子,将国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要大力宣传树立一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先进典型,牵引带动社会各界关注国防、热爱军队。

(四)动员社会广泛力量参与

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仅仅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队有限的资源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今年,国家层面将研究制定《社会组织参与国防教育的规定办法》,要及时学习掌握,按照管理严格、开放有序、可控可用的原则,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国防教育,进一步走开政府和社会相结合拓宽国防教育渠道的方法路子,使全民国防教育由政府职能向社会行为拓展。

(五)科学统筹形成推进合力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从来不仅是国防教育本身,而且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习主席指出,要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要求把国防教育与双拥工作等方面联系起来推动,在解决官兵转业安置、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三后”问题,机场车站军人优先、公交地铁免费、景区场馆优惠等军人优待问题上,出台实质性配套政策法规,还包括建立拒服兵役的惩戒性法规,鲜明立起依法运行、以法增效的杠杆导向,“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为国防教育有效开展提供良好外部条件。

三、围绕“培育战斗精神”开展教育,浓厚崇军氛围

习主席多次强调,和平时期,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应当有血性。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不能丢。并亲自批准印发《关于加强战斗精神培育的意见》。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多样,使军人荣誉感责任感受到冲击;一些官兵入伍前就“气血”两虚,“娇骄”印记明显,“战斗资质”先天不足,充分表明战斗精神不仅要靠部队“小环境”自育,也要靠社会“大环境”共育。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必须承接国防现实需求,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群体中加强战斗精神培育。

(一)牢固树立“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

习主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①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教育》,2014(10)。深刻诠释国防教育应抓早抓小,引导青少年一代从小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血性胆气、承担社会责任,让血脉素质里多一点战斗因子,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国防基因的贯注、促使血性性格的回归。

(二)鲜明立起国防教育的实践特征

古今中外,世界上不少强国无不把国防实践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深刻揭示了加强国防教育工作的内在机理和客观规律。国防教育不仅要注重“说教化人”,凝聚“好男儿就是要当兵”的锐气,更要注重“熏陶历练”,加大舆论环境氛围建设和军事实践活动力度。通过命名一批国防教育功能作用显著的社会军事拓展场所,打造国防研学路线,推动大中小学增加军事体能训练内容,特别是充分利用好军营开放这个制度,全面拓展全社会接受教育的实践途径,在体验军事实践中,培育吃苦耐劳、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

(三)要大力弘扬鲜活厚重的红色文化

文化因至柔而至刚,因至软而至强。习主席把文化自信同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并列,形成了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深刻说明了文化传承的极端重要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特别是根植人民血脉的红色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坚持用好“传家宝”,常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活动,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宣扬革命英烈事迹,推开军史场馆、荣誉室等红色文化阵地建设,加大军魂教育在国防教育中的分量,放大“红色基因”效应,实现红色基因由“官兵”向“全民”传承,使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四、围绕“人民战争”开展教育,增强实战效能

习主席强调指出:“一旦有大的战事,我们有完备的国防动员体系,有人民战争这个重要法宝,可以迅速动员起来。”①新华社:《谱写国防动员建设新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进强军兴军纪实之九》,新华网,2017-10-07。并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无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国防教育必须始终指向未来战争、备战打仗、群众支前开展工作、积蓄能力,不断增强实战效能。

(一)要有全新的理念引领

没有理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从广义上说备战打仗,备的是国家战争潜力,打的是国家综合实力,必须扣住“转换潜力支援保障作战”谋打仗开展教育。要注重把人民军队、全民国防、军民融合、富国强兵、居安思危、全民备战等理念根植于全社会,特别是地方领导干部的头脑,引导全民深刻认识国防实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战争伟力蕴含于民众之中这个“绝对真理”,为战时动员群众支前、打赢人民战争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二)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

国防教育因战而生,为战而存,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鲜明立起平战结合、以平保战的标准原则。要着眼支援保障打胜仗这个核心,把战斗力标准引进到国防教育中,无缝链接平时国防教育与战时动员实施,确保平时涵养的国防观念在战时能有效转化为打人民战争的巨大精神动力。

(三)要有完备的人才支撑

充分发挥宣传、出版、教育、广电、网络平台和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加强“融媒体+人才队伍”的国防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推进人民战争专项教育研练,提升教育的应战针对性与群众支前的积极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猜你喜欢

强军国防全民
我的科技强军梦
全民·爱·阅读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强军战歌
国防小课堂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国防小课堂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知国防 爱国防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