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本杂志与它记录的反腐三十年
——“廉洁创新研讨会暨《廉政瞭望》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2019-12-06史珮瑾李天锐

廉政瞭望 2019年21期
关键词:监委廉政纪检监察

文/本刊记者 史珮瑾 李天锐

纪检监察实务工作者、廉政学界及读者代表齐聚“廉洁创新研讨会暨《廉政瞭望》创刊30周年纪念座谈会”现场。

“廉政建设也要防止‘政绩工程’,检验廉洁创新的标准只能是实践。”11月8日下午,成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会长任建明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他说,此行既是阐释廉洁创新的要义,也是为老朋友《廉政瞭望》致以生日祝福。

在访谈环节,成都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林浩等5名纪检监察实务工作者围绕“地方监督体系与监督效能建设”进行了研讨,同样金句迭出,台下掌声不断。

在3个小时的“廉洁创新研讨会暨《廉政瞭望》创刊3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纪检监察实务工作者、廉政学界及读者代表齐聚一堂,讲述杂志创刊30年来风雨兼程、争创一流的故事,探讨新形势下廉政建设及廉洁创新的经验。

这是温情感动的3小时,也是激情澎湃的3小时。它展示的是忠诚卫士监督执纪问责的上下求索,蕴含的是廉政瞭望人为反腐败事业鼓与呼的决心,写下的是一本杂志与它记录的三十年风云激荡,展望的是未来反腐败事业的壮丽征程。

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沈国俊听取《廉政瞭望》杂志三十年发展介绍。

三重身份:访谈里的大时代与小故事

这次会议时间不长,内容却够丰富。

反腐败是一个社会关注度很高的话题,《廉政瞭望》三十年来始终坚守反腐败舆论阵地,用一篇篇扎实而有深度的报道,记录着中国三十年反腐败的点点滴滴,既彰显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决心,又提醒我们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冷静清醒。正如四川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郑东风所说,《廉政瞭望》“作为反腐败专业期刊,一讲就是三十年,而且讲得生动、讲得精彩、讲得成功。”

会上会下交流,与会者们对30年来杂志推出的系列反腐报道、专题、评论等印象深刻。他们甚至能举出一期期策划、一篇篇好稿的标题——《习近平的反腐观》、《困扰反腐败的十大难题》、《新官如何续政》……上述文章的洞察力及深度,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省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郑东风总结出廉政瞭望30年的三重身份——中国反腐败历程的记录者、纪检监察工作改革创新的参与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推动者,同样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

作为立足四川、覆盖全国、影响海外的刊物,《廉政瞭望》的30年亦不乏四川印记。“30年来,《廉政嘹望》见证了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的改革发展,陪伴了一批四川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是大家的良师益友和事业搭档。”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沈国俊如是说。

“我在省纪委工作了24年,有7年时间就在《廉政瞭望》的前身《四川监察》。这一段时光,是我人生甚至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一名参会同志说。

30年的发展,杂志社留下诸多故事。在“30年温暖陪伴,见证成长”访谈环节,省政府原副省长、《四川监察》原主编王恒丰等老领导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与廉政瞭望的故事。

“作为机关刊物,它一开始就有纪检监察的基因。”王恒丰回忆了杂志创业之初的筚路蓝缕,“我们当时只有两个专职编辑,两个兼职领导负责。其中有一期,陈毅元帅的‘手莫伸’——一首廉政教育的诗词,陈毅同志的像就是我们的编辑画出来的。”

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郑东风在会上讲话。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思泉(左一)了解廉政瞭望三十年发展情况。

经过一代代办刊人的奋斗,杂志逐渐形成独特风格。2002年《四川监察》更名为《廉政瞭望》,里面还有个小故事。

省纪委原副书记杨天发回忆:“当时杂志迈向市场是大家的共识,改名也势在必行。作为分管领导,我想将来的杂志必须是紧紧围绕反腐倡廉主题,但又要扩大它的外延,增强包容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所以提议了‘廉政瞭望’,大家一致同意。”

在“三十年温暖陪伴见证成长”访谈环节,老领导们回忆起杂志社的许多往事。

近年来,杂志努力做到“反腐败信息我最全面、反腐败报道我最专业、反腐败案例我最权威、反腐败评论我最深刻”,被省人大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昌明形容为“上接天宇,下接地气”,黄昌明还对杂志以发人深省的案例加强警示教育表示赞赏。

大家亲历的一个个故事,道出了对《廉政瞭望》的深情厚谊,他们的讲述与会场门口简朴的展板互为补充,勾勒出一本杂志30年的成长史。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反腐败压倒性胜利……访谈中提到的重大事件,也将一本杂志的三十年与这个时代,紧紧联在了一起。

数说创新:聚焦纪检监察工作新问题、新挑战

“服务纪检监察系统,面向社会大众”,是廉政瞭望的办刊取向。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本次座谈会也特邀部分纪检监察实务工作者,在知名学者、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主持下,围绕廉洁创新主题,畅谈“地方监督体系与监督效能建设”。

“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必须要有一个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成都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林浩介绍了成都市纪委监委狠抓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开展竞赛加培训的大练兵的具体做法。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广元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隆斌分享了广元在脱贫攻坚监督工作中的思考。“对乡村进行‘振兴’,不仅仅是对经济发展进行‘振兴’,更是对治理体系的重构和优化,在监督过程中推进有序治理,精准监督。”隆斌的话引发了诸多思考。

如何推动建设良好县域政治生态?乐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代理主任喻在岗分享了当地探索。“我们建立了两个体系,一个体系是动态监测预警,另一个是年度综合评价。借助可视化、可量化的指标来呈现我们日常对县域政治生态的监测。也就是说整合了市级各个部门的监督力量,把监督信息监督数据全部整合了起来。”

对如何更好落实主体责任,各地都在尝试。宜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唐浪生介绍,宜宾结合《党内监督条例》,制定了《加强党内监督的十项措施》,把党内监督条例里的五类监督责任主体,增加到八类,涵盖市县乡村四个层级。而这套全国首创的责任清单,在2018年底荣获首届“中国廉洁创新奖”。

毋庸讳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亦存在一些新情况、新挑战。省纪委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李鸿才,就对“如何理顺高校的管理关系,尤其是理顺高校的党风廉政、纪检监察和监督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机构组织”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次会议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杂志社的历史,会上讲述的创新经验也很受启发”。出席会议的泸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杨晓告诉记者。

相关市州纪检监察实务工作者分别向与会者介绍了当地纪检监察创新举措。

事实上,选择“廉洁创新”和“地方监督体系与监督效能建设”作为研讨和访谈主题,并非偶然。多年来,《廉政瞭望》一直关注着四川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和探索,上述市的经验做法,《廉政瞭望》均及时做了跟进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反腐败的工作推动到哪里,报道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廉政瞭望》围绕省纪委监委重点工作,充分宣传展示四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形成了立足四川、辐射全国、影响海外的传播效果。

面向未来的使命与担当

创新是《廉政瞭望》报道聚焦的重点,而用与会领导的话说,“《廉政瞭望》因改革创新而生、因改革创新而兴、因改革创新而强。”

近年来,杂志社在做好杂志编采出版的同时,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形成了“一刊、一网站、两微”的立体传播矩阵,突发新闻即时反应,并致力于转型发展、多元拓展,确立了“1+N”经营拓展模式。建立全国一流廉洁文化传播与研究机构,诸多定制出版项目引发与会者热议。

在不少与会者看来,这次俭朴而热烈的座谈会,不仅是廉政瞭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杂志社迈向未来的新起点。

作为杂志的老作者和老读者,省纪委监委驻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刘晓斌希望,《廉政瞭望》继续坚持反腐败专业杂志的定位。他对访谈环节,省委第一巡视组原组长秦刚赋诗“大笔如椽力千钧,腐恶霾扫风气清”印象深刻,认为这凸显了杂志的使命和担当。

座谈会上的热烈气氛,也让廉政瞭望杂志社总编辑胡桂林很感慨,他表示,面向未来,廉政瞭望将继续坚持反腐败专业杂志的独特定位,办出风格特色;将讲好四川反腐倡廉的生动故事,不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反腐败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会议内容丰富,很有收获。

猜你喜欢

监委廉政纪检监察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廉政之歌
纪检监察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三转”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次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