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发展培育乡村振兴经济新动能

2019-12-05鲍文丽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土地社区农村

鲍文丽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构想,这是契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宏伟规划,更是满足新时代广大农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需要通过创新来提供新动能。

一、创新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辦好农村的事情,实现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以“党建引领发展,发展助推党建”的思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选好配强支部班子,加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要以发展为纽带,以富民为目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的基层组织政治优势切实转化为引领农村的发展优势。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牛楼社区党委是兖州区率先启动建设的第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党委,整合了6个行政村,共1586户、6389人,党员297人。牛楼社区党委成立后,综合协调,资源共享,同步发展。重点解决村班子软、懒、松、散问题,设立巡察室、党员谈心室等,和村党员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树立党组织威信。将社区1000余亩土地流转到大江林业、福源苗木等三个合作社,抓住济宁市泗河综合治理大好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牛楼滨河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景观化创意农业,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新发展之路。牛楼社区党委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创新发展中完善,在创新发展中提升。将基层党组织工作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在滨河田园综合体运营管理过程中,党员戴党徽,评选党员先锋岗,充分激发党员的党性意识和模范带头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组织模式,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1.土地政策的创新为实现多元经营提供了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发展由体制改革起步,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得以巩固和发展。40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符合了当时的农村生产力发展条件,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广大农民及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但是,随着世界各国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条块状的小农耕作方式早已经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加之现在粮食价格低、种地成本高、种地利润小的问题突出,很难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是从实践层面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创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土地承包农户不断分化,逐渐形成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济主体,迫切需要转变“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的情况下,将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进行拆分,实现了双层经营向多元经营的转变,有利于激发农村土地活力,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从而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2.多元经济主体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政策是为生产服务的,土地政策的创新要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效益,就需要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实现区域生产专门化和规模化。现实中农村的多元经济主体主要包括“村级集体”举办的全体集体组织成员参与的各类企业实体,更包括“部分集体成员”自愿兴办的各类农民生产合作社。但是不管采用何种组织模式,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牛楼社区在土地使用上的创新,就是通过成立大江林业、福源苗木等三个合作社,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情况下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大规模土地集中应用。社区党委先后建设了1000亩高效绿化园林基地、牛楼花鸟鱼虫大市场、钢材大市场,牛楼味道生态农庄,破解了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丰富了村级产业链,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创新产业形态,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传统的乡村产业是以农林牧副渔等一产为主的生产方式,产品直接售卖,自给自足,剩余的进入市场流通。这种方式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经济效益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不能单纯的就农业一产来论农业,应该树立全产业链的理念,拉长产业链条,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以一产为切入点,以旅游、教育、物流、文化、艺术等精准方向实现三产融合。

在业态创新方面,牛楼社区滨河田园综合体先期建设花海彩田景区,整合辖区泗河堤岸内土地,沿河种植向日葵、油菜花、玫瑰等,让荒废的河滩变成花的海洋。通过大田农业与设施农业的结合,打造花样彩田、果树森林、印象花庄等专类园区,结合宜居社区,打造特色民宿、主题客栈、田园农庄。挖掘本地名人文化,前期建设牛运震纪念馆,结合干部廉政教育,提升园区档次。后期准备投资8000万元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项目和绿化示范提升项目,充分发掘本地特色资源的利用价值,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四、创新文化思维,提升发展潜力

古老的中华文明逐水而居,孕育了辉煌厚重的农耕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历史低位,它承载着人们的故土情怀。在乡村现代转型过程中,将农耕文化标识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保存乡村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牛楼滨河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注重重塑本地特色文化,以泗河文化为载体,发展“李杜文化”、“儒家文化”,结合兖州“稻谷画”制作技艺,建设极具体验性与观赏性的本地特色农产品及民间艺术品购物集市、商贸街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文化能够提升人的素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以此聚集人气,增加乡村发展的隐性竞争力。牛楼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塑造新乡贤文化,大力挖掘本地名人文化,为保育乡村文明提供源头活水。他们自筹资金建设了“牛运震纪念馆”,结合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培养志愿讲解员队伍,每周末对村民免费开放,大力弘扬这位清代名仕“俭,简,检”的为官理念和他遵循的醇谨家风,引领后辈崇德向善,培育了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

五、创新项目运营,实现共享发展

一方面开放项目,筹集发展资金。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金和发展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因此,应该摒弃政府主导的发展理念,坚持开放共享,进行适度有选择的招商引资,借助最具有活力的社会资本力量,带动农村的发展,解决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打造多元参与、互利共赢的乡村振兴机制。

另一方面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参与度。牛楼社区党委成立了胜日寻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实行股份化运营管理。由社区党委牵头,社区全体居民自愿入股,公司收益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切实激发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没有资金入股的贫困户,社区采取给与干股的扶贫方式,真正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人人不掉队”。在利益分配方面,强化集体利益合理分配,优化集体资产分配制度,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以集体经济发展保障村民个人利益实现。牛楼社区建设了村级互助养老院,社区每年拿出200余万元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维护村级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和发展村庄公益事业,真正实现了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土地社区农村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2015影像社区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新农村 新一辈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