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2019-12-05陈炜铭

科技经济市场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践经验跨境电商

陈炜铭

摘 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相对于传统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的操作流程更为简便,兼具全球性和无形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重要依托,但是它更偏向于传统国际贸易教学,在跨境电商背景下也出现了诸多不足。为此,本文将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探究其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和策略,为我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 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实务》;实践经验;国际贸易能力

0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出口占比达到78.9%;交易模式方面B2B交易占比83.2%,B2C占比16.8%。同时,我国2018年跨境支付行业交易规模达4944亿元,上市公司总营收达到468.12亿元,有七家跨境电商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406.1亿元。总体来说,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交易模式以及上市公司都得到了显著性的发展,在国际跨境电商领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面对这样的跨境电商背景,推进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国际贸易领域转换成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重点。

1 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新变化

1.1 交易流程的变化

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交易流程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传统国际贸易运营模式下,由于所涉及的货物多是大宗货物,不仅数量多,货物交易金额也高。在传统国际贸易运营模式下,为了保证货物的交易安全和资金安全,通常需要买卖双方充分洽谈之后,再通过FOB或者CIF等国际贸易方式进行交易,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貿易单据,用以保障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但是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行为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通过互联网达成贸易双方的磋商等,货物的质量等有跨境电商平台作保障,这无形中缩短了国际贸易的磋商时间,也减少了很多交易流程,实现了无纸化交易,大大提升了国际贸易效率。

1.2 物流运输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国际贸易运营模式下,货物的体量比较大,船运的方式是最为经济实惠的。但是船运也有着运输时间长的弊端,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导致一定的产品损耗。船运无形中还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效率,让一项国际贸易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在跨境电商背景下,货物通常可以通过国际物流进行配送,通常是通过空运或者邮政包裹的方式,在物流运输的时效方面大大提升,缩短了国际贸易时间。

2 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 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大多都是毕业之后进入高校授课,很少有教师真正参加过国际贸易工作。这也就导致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在教学中讲授的都是课本内容,没有自己的理解,也无从知晓国际贸易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又需要通过哪些方式和方法来化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问题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局限于课本教学,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还是需要从头学习国际贸易实务,严重影响了学生国际贸易实务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2.2 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国际贸易实务》中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材内容更新力度不足。教材内容滞后就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都是已经被新知识和技术替代了的旧知识,对其进入国际贸易岗位后的工作帮助甚小,无法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要求。这一问题的存在也增强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3 缺乏实践机会

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都会出现一种茫然感,因为在学校学习期间并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对于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例如CIF和FOB术语中买卖双方责任的划分等。缺乏实践机会不仅影响了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国际贸易实务能力,也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会陷入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无法更为深入地理解国际贸易实务内容和操作,导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 推进“双师制”建设,聘请有跨境电商运营经验的人员授课

推进“双师制”建设,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环节,可以在后期聘请有跨境电商运营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参与授课。在课程授课的初始阶段,可以由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到了后期可以聘请跨境电商从业人员与学生分享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完美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积累相关案例和解决方案。同时,聘请跨境电商从业人员还可以与学生分享或者一同分析当前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未来就业形势,避免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通过经验分享和背景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态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通过“双师制”建设,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国际贸易理论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3.2 利用好互联网资源,紧跟跨境电商发展

教师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将当前跨境电商发展形势融入到教学中,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通过紧跟互联网上跨境电商发展动态,也可以更为系统地帮助学生把控跨境电商发展态势,为学习之后的就业提供参考意见,也能够为学生自身国际贸易能力的提升提供相应建议。

3.3 引进POCIB比赛教学模式等,为学生创建模拟练习机会

POCIB比赛是面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展的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在这一比赛当中可以模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为学生创建模拟练习的机会。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为有效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应为学生努力争取比赛参与资格,通过虚拟化练习来提升学生的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

3.4 增加实训机会,强化校企合作教学

强化校企合作教学,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训机会,也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在跨境电商背景下的新突破。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办学,能够更为明确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继而能够实现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可以通过到企业实习的方式,在毕业之前更好地了解未来国际贸易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更好地熟悉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流程等。这样一来,也可以有效规避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限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未来的国际贸易发展必然是基于跨境电商的大背景,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面需要重视跨境电商运营模式所带来的新变化。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还是基于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模式,这也导致很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纷纷进入金融行业或者会计行业,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进入国际贸易领域。教学阶段对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等教学不到位所导致的学生能力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合,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着眼于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操作的具体需要,需要强化校企合作以及实践教学的开展,在教学环节切实提升学生的国际贸易操作能力,帮助其更好地把握国际贸易企业的用人要求和需求。

参考文献:

[1]樊晓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对外经贸,2019(06):122-124.

[2]袁林.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4):191-192.

[3]周洁,王莉娜.多学科嵌套下“教学练一体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4):118-119.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经验跨境电商
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
核电站一回路水压试验实践经验
法国养老服务认证工作的实践经验
国外个人数字存档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