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留针术治疗难治性马尾综合征1例

2019-12-05樊艺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针刺

【摘 要】动留针术治疗马尾神经综合征1例,通过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讨论分析意义及价值,拟为马尾神经综合征寻找新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马尾神经综合征;针刺;动留针术

马尾神经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CES)是因马尾神经损伤导致的以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二便、性功能及鞍区感觉功能障礙的临床综合征[1]。马尾神经是脊髓与周围神经的桥梁,连接背根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和脊髓神经元,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易受到机械性损伤,损伤后出现鞍区感觉缺失、肠道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多数患者残留有膀胱或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2-3],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CES的总体发病率低,大致为0.07%~0.12%[4],主要治疗方式是以手术解除马尾神经的压迫[5],这对减少继发性损伤有一定作用,但预后效果不佳。药物对症治疗也尚未取得满意的效果[6]。笔者有幸跟随重庆市名老中医王毅刚老师出诊,治疗一例难治性马尾神经综合征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病案

彭某某,女,8岁,2018年03月07日初诊。主诉:反复腰痛、双下肢麻木及大小便失禁3月。现病史:4月前患儿因感冒后出现发热,于浙江省某医院就诊。住院期间因反复高热,考虑脑膜炎的可能,于3月前(2018年1月3日)患儿行腰椎穿刺术,腰穿过程中,出现腰部疼痛及双下肢麻木,术后小便急,大便便意感觉异常,随后出现大小便失禁。后浙江省儿童医院,头部CT示及腰部MRI示:正常所见,未见马尾神经有压迫,诊断为马尾神经综合征。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又辗转于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儿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疗效均不佳。

患儿因四处求医被迫休学,于2018年2月来重庆求医,先后在西南医院儿科,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康复科康复治疗,治疗效果依然欠佳。现症见:腰痛,弯腰活动时疼痛加重,双下肢麻木感,大小便失禁,骶尾部皮肤感觉减退,无双下肢疼痛及活动障碍。查体:脊柱无侧弯无畸形,腰部无压痛及叩击痛,会阴部感觉减退,肛门反射消失,双下肢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足拇趾背屈、跖屈肌力5级,直腿抬高实验(—),拾物试验(+),余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偏暗苔薄白脉细涩。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辨证:气滞血瘀 经脉气血运行失调。经络辨证:督脉、足太阳经合病。西医诊断:马尾神经综合征。治法:活血通络止痛。选穴:四神聪透百会穴,次髎穴、下髎穴、L2,L4夹脊穴、环跳,承扶,足三里、昆仑。

治疗技术:

(1)针刺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

(2)电针:夹脊穴接下髎穴或次髎穴接环跳穴,交替使用,每周一换,左右各一组,予以疏密波微弱刺激,刺激量2mA(电针型号:KWD-808I);

(3)留针期间用TDP灯照射腰骶部,勿必有烘热内透感,每次治疗时间30min。

(4)在留针期间引导患儿做收腹和提肛动作,没提肛至最大限度时维持5~10秒钟,每分钟反复此动作3~5次。

(5)每日治疗一次,共治疗20次。

结果:治疗3次后患儿腰痛及双下肢麻木症状减轻,自觉有大便感,未在出现大小便失禁。3月27日最后一次治疗患者大小便感觉已经恢复正常,能自己解大小便,双下肢麻木感已经不明显,偶有腰痛,活动多时加重。查体:腰部无压痛及叩击痛,会阴部感觉较前好转,肛门反射存在,双下肢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直腿抬高实验(—),拾物试验(+ -),病理反射未引出。舌淡苔薄脉细滑。半年后电话随访患儿一次,诉目前腰痛已不明显,但在剧烈活动、久站、久行后有腰部不适感,其余症状均以消失,目前已正常上学。

2 讨论

王毅刚老师是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中医针灸学术带头人,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动留针术”是调畅气机的一种临床针刺技法,针刺得气后引导患者在留针期间通过躯体某部的主动或被动运动达到调畅气机的目的[7-8]。

本案病例因腰部MRI未见马尾神经有压迫,无明确的手术指征,经多个医院康复治疗后效果不佳,属于难治性的马尾综合征病例。患儿以腰骶部疼痛、鞍区感觉缺失、下肢麻木、大小便感觉异常为特点,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病位属督脉与膀胱经并病。《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患儿年幼,气血未充,病程愈长,正气愈伤,局部寒湿之邪留恋,寒湿凝滞,影响气机运行,气血流通不畅,而导致气滞血瘀,而引起本病长期不愈。

在治疗选穴方面:

(1)选取督脉及奇穴四神聪透百会穴以,醒阳解郁,促进感觉的恢复;另解除患儿在久病不愈后形成的焦虑感。

(2)选取八髎穴之次髎下髎,八髎穴是督脉与膀胱经在骶尾部的交会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对女子生殖和泌尿系疾病有调节作用。宋代《铜人》载八髎穴主治的病证,一是腰骶疼痛,二是主治前后二阴的病证。这与本案腰痛肢麻、二便不知及鞍区感觉减退的病证暗合。

(3)腰部夹脊穴循行于腰部两侧,诸阳经会聚于此,能激发振奋全身阳气,恢复脏腑功能神机,使局部经络疏通,达到止痛活络之效。

(4)下肢经脉循行所过之处取环跳、承扶、足三里、昆仑共奏扶正祛邪,活血通络之效。

本案针刺技术要点:

(1)八髎穴的针刺技术:王老师特别强调在骶骨找到第二骶后孔后,还应该对穴位着力触压,以感知骶后孔的开口和走向,然后顺着孔径插针。尽量使针刺入骶后孔中,此时有酸胀感或扩散至会阴部。这是治疗本病针刺技术的关键之一。

(2)动留针术的应用:动留针术是针刺治疗时以自体主观运动感应来调动神机的一种技术方法。“动留针术”是相对于古代针刺“静以久留,停针候气”的静留针而言,系是指在留针期间,以一定的技术方法,让躯体肌肉骨骼关节“动”起来,或内脏组织器官升降出入之氣“运”起来,促使肢体经脉血气之阻滞,或胸腹内脏腑升降出入功能之“气机”得以通畅复原,达到治愈疾病的技术方法。本案留针期间,引导患儿作腹式呼吸和提肛运动,促使会阴和肛门肌的收缩,调动了内在膀胱和直肠对压力的感知,也有益神经功能的康复。

该病案虽为个例,对动留针术治疗难治性马尾综神经合征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通讯作者:姚瑶)

参考文献

[1]TARULLI A W. Ddiorders of the cauda equina[J]. Continuum(Minneap Minn), 2015, 21 (1 Spinal Cord Disorders):146-158.

[2]SHI, JIA L, YUAN W, SHI G D, MA B, WANG B, et al.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cauda equina syndrome for proper treatment[J].Acta Orthop,2010,81:391-395.

[3]Greenhalgh, S, Finucane, L, Mercer, C, Selfe, J,et 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auda Equina Syndrome[J]. Musculoskeletal Science and Practice,2018,06.002:1-14. doi: 10.1016/j.msksp.

[4]Gitelman A, Hishmeh S, Morelli BN,et,al.cauda equina syndrome:a comprehensive review[J].Am J Orthop, 2008,37(11):556-562.

[5]王海滨,卢旭华.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病因、症状及诊治[J].脊柱外科杂志,2014,12(1):59-61.

[6]王永杰,洪毅.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关节外科,2014,4(6):501-506.

[7]王毅刚.动留针术的临床应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2):110-111.

[8]李延萍主编,王毅刚针灸临床穴法精要[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1):52-56.

作者简介

樊艺(1982-),男,重庆市潼南区人。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使用。

通讯作者简介

姚瑶(1982-),女,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 月经病。

猜你喜欢

针刺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针刺秩边穴治疗跟腱炎51例临床观察
植物也有记忆力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