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多民族孕育的黔茶习俗

2019-12-04刘彦青肖坤冰

晚晴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贡品毛尖婚俗

刘彦青 肖坤冰

1980年,贵州省茶叶科研人员在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发现了一枚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确认为四球茶籽化石,距今至少已有100万年,这显示了贵州作为茶树发源地的古老历史。

“茶”的名称有一个逐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在唐代以前的古代汉语中,代表茶的汉字有茶、诧、茗、苦茶、皋芦等等,均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的方言一定关联。日本著名茶学专家桥本实在近著《茶树的起源》中写道:“居住在湖南、贵州山地的少数民族土家族,其发音为‘tujia,与中国茶的古字‘荼‘檟的发音相近,似可以认为中国茶的发源地在这一带。”可见,当時的贵州古濮苗人,是最先利用茶的先民。

贵州少数民族至今仍沿袭古老的制茶工艺和饮茶习俗,如贞丰坡柳苗族和布依茶农,将茶树嫩梢采回,经炒揉再理直,用棕榈叶将茶捆扎成火炬状的小捆,然后让其晒干或挂于灶台上干燥,最后用红绒线扎成别致的“娘娘茶”“把把茶”,因茶叶形如毛笔头、故又称“状元笔茶”。

盘县彝族茶农,将茶炒揉后捏成团饼状,用棕片包好挂在灶上火炕上炕干,这种茶古时叫“苦荼”,团饼茶盛产于唐代,距今已是千年。黔西北高寒地区彝族同胞的“罐罐茶”沿袭至今,黔东南州侗族的“煮油茶”更是闻名遐迩。

基于贵州茶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文化发展,古代贵州地区诞生了不少“贡茶”,如宋代贡品“黔州都濡月兔两饼”,明清贡品“贵定云雾茶”,清代贡品“施秉毛尖细茶”,以及久负盛名的“镇远天印茶”“都匀毛尖”“独山毛尖”,这些贡品名茶与当地的民族茶俗一脉相承,流长久远。

“三回九转”就是旧时贵州大部分地区“以茶为聘”的婚俗礼仪和“茶定终身”的婚俗规制。“三回”即:放信茶,亦称头书;二道茶,亦称允书;三道茶,亦称庚书。“九转”即在“三茶”基础上完成“纳彩、问名、纳喜、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礼仪程序。“三茶”加上“六礼”即为“九转”。

黔西南自治州晴隆、普安一带的苗族,在元宵、端午等节日,家家户户均不可少擂茶,再放些糯米丸子,煮熟后一并食用,尤以晴隆县碧痕山区、普安县地瓜区,青山区的山寨最盛,当地俗称“擂茶面”。(来源:《贵茶》)

猜你喜欢

贡品毛尖婚俗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试论信阳毛尖商标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罗源畲族婚俗研究
自己的东西等
Book review: the Hunger Games
论广西新创名茶一桂林毛尖
书记夫人好瓷器,50吨“贡品”撂倒贪官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