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悦读《春江花月夜》

2019-12-04冯广宏

文史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诗题春江花月夜月光

冯广宏

夕阳箫鼓

《春江花月夜》这一美好的诗题,包含着“春、江、花、月、夜”5个要件,令人心醉。从那个“江”字得知,这种诗歌必然产生在长江流域。扬州地区广阔的大江,既有浩浩荡荡的气脉,又有“晓风残月”柔美艳丽的因素,于是产生了《春江花月夜》独树一帜的诗体。

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清商曲辞·吴声歌曲》载有《春江花月夜》诗歌七篇,开章指出:

《唐书·乐志》曰:《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春江花月夜》还是能够演唱的曲子,至今仍有琵琶和古筝弹奏的民乐以此为名,又称《浔阳曲》,共分10段:“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

所谓陈后主,就是6世纪南朝末代皇帝陈叔宝(553—604)。他爱好文艺,精通音乐,公元582年即位后虽不理朝政,却在宫中设立文学集团,其中就有江总、姚察、顾野王、褚玠等重量级人物在内。他们经常饮酒赋诗,这个诗题便在此时诞生。可是陈叔宝创作的《春江花月夜》原本今已失传,想必写得十分绮丽。昔人常说:“亡国之君,每存文采”,历史上好几个“后主”都是有名的文学家。

《乐府诗集》录有隋初诸葛颖(536—612)所作《春江花月夜》,可能含有陈叔宝诗歌的一些影子:

华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

月色含江树,花影覆船楼。

全诗语言简洁,其中有“花”有“月”,以帆和船衬托出“江”,以月色花影衬托出“夜”,但柳浦、梅洲显然突出不了那个“春”字,因此有点跛脚猫的味道。

书中所录隋炀帝杨广(569—618)两首《春江花月夜》,就精彩得多: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历史上的隋炀帝有功有过,截然分明。他“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使普天下民众疲于奔命;但耗费大量民力建成的大运河,虽有龙舟嬉戏目标,其实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又功不可没。唐诗人皮日休说得比较平允:“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杨广那第一首诗“春、江、花、月”齐全,文字相当优美:春花盛开,江水平静,一团月影流往远方,夜潮再把星光补充进来——这种奇思妙想,堪称绝妙;第二首“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将五字诗题进行合围,然后网开一面,让“江”从上到下撕开,于是汉水上的女神“游女”便缓缓而来,湘江上虞舜两妃,也袅袅婷婷觌面,正如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那样,添加了无尽美感。

《乐府诗集》接着录入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進士张子容的两首《春江花月夜》: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交甫怜瑶佩,仙妃难重期。

沈沈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第一首从“花”上着笔,引申到“江”,再移情于“月夜”“春光”,将诗题填满;再落笔于江边石潭:浣花女子正借着月光劳作,静景与动态相结合,环境与生活相交错,写得非常饱满;可是第二首全用典故,未免有些冬烘了。典故涉及《韩诗外传》和《列仙传》都讲过的周朝郑交甫的故事。原来交甫这个人比较轻佻,旅游到汉水岸边时,见到两个女郎佩带的珠子有鸡蛋那么大,就上前搭讪,乞求她们的珠子;想不到女郎们却慷慨解囊,解下珠子送给了他。不过他往回走时,却发现女郎们不见了,珠子也不在了,原来遇见的是两位汉水女神。诗人用绿沉沉的汉水来替代“江”,再用“花”上的“月”描写“春夜”,想象出月下弄珠的奇境。

祝允明草书:《春江花月夜》

《乐府诗集》还载入晚唐诗人温庭筠(812—870?)的古风《春江花月夜》,但这首诗并非按五字诗题发挥想象,而是针对杨广那两首诗引申到炀帝其人,批判他末期的醉生梦死,到了四面楚歌的时刻,还在寻欢作乐: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千里涵空照水魂,万枝破鼻团香雪。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蛮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里。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写得辞藻华丽,气韵清新;词填得秾艳精巧,号称花间词派的鼻祖。这首诗开头4句点出“花”“江”“春”,把“月夜”藏在暗处,指出隋廷《玉树后庭花》歌声刚歇,黑云业已笼罩,庭院即将荒芜,隋家二世皇帝正离开自己的基地,来到金陵秦淮河上,可是春天的河水却很无情,暗藏杀机;下面12句说隋炀帝不驾六龙华盖皇车,昼夜乘坐堆满金芙蓉和珠翠的龙头锦船,花香破鼻,醇酒醉心,昏昏然在玻璃枕上听乐师弹奏殊方舞曲;末尾4句说四方八面反抗压迫,到处燃起起义的烽火,但他仍在醉梦里浑然不觉,这时同样醉梦的陈后主皇宫里,飞来一只晓莺,隔着西江水在看热闹,弦外之音是预告他马上就要完蛋!温庭筠把《春江花月夜》写得如此犀利,堪称古今一大手笔。

不过,真正配得上诗题格调的,只能算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绝妙好辞

张若虚(约660—约720)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旧唐书·贺知章列传》。中宗神龙年间(705—707)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以文词俊秀而驰名京都,玄宗开元年间仍然在世。他创作的《春江花月夜》最早刊于郭茂倩《乐府诗集》,此后许多唐诗选本都有录入(这里将每段诗予以编号,以便分析):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望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6.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9.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36句,由9段七言诗组成,每4句一换韵,从平声庚韵起首,下面依次是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灰、文、麻韵,以仄声遇韵结束,阳辙与阴辙交互,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文辞隽永,韵律悠扬,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清代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认为此诗采用“逐解转韵法”:

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解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

至于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

于“江”则用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石等以为陪,于“月”则用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以为映。于“代代无穷”、“乘月”、“望月”之内,摘出扁舟游子、楼上离人两种,以描情事。楼上宜“月”,扁舟在“江”,此两种人于“春江花月夜”最独关情。

故知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古往今来,评论和礼赞此诗的人多不胜数,这里只能举出几种比较典型的说法,如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说:“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周珽《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说:“语语就题面字翻弄,接笋合缝,铢两皆称!”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说:前面几句使人火热,后面几句又使人冰冷,“然不冰冷则不见火热,此才子弄笔跌宕处,不可不知也。”起始“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束“用消归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文字不与上连,而意境则从上滚下,“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诗真艳诗,才真艳才也!”今人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也称赞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广陵绝唱

《春江花月夜》第1段“春、江、月、夜(暗藏)”都有,唯独把“花”字留给下段。扬州那里的大江,已接近入海口,海潮常常成为它的孪生兄弟,诗人便从潮水起兴,推出一轮明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往下便“随波千万里”,再往回望,何处春江不映月明?于是诗人的思绪便无限展开,想到浩浩大江,历尽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接纳了无穷无尽的辛酸泪水。

第2段摆放着“江、花、月”,暗藏“春、夜”,以江流宛转形成的“芳甸”“花林”起兴,想到春天的繁花,在一轮明月照耀下,变成了秋冬的霜霰那种样子;但这霜霰却不会飞,只能使“汀上白沙看不见”。虽说这是诗人奇思妙想,却影射了人间存在的许多假象,掩盖了事物的真面目,从而引申到流光的迅速,人生的无常,带出下文哲理性的思考。

第3段仅有“江、月”两种要素,但内涵则特别深刻,外景镜头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比较单调,可是在这种普通场景下,下面却提出了石破天惊的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老早就有了;江,后来也有了;可是明月什么时候开始照见徘徊江畔的人?一万年前,还是一亿年前?反过来说:人们何时开始看见江天的明月?刚刚站立起来的猿人,大海里希望变人的美人鱼,它们曾经仰望明月吗?人生太短暂了,江月比人永恒得多,它能够告诉人们这一切么?

第4段仍然仅有“江、月”两件,承上提出进一步的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时间会无限地延续下去,江和月每年也都是那样浪漫,它们在等待谁?这个问题,诗人默默地低下头来,并不回答:“但见长江送流水!”那么,我们就不必再追究了,还是回到红尘滚滚的大千世界里去吧!

第5段仅有“夜、月”,暗藏着“江”。从流水上面,看到了一叶叶“扁舟”,坐在船中的“扁舟子”,全都是“春闺梦里人”呵!他们为什么制造离家别舍的痛苦?为了名,还是为了利?而那些明月楼头日思夜想的闺阁中人,又分散在哪些地方?相隔千里,还是万里?“白云一片去悠悠”,那种刻骨的相思,让青丝变成白发,“青枫浦上不胜愁”!有人考证出“青枫浦”位于湖南浏阳,与扬州隔得老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6段承接前段,只留下一个“月”字,无须与“春夜江花”挂钩。此时,那一轮明月正在楼上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可怜的思妇卷起了珠帘,瞭望那沾牢了思念的月光,但月光无论如何都卷不走。她夜里到江边去捣衣,思念的月光同样在衣砧上也拂不去,谁理解这相思之苦呢,月光菩萨知不知道?

第7段仍然留下一个“月”字,末句以水代“江”。承前描述思妇望月的心情,想象远方的夫君同时也在望月,可是“相望不相闻”,闻不到一丝离人的气息。能够传播音书的鸿雁,老是在月光下飞,却不把离人那边的月光带将过来,江水里的“鱼龙潜跃”,能把波纹构成书信,好像是郎君的笔迹,但从老远地方也流不过来,思妇的苦闷烦恼,真正是无穷无尽呵!

第8段把“春、江、花、月、夜”说全了,内容仍然延续前面思妇那种痛苦情感:“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春天已经度过了一半,却不见郎君回乡的踪迹;春花就快要凋谢了,春江把春意快要带走了,江上月光也快要西沉了,郎君怎么还没有一点动静呢?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9段是全诗最后一段,带有归结的作用,文字上虽只有“江、月”两样,但潜伏着“花、夜”两层。前段那西斜的月光,渐渐沉到海雾之中,茫茫的地平线,承载着“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在北方的渤海湾里,而潇湘却在南方的靠海一带,从北到南有无限遥远的路途,游子们纷纷在道路上奔波。他们负载着无数亲人的思念,但仍在为衣食跋涉不休,不肯回头还乡,这难道不是人生盂钵里的苦味吗?在月光下奔走的路人,欸乃扁舟中的行客,“不知乘月幾人归”,有几个是归心似箭的人?“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只有“落月”懂得,所以不住地“摇情”,让摇晃着柔情的月光挂满了江树!这里,已然回到起始的妙句——“何处春江无月明”。

整个诗歌9段36句,一概由“月”来统帅,从第1段到第9段,依次出现月下潮、月下花、月下江、月下水、月下舟、月下楼、月下女、月下潭、月下路,诗情随着月光明灭而起伏跌宕。前4段托出了“江”,后5段联系到人,仅第1段和第8段点出“春”字,第2段和第8段点出“花”字;尽管“夜”字只出现在第5段和第8段,可是有月必然是夜,写与不写都是一样,因此可说全诗紧扣诗题不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确实是千古绝唱,因为以后没有人敢于续写下篇,它又成了广陵绝唱!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猜你喜欢

诗题春江花月夜月光
中秋的月光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月光碎落了
月光改变了我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诗题漫议
明诗制题之叙事*
诗题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