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药“徐坎”的本草考证

2019-12-0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藏药本草乔木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徐坎分为邦徐和那合徐两种,属于树叶类药物,是一味常用的藏药,藏族经典本草著作《晶珠本草》就有记载,它在治疗肺热、肾热、传染性热病及口腔疾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徐坎具有活血化瘀、去腐生肌作用[1],那合徐(白檀)具有治疗感冒、发烧、疟疾、咳嗽、消化不良、涩肠、海绵状出血和眼部疾病、抗菌、镇痛、抗炎、抗氧化和降血脂的活性的作用[2]。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在多脉茵芋(邦徐)中发现了月桂酸甲酯、棕榈油酸乙酯等18种挥发油,具有重要的工业用途[3]。

徐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学和药效实验等方面,古代徐坎与现代徐坎的原植物是否一致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不同时期藏本草学著作及现代藏本草等资料的考证,并通过相关调查,对徐坎药材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目前认为徐坎的原植物种类主要有以下四种(如图1所示):

①山矾科植物山矾SymplocoscaudataWall.[SymplocossumuntiaBuch.-Ham. ex D. Don]

②芸香科植物多脉茵芋Skimmiamultinervia

③山矾科植物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Thu-nb.)Miq.又称锥序山矾。

④山矾科植物华山矾Symplocoschinensis(Lo-ur.) Druce

1 原植物考证

1.1 古藏本草中对徐坎的记载 《月王药诊》[4]中将徐坎列入泄泻疾病的治疗方法中,云:“泄泻疾病未成型时的治疗方法,…或者大青盐、…山矾叶(徐坎)、姜黄…白糖诸药配伍制剂内服。上述诸方为催熟剂,功效相似,开水为引冲服。”据此可以证明公元8世纪徐坎已经在藏药当中开始利用,但是这时候是和其他药配伍做泄泻药治疗泄泻疾病,与后来的药用功能有所不同。

图1 目前被考证为徐坎的四种原植物

《兰琉璃》[5]对徐坎首次进行了形态描述,云:“邦徐,大型乔木,叶厚,黄绿色,质佳;那合徐,叶深绿色,质劣。”

《晶珠本草》[6]中将徐坎列入树叶类药物,云:“山矾叶(徐坎)清肺热、肾热,治传染性热病。让钧多吉说:山矾叶(徐坎)治口腔病。本品之名有扎木尕、徐坎、徐坎落玛、加吉当西、洒都、巴若卡、嘎卓合、加幸、桑超等。

本品共分两种。叶厚、黄色、有光泽者,称邦徐,为山生,质佳;叶薄,黑色,光滑者,称那合徐,为林生,质劣。”如图2所示。

《松巴医著集》[8]中也列入了树叶类药物,药物性状描述除上述特征以外增加了“树高大”的特征。《药物识别·明日》[9]中的记载也与上述描述相同。根据以上本草著作对本品药物的描述可知:首先,邦徐和那合徐都是比较高大的乔木;其二,邦徐的叶厚,黄色,有光泽,那合徐的叶薄,黑色,光滑;其三,是生长环境的区别,按照藏文字面的理解,邦徐的“邦”是山坡、草地之意,邦徐生长的环境中没有高大的乔木,只有灌木等低矮的植物。而那合徐的“那合”是森林之意,所以那合徐生长在有大型乔木的山林中。

A.邦徐 B.那合徐图2 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中的两种徐坎[7]

1.2 现代藏本草文献 《藏药晶镜本草》[10]认为,徐坎(邦徐)为芸香科植物多脉茵芋Skimmiamultinervia(图1-D)[11],那合徐为山矾科植物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Thunb.)Miq.(图1-C)[11],又称锥序山矾,植物性状描述和生长环境与上述本草记载很吻合。《甘露本草明镜》认为徐坎(邦徐)是华山矾叶Symplocoschinensis(Lour.) Druce(图1-B)[11],但在植物性状描述中,云:“叶淡绿色心形”,据此可以认为徐坎与那合徐的特征有相似之处。《中华藏本草》[12]中徐坎落玛(邦徐)是山矾科植物山矾SymplocoscaudataWall.[SymplocossumuntiaBuch.-Ham. ex D. Don](图1-A)[11]。附注中认为芸香科植物多脉茵芋Skimmiamultinervia的叶亦作本品入药。徐坎(那合徐)是山矾科植物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Thunb.)Miq.,附注中认为华山矾Symplocoschinensis(Lour.) Druce亦作本品入药,据此可以认为邦徐有山矾SymplocoscaudataWall.[SymplocossumuntiaBuch.-Ham. ex D. Don]和多脉茵芋Skimmiamultinervia两种;那合徐有山矾科植物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Thunb.)Miq.和华山矾Symplocoschinensis(Lour.) Druce两种。

《藏汉大辞典》[13]中对徐坎的描述,云:“槟榔叶,棕榈科槟榔树叶,入药味苦,性平,功能清肺肾热邪及肾肌劳损。”这一描述又完全与本草记载不符。

从上面对徐坎的本草考证中,可以看到,目前充徐坎之用的4种原植物是按照古代本草所记载的考证而来。在清代以前的各种本草著作中记载大致相同,但清代以后,特别是现代藏药著作中记述的种类有了不同,并且还在沿用。在各种著作当中徐坎的植物性状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叶片的颜色、厚度和生长环境以及是否是乔木等特征上,由于以上4种植物都基本具备这几方面的相同点,因此,可以认为以上4种植物中必定有徐坎的原植物。现在我国西藏地区所利用的多脉茵芋Skimmiamultinervia(邦徐)和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Thunb.)Miq. (那合徐)是比较符合早期本草的记载,但是山矾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中记载[11]:“山矾(山桂花)SymplocoscaudataWall.[SymplocossumuntiaBuch.-Ham. ex D. Don],乔木;幼枝褐色,被柔毛,叶薄革质”,虽然与徐坎有相似之处,但徐坎的叶厚、黄色、有光泽,所以它就不可能是《晶珠本草》等最早记载的徐坎。华山矾Symplocoschinensis(Lour.) Druce,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中记载[11]:“华山矾Symplocoschinensis(Lour.) Druce,土常山、猪婆柴、江黄仔,落叶灌木,幼枝、叶柄、叶下面、花序均被灰黄色皱曲柔毛,叶纸质…叶上面被短柔毛,生海拔 800 m以下的丘陵。”据以上特征,可以认为其他与早期本草中记载的徐坎相差甚远。见表1、表2。

表1 徐坎药材原植物考证

表2 徐坎与四种原植物的形态比较

2 讨论

2.1 名称的演变 《月王药诊》最早出现了关于徐坎的记载,在《晶珠本草》之前出现了如札木尕等9~10种称谓,但在之后的大多数本草著作中皆称为徐坎或徐坎落玛,其他称谓可能是不同地区和不同地域产生的,在本草著作中出现的不多,因此,徐坎或徐坎落玛的最初名称应该是徐坎。

2.2 徐坎原植物的分布 《晶珠本草》以及其他古代本草著作中普遍认为,一品药物的品质与该药物的产地密切相关,藏药特别重视药物的产地属性,因此,藏药学按照生长环境将药物进行等级分类,就如同本品药物,邦徐生长于山坡草地,那合徐生长在山林中,由于两种植物生长环境不同,从而将药物分为质佳和质劣两种。《藏药晶镜本草》说[10]:“多脉茵芋Skimmiamultinervia,芸香科,生长在西藏墨脱、察隅、德庆等温热的山和林中分布的乔木,树高5~7 m,枝粗无毛,叶黄色光滑,且厚而有光泽;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Thunb.)Miq.,又称锥序山矾,生长环境与多脉茵芋Skimmiamultinervia相同,树高2~5 m,叶淡绿色,花白色。”古代本草著作中对该药物的分布情况未曾标明是产于何地,但鉴于该药物的特征可得出邦徐和那合徐应该是产于青藏高原的两种药用植物。

2.3 徐坎原植物的形态特征 从上述古代本草的形态描述来看,《晶珠本草》和《松巴医著集》都认为帮徐叶厚,黄色,有光泽,那合徐叶薄,黑色,光滑,树高大,而被推测为帮徐的原植物山矾:乔木,幼枝褐色,被柔毛。叶薄革质,表面光滑无毛。那合徐的原植物华山矾:落叶灌木,幼枝、叶柄、叶下面、花序均被灰黄色皱曲柔毛,叶纸质…叶上面被短柔毛。从以上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认为与古代本草著作记载的特征不符。而白檀(那合徐):落叶乔木,树高2~5 m,嫩枝、叶、叶柄和花序均被柔毛。叶深绿色柔薄,无光泽,花白色,芳香。多脉茵芋(邦徐):乔木,高一般5~7 m,最高达13 m,枝条粗而无毛,枝条顶端生黄绿色叶片,叶片厚而具光泽,两端向内弯曲,花白色。因此,山矾科植物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Thunb.)Miq.和芸香科植物多脉茵芋Skimmiamultinervia比较符合早期本草的记载。

猜你喜欢

藏药本草乔木
色季拉山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状况与保护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园林绿化中乔木栽植难点及养护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五)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找出犯罪嫌疑人
青海省中藏药种植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