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孤独症儿童的小组化教学方法设计

2019-12-02张鸟英

读天下 2019年34期

摘 要:孤独症儿童是当前社会备受关注的弱势群体之一,而如何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孤独症儿童的特征,然后阐述了小组化教学的特点与作用,最后从人员分配、严格训练、激励教育、延迟满足四个方面分析针对孤独症儿童小组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小组课;班级教学

根据国际最新的数据研究表明,孤独症的发病率已达到1%~3%,其中一半以上的儿童存在智力发育障碍,这给很多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伤害和经济负担。在国外,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安置的方法与政策已经相对成熟,而国内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还处于摸索阶段。小组化教学是一种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合作、交流、探索的积极性,为孤独症孩子的融合之路奠定基础使之更加顺畅。

一、 孤独症儿童小组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没有根据不同儿童能力差异性来分组

从当前针对孤独症儿童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些儿童虽然患有孤独症,但是每个儿童孤独症表现的症状和程度是不一样的,每个儿童表现的社交能力障碍存在很大的差异化。有的儿童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障碍,表现为眼神呆滞,与人没有眼神交流,叫他的名字时没有反应,对周边的人和事没有兴趣,存在严重的社交障碍。但是有的儿童可以保持正常社交,但是行为非常古怪,表现为。兴趣爱好非常狭隘,做事的方式古板、程序化,不善于灵活处理事情。有些兒童表现为语言交流的障碍,比如语调低、语速慢,对旁人的语言理解缓慢,不善于用语言与人交流。由于不同儿童能力的差异化,在教学上采用统一的方式是难以提高教学效果的。

(二) 教学中没有设置习惯养成训练

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与正常儿童相比,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力非常分散,难以对一件事情的刺激反应非常迟钝,没有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

(三) 教学中没有根据孩子的行为问题开展专题化教学

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非常多,比如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玩唾沫、磨牙、重复拍打物品、不停开关门(电视机、灯)、经常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乱毁坏物品、对其他人造成伤害等。以上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是最常见的问题,而当前小组课教学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专题化教学来帮助孩子改正这些问题行为。

(四) 没有设置情绪和行为控制训练教学

情绪不稳定是孤独症儿童最典型的特征之一,他们往往表现为喜怒无常、突然的哭泣、睡觉时会突然惊醒并建交、经常会紧张惶恐不安、容易过度兴奋。当前的小组课教学中没有设置情绪自控教学,使得孩子的行为控制能力薄弱。

二、 面向孤独症儿童的小组化教学方法设计

(一) 小组人员,合理分配

众所周知,小组课中每个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差异较大,一节课中教师要带领多个孩子,不能兼顾到每个孩子的表现。因此在组织小组课时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合理分配:第一,将能力较强或相似的孩子分为一组,这些孩子可以做一些难度较高的训练,比如跳绳、运球等,这样可以更快速提升孩子的运动能力。第二,好带差。将几个能力好的孩子与一个能力差的孩子分为一组,能力强的孩子可以为能力差的孩子树立榜样,而争强好胜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不同能力的孩子在一起,会激发孩子主动而积极地区参与活动,无须老师在一旁监督。

(二) 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自闭症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要靠对他严格的要求和反复的训练一次两次,一天两天是不行的。要给他们养成自行负责的习惯,遵者奖励,违者受罚的方式管教他们。要通过小组课教育的方式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仅仅靠一次两次或一天两天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从孤独症儿童的切身实际出发,制定科学而严格的教学计划,设置符合孤独症儿童的教学课程和互动游戏,并且定制小组课训练时间计划表,严格按照计划表训练,让他们养成规则意识、规划意识以及自行负责意识。

(三) 以理服人,巧用激励

在小组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于激励手段,激励的理由必须受到大家认同,做到以理服人。比如孩子顺利完成了小组任务,教师可以先采用语言激励,比如夸他“你做得真棒!”,或者采用实物奖励,送他“小红花”“奖状”等,还可以给他荣誉奖励,任命他为小队“队长”。在使用激励的同时,教师要向孩子传达一个观念,荣誉与责任是并存的,遵守纪律、完成任务可以得到奖励。此外对于获得荣誉的孩子要严格自律,在孩子们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对其他孩子能够产生更强的激励作用。

(四) 延迟满足,转移情绪

孤独症孩子自我情绪控制是薄弱的,他们想要什么就立马想要得到。在小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培养孩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三、 小组化教学作用

第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课是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方式,课堂中大家的语言交流是重中之重。教师在最初的就要有一定的引导,小朋友最初问老师要物品、食品就必须开口讲话,锻炼好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后再开始跟着老师学双元素的句子,在这样反复的语言交流中,孤独症儿童的问句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二,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在小组课教学中,老师通过设计一些包含一定逻辑关系的互动游戏,比如训练孩子思维的扩散性:说说橘子是什么样子?再比如训练孩子思维的聚合性:我讲橘子的特征,你猜我说的是什么。通过一系列逻辑思维互动游戏,提升孩子得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比如与同伴争执,此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孩子的情绪失控行为,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去消化这件事情,并安慰孩子的心理清晰。孩子在自我情绪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注,情绪自然得到安抚。

第四,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在小组课教学中最常用的互动游戏就是模拟生活情节,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情节中学会表达自我,并学的一些日常的生活技能,好似将生活情境给孩子做了预演,让孩子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可以应对自如,甚至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第五,提升生活与学习的兴趣。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小组化教学能够让孩子学习到丰富的生活技能,让孩子更有生活成就感。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小组化教学能够让孩子意识到原来语言交流这么有趣,可以帮助表达思想和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四、 结束语

我国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时间中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化差异大,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探索出更多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而小组教学方式运用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能够有效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逻辑推理、情绪管理、生活适应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与学习的兴趣,实践小组教学模式并按照这种教学方法走下去,相信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质量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关文军,颜廷睿,邓猛.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的态度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7(4):85-90.

[2]李金花,谈苏欣,于素红.直接教学法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干预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8(12):76-80.

[3]胡晓毅,范文静.我国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思考[J].教育学报,2016,12(6):70-77.

[4]马卫晶,袁茵.孤独症儿童课堂学习适应现状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37(4):70-74.

作者简介:

张鸟英,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