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朗:一根毛线成就毛织之都

2019-12-02

中国纺织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朗升级企业

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广东省中心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大朗,2018年实现GDP 303.5亿元,增长率达8.5%;税收总额54.2亿元,增长21.4%;经济实力在全国千强镇中排名第35位,上升4位——不仅为2018年交上了一张满意的成绩单,更为2019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就有大朗毛织做出的重大贡献。

起步抓住机遇奠定产业基础

1979年5月,香港协和织造有限公司以“三来一补”形式在大井头村开办大朗第一家毛织企业——大朗毛织一厂,揭开了大朗毛织业发展的序幕。大朗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承接香港毛纺织产业转移。随后几年,越来越多港资毛织企业落户大朗。大朗农民纷纷洗脚上田,进入港资毛织企业工作,成为熟练工人。

此后,聪明勤劳的大朗人利用在港资毛织企业打工学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办起各种各样的“兄弟档”、“夫妻厂”等家庭作坊式毛织厂,形成了“村村毛线绕,户户织机响”的景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大批巷头本土的民营企业家开始涉足毛织业,自筹资金,办厂创业。

由此到1990年代初,大朗发展起近千家民营毛织企业,民营毛织企业日益壮大,逐渐取代原港资企业的地位。

1990年代中期,港资毛织企业逐步退出,由100多家降至40多家。大朗民营毛织企业不仅完成了对港资企业的消化吸收,还把大朗毛织业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到2000年,大朗毛织企业达2000多家,年产毛衣超亿件,40%以上销往国际市场。其中,巷头社区更是成为了中国的“毛织产品发源地”“毛织产品销售基地”“毛织产品集散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与毛织相关的工作,且出租的厂房和商铺有93%与毛织有关,村民收入的90%来自毛织产业。

与此同时,1995年,在大朗镇委、镇政府的推动下,广东毛织市场建成开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毛织专业街、毛织村也逐渐形成气候,吸引了内蒙古、新疆、江苏、黑龙江、北京、浙江、福建等地的全国知名原料厂商前来安营扎寨,形成了集毛衣生产、原料、辅料、机械、洗水、印花、贸易等于一体,较为完善的行业体系。

提升发展壮大开始二次创业

步入21世纪,大朗毛织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至2005年底,大朗全镇共有毛织企业3247家。这一阶段,积累了雄厚资本的大朗本土毛织企业家,在继续发展壮大毛织企业的同时,纷纷开始“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大朗也吸引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資者前来投资设厂。

为推动毛织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大朗于2001年创办了第一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织交会”),目前已举办十七届,成为毛织行业的品牌展会。十七年来,大朗“织交会”实现了从“地方性”到“全国性”再到“国际性”的重大跨越,连续多年获评“东莞市重点品牌展会”,成为了国内外毛织行业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经贸盛会。“织交会”的连续成功举办,为大朗的毛织商圈汇集了丰富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是近年来大朗毛织商贸城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后,大朗于2002年起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开拓内外销市场;于2003年12月建成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于2004年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走自有技术、自有品牌的发展道路。

2002年,大朗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称号,全国仅2个镇获此殊荣。自此,大朗镇大力推动毛织业,逐渐形成“小企业、大产业、大市场”的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了“不产一根羊毛,却温暖了全世界”,大朗毛织进入了一步一个台阶的转型升级阶段。

转型升级发展一步一个台阶

2006年起,大朗镇着力加快推进毛织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织商贸城转变。

2008年,广东省、东莞市将大朗列为“转方式、调结构”的试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自2008年以来7次到大朗调研指导工作。

2013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亲临加博会视察大朗毛织馆。

2011年1月,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现场会在大朗召开。大朗获广东省专业镇建设先进单位和省“双提升”示范专业镇称号。

2012年,大朗镇编制《大朗镇毛针织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力争“五年再造一个新织城”。

2013年,大朗镇通过打造“大朗价格”、“大朗标准”、“大朗市场”、“大朗平台”四个“大朗元素”,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这一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为巷头社区颁发了“中国毛织第一村”的牌匾。

2014年11月,大朗镇以抓外贸转型升级为突破口,通过完善八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研发设计水平、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生产方式、全力推动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及有序转移劳动密集型工序等有效措施,在外贸转型升级上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大朗围绕“产城人”融合的发展思路,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把富康路打造出全市首条“星光大道”,为周边3000多家毛织企业及工商户带旺了商机;同年,市委市政府把大朗作为出口毛织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8年,大朗镇委镇政府主动作为,促成建设2亿元毛织产业融资平台,为毛织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进一步推动大朗毛织发展。

……

如今,大朗打造了“星光大道”;成功编制和发布的全国首个毛织服装价格指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了解大朗毛织服装产品价格提供风向标;毛织服装设计大赛、流行趋势发布会、大朗毛织设计师年会等专项活动成为设计师、参展商们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毛织行业协会体系;以毛织产业为题材制作了《织城梦想》《织越时空》《织城逐梦》等三部产业微电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已获得“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毛织纱线集散基地”、“中国电脑针织横机集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13个荣誉称号和奖项……

如此漂亮的成绩单,源于大朗镇党委、政府始终不渝的支持,通过配齐配强专业人才、做好政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大朗毛织行业进行扶持和管理。将大朗毛织办升级为毛织管委会,进一步加强对毛织商贸城商圈的管理和扶持,并形成了“1+2+5+N”的行业管理服务体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朗毛织人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用双手织就了一条七彩致富路。

猜你喜欢

大朗升级企业
居家抗疫作品东莞市大朗中学才艺专辑
广东大朗:毛织,与中国纺织业共成长!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字词升级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第九章升级!我的宠物
大朗锦绣
时尚大朗 美丽相约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