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扶贫要下足绣花功夫

2019-12-02冯春久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红薯电子商务资源

冯春久

农村致贫的因素很多,表象在困难群众致富无门,根子在没有产业支撑,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河南而言,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县、村、人口已经脱贫,剩下的14个国定贫困县、1221个贫困村、104.3万贫困人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目前,这些人当中,70%多属于社会兜底,30%左右仍然需要通过发展产业来扶持。

从河南发展产业扶贫的实践来看,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的招数,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的困难群众生怕“东西卖不了”“赚不来钱”“长远不了”,致使发展产业的信心不足、劲头不大、效果不好,需要总结经验,借鉴学习。总结河南一些地方成功的案例来看,无外乎是在“挖、引、融、优”等方面下足了绣花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挖”,就是挖潜。嵩县三合村是一個典型的贫困村,该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冯亚珂,依托家乡秀美山水和古村落特色将其打造成写生基地。“一支小画笔,画出了脱贫路”,让乡亲们脱了贫致了富。河南并不缺少像三合村这样的资源,关键是对资源的认识、整合、挖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出台具体政策和措施,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绿色产业,不懈探索,从生态、绿色发展中“掘金”致富。潜力是巨大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关键是要独辟蹊径,避免千篇一律,要从市场需求中“挖”出来商机,做优做细,做出品质,这样的产业才会持久,有吸引力。

“引”,就是引进。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经久不衰。产业扶贫,自有其经济属性,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南召县利用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引进台湾扬生集团大力发展酵素产业,年收购贫困户种植的黄姜、梨、苹果、猕猴桃、无花果、冬瓜、南瓜等果蔬50万余吨,辐射带动1000多户贫困群众直接脱贫致富。这就启示各地一定要根据资源禀赋以及贫困户的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发展产业,不能不顾实际,盲目一哄而上,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

“融”,就是融合。融合发展,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产业发展的固有属性。潢川县的“稻虾共生”,充分利用了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农药用量,达到小龙虾、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亩产龙虾150公斤、水稻400公斤,每亩纯收益4000元以上,可谓养虾有“稻”,扶贫有方。这种融合发展的模式,实际就是一种双赢,赢在既提高了产量,又提高了品质,农民学得来、做得到,市场有需求、有前途,产业发展有后劲、能持续。

“优”,就是优化。这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唐河县借助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和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唐河红薯”的契机,通过电子商务强大的销售渠道,让“唐河红薯”走出了唐河,成为驰名全国的农业品牌。目前,唐河县种植红薯20多万亩,亩产可达2500公斤,通过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年产值5亿元左右。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借助电子商务,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优化提升,从红薯育苗、种植、收获、加工、销售等多方面创新,创造出了更高的商品价值。河南有许多名扬全国的传统农业产品,如何做优做强做出特色,形成持续发展的产业,唐河的做法值得借鉴。

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必须举全社会之力。推动产业扶贫,也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只有加大对产业扶贫的资金投入,健全金融、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撑保障体系,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产业扶贫,尤其是在发展产业精细度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拔掉穷根。

猜你喜欢

红薯电子商务资源
我挖到了大红薯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有趣的挖红薯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红薯的滋味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