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动机缸体粗加工工艺及缸孔夹具结构的改进

2019-12-02赵成勇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16期
关键词:加工工艺缸体

我公司生产的发动机缸体,前期毛坯粗加工后,端面对B基准垂直度要求合格率较低。在后期生产中,经过分析、研究,发现主要是因为加工工艺及夹具涨芯结构设计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缸体;加工工艺;夹具涨芯结构改进

中图分类号:TG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6-0000-00

0 引言

汽车发动机缸体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中主要配件之一,长期以来,缸体毛坯生产出来后,主机厂为了提高缸体精加工效率,大都要求缸体毛坯生产厂家,提供粗加工后的毛坯,一是减少主机厂精加工余量,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将一些毛坯浅表面铸造缺陷控制在毛坯厂家。

我公司铸造厂生产的一款汽车发动机铸铁缸体,也是应主机厂要求,毛坯生产后,增加粗加工工序。对缸体缸底面、缸顶面、前后端面、缸孔、曲轴孔及开档面进行粗加工[1]。以下是缸体简图图1所示。该件的粗加工内容主要是上下左右四个大面、缸孔、曲轴孔及曲轴开档面。

1 前期的加工工艺及缸孔夹具结构设计

1.1 加工工艺

(1)OP10:以缸顶面上三个A基准定位,粗铣缸底面;(2)OP20:以OP10加工后的缸底面及毛坯缸孔定位,粗铣缸体两端面;(3)OP30:以OP10加工后的缸底面定位,粗铣缸顶面;(4)OP40:以OP10加工后的缸底面及毛坯缸孔定位,粗镗缸孔;(5)OP50:以OP:30加工后的缸顶面及OP40加工后的缸孔定位,粗铣曲轴孔;(6)OP60:以OP:30加工后的缸顶面及OP40加工后的缸孔定位,粗铣开档面。

1.2 夹具—缸孔涨芯夹具

缸孔涨芯夹具简图2所示。

OP20工序铣端面及OP40工序镗缸孔,这两道工序都是液压夹具,其中工件B基准方向和C基准方向的定位、夹紧都是靠缸孔涨芯夹具完成的。

(1)OP20工序:以OP10加工后的缸底面定位工件A基准(工件上下)方向,以毛坯缸孔定位工件B基准(前后方向)和C基准方向(左右方向),粗铣缸体两端面。(2)OP40工序:以OP10加工后的缸底面定位工件A基准(工件上下)方向;以毛坯缸孔定位工件B基准(前后方向)和C基准方向(左右方向),粗镗缸孔。在上面OP20工序和OP40工序中,毛坯缸孔作为粗基准定位,分别在两道工序中使用了两次。

1.3 按以上工艺及夹具设计,实施生产后经常出现问题

OP20粗加工后的缸体两端面和B基准方向(1缸孔和4缸孔中心连线)垂直度超差,即两端面和缸孔中心连线铣斜了。导致在主机厂,以粗加工后的缸孔B基准定位,精加工缸体两端面时,虽然有约2mm的精加工余量,但还是,时有发生局部端面铣不出的现象,多次造成客户抱怨。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多次出现缸体端面铣斜,导致主机厂端面局部铣不出的问题之后,我们组织生产、技术及质量相关人员,跟踪整个加工过程,从人、机、料、法、环几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导致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2.1 工艺问题

导致缸体两端面和B基准方向垂直度超差,主要是在OP20工序铣两端面及OP40工序镗缸孔两道工序,B基准方向定位都是以毛坯缸孔定位的,粗基准被分别用了两次。正常机加工工艺中,毛坯粗基准只用一次,在这一次使用后,产生后面各道工序加工中使用的精基准。因为,毛坯粗基准,尤其是圆形缸孔毛坯面上,经常存在积瘤高点及未清理干净的披缝等不平整现象。不同工序夹具,比如上述OP20及OP40缸体涨芯夹具,两次装夹时,和毛坯接触点位置会有一定的偏差,不会完全重合。因此,两道工序夹具接触定位点误差,会导致上面所述的,OP20工序加工的端面和OP40工序加工的B基准的垂直度超差问题,也就是缸体端面相对B基准铣斜了。

2.2 夹具问题

上述OP20及OP40夹具中缸孔涨芯原先的结构图3所示。

夹具涨芯触头和缸孔内表面粗基准接触是个小平面,接触面相对较大。对于缸孔毛坯面来说,表面平整度较差,接触面积越大,特别是在不同工序装夹位置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夹紧误差以及加工误差就会越大。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OP20及OP40两道工序中,重复利用缸孔粗基准定位的工艺问题,以及两道工序中夹具涨芯触头结构不合理问题,是最终导致缸体在粗加工过程中,缸体两端面相对B基准(缸孔中心两线)垂直度超差的主要原因。

3 解决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有针对性地分别从工艺和夹具两方面进行了改进[2]

3.1工艺顺序改进

将原工艺顺序中的OP20工序加工缸体两端面和OP40工序粗镗缸孔顺序对调。先加工缸孔,再以加工后的缸孔定位加工两端面,使这两道工序中,缸孔粗基准只使用一次,即粗镗缸孔时使用一次,后面铣端面时,就是变成利用加工后的缸孔定位,精度大为提高,也符合正常的加工工艺要求。

3.2 改进夹具涨芯结构

将原涨芯触头和缸孔内壁小面接触,改成点接触,减小触头和粗基准的接触面积,减少因为毛坯接触面不规则带来的夹紧误差和加工误差。改进后OP20及OP40夾具中缸孔涨芯结构图4所示。

工艺和夹具调整后,我们又进行了多次加工验证,缸体两端面和缸孔连线(C基准方向)垂直度合格率都控制在公差范围内,加上粗加工留给客户的较大精加工余量2mm.已有一年多未在客户处,反馈缸体两端面精加工余量不足问题。工艺和涨芯的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改进效果。

4结语

汽车零部件生产中,缸体粗加工非常普遍,将此例加工过程和夹具改进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参考文献

[1] 金延安,洪方明.发动机缸体加工基准的选择[J].现代零部件,2010(8):78-79.

[2] 向文俊.发动机缸体加工粗基准选择与定位方式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7):97-101.

收稿日期:2019-07-23

作者简介:赵成勇1962—),安徽合肥人,大专,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加工

收稿日期:2019-06-28

作者简介:吴旦钧(1984—),男,浙江嘉兴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物联网应用。

铁道运输。

猜你喜欢

加工工艺缸体
灰铸铁缸体本体抗拉强度提升的研究
如何消除灰铸铁缸体麻点缺陷
缸体顶面轮廓度加工能力提升分析
铸铁缸体新型电机孔粗镗刀具的应用
改变缸体进排气侧冷却液分布的方法和应用
缸体铸件清理打磨自动化输送线设计
试论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激光技术的应用
基于描述逻辑的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知识库检索
奥氏体不锈钢薄壁件加工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