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媒材应用的小学生美术设计思维训练探究

2019-12-02孙娜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媒材特性美术

孙娜

设计思维是以想象与创造性实践为目的的思维活动,被普遍认为能够培养人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美术课程核心素养的确立,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设计思维训练是学生理性思维力和感性思维力培养的重要手段,这个训练过程,既能加强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

一、小学美术课堂中,设计思维训练的现状分析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大部分学生会主动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设计作品,但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一般只关注外观的形态,较少去了解其内在的构成与设计的理念,对于材料的运用虽较感兴趣,但欠缺合理的认识。在选用创作基材、装饰媒材创作自己作品时,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通常也会忽略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训练,只关注相关绘画表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设计课上成绘画课或手工课的不在少数,这就导致学生体会不到真正的设计过程,设计思维也就得不到有效培养。

目前国内外对基于媒材的小学生美术设计思维训练的研究还较少,研究者都知道媒材的运用在美术课堂上对小学生来说很重要,但如何去训练学生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学会基于设计构思选用媒材,让媒材为设计带来更为与众不同的效果,值得一线美术教师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设计思维训练中媒材分类和选用

美术媒材的选择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根据设计构思来选择,以实用为目的,以功能为中心,改变媒材的形状结构,体验完整的设计过程,提高创新能力。二是根据材料的特性来选择,挖掘材料更深的内涵,体验材料开发与设计创新的乐趣。

(一)按照设计需求选用媒材

按设计构思选用媒材,是指在进行设计构思时,对作品的材料先作出配置和选择,然后根据需求再寻找相应的材料。寻找合适的美术媒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按材料来源划分进行选择

(1)专用材料:常见的有超轻粘土、刮画纸、磁性剪纸、纸盘子、海绵纸、喷喷笔等。这类材料具有特殊的效果,如超轻粘土可塑性极强;纸盘子不仅可画可剪贴,而且易展示;喷喷笔喷出的色彩柔和、细腻,适合表现羽毛等轻柔的物体或朦胧的画面效果……

(2)废旧材料:指已经闲置或要废弃的材料,这些材料随处可见、随手可得,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如:快递箱子、报纸、瓶子、塑料袋等。

2、按材料形态不同进行选择

(1)点状材料:不论形状如何,只要在相对情况下保持较小的单位,都称为点。规则的点状材料如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不规则的点状材料,如扣子、豆粒、石子等。使用点状材料,要考虑材质、形状、色彩、组合等因素。

(2)线状材料:常见的有吸管、铁丝、毛线等。线可以是直接的线状,也可以由点汇聚而成。像毛线可以做人偶的头发,也可以利用粘胶做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铁丝易变形、可塑性强,可以和彩泥结合,用来塑造动物或小人,既能站稳又造型好看。

(3)面状材料:常见的有纸板、树叶、布等。如:树叶材料,可利用树叶的形状特点创作树叶拼贴等作品。

(4)块状材料:常见的有超轻粘土、陶泥、木块、纸浆等。

(二)根据媒材特性开展创意

把美术媒材当作独立的艺术语言,依据材料本身的特点及形状展开联想,并将其创造出来,做到物尽其用。学生一旦对某一类材料的特性较为了解,便能触类旁通,在今后的创作活动中,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媒材的可再创造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天然材料(布、竹、泥、纸、木、石等),都具有自身的材质特性和文化意义。人造材料如薄膜,它具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等不同种类,巧妙运用于设计作品,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材料给予人不同的感受,如:石头坚硬冷漠,木亲切自然、毛线温暖柔软、玻璃精致高雅等。熟练掌握不同材料的工艺特性,如毛线适合编织;木、石适合雕刻;纸适合卷曲、撕剪等。能为作品的创作带来创意和便利。

三、基于媒材思考的设计思维训练方法与途径

笔者结合相关课例进行了实践探究,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深入地进行设计思维训练。

案例1:《纸拎袋的设计》——基于主题功能选择材料的思维训练

纸拎袋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明晰纸拎袋的结构关系和形成过程,在学会制作纸拎袋后,接着从设计构思开始,学生借鉴课前收集的优秀案例,自主探究分析设计师们的思路与灵感来源。学生从中学习媒材的选择、创意的表现以及形式美感的构成等,然后归纳总结一定的方法,再通过设计图的绘制,最后做出表现自己构思的手拎袋,体验设计工艺一体的过程。

在创意设计纸拎袋之前,为让学生有多种思路,笔者首先通过对多类型纸拎袋图片的展示,请学生说说哪个纸拎袋的设计对其有所启发,并说出原因。接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纸拎袋的袋面与提手之间的关系和创意点,认识提手互动型纸拎袋的设计方法。

学生从中找出袋面的共同点是纸拎袋上的实物都是放大的,目的是不仅产生了震撼的效果,而且也明确了产品的特征,进而认识到實物放大型纸拎袋设计的魅力。

学生从另一组图片中,发现衣架纸拎袋上的衣架是可以取下来,装鞋的纸拎袋上的鞋带也是可以取下来用的,学生综合思考设计师这样做的缘由,认识到纸拎袋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品牌宣传与多种实用功能的巧妙组合,纸质材料与透明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开始小组合作绘制设计图,标识出结构、造型、色彩,并注明材料。然后根据设计图动手制作,边制作边记录,带着理性的设计思维去思考运用何材料何方法实现创意作品。

案例2:《小相框》——基于材料特性理解的设计思维训练

基于材料特性理解的训练方法,是引导学生从两种不同思维角度出发选用媒材,一种是根据设计构思需求选用媒材,另一种是从材料特性出发选用媒材,前者锻炼学生选用材料时的理性思维,后者锻炼学生对材料的感性体悟,训练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事物,提高发散思维。体会“物尽其用”“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猜你喜欢

媒材特性美术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赋材料以生命一一自然媒材单元课程教学探索
残葵余姿——基于媒材拓展的儿童线性写生实验
色彩特性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徐冰作品选
混凝土媒材在城市雕塑中的潜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