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信札纸本立轴赏析

2019-12-02行斋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兵部大学士翰林院

行斋

人物简介: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子成、子诚,字居武、伯涵,号涤生、涤笙,室曰求阙斋、养德养身绵绵穆穆之室。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为晚清散文“湘鄉派”创立人;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道光二十三年(1843)起,先后历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读,会试同考官,詹事府右庶子、左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署工部左侍郎,署刑部右侍郎,顺天武乡试正考官,署吏部左侍郎,江西乡试正考官,署湖北巡抚,兵部侍郎衔,兵部右侍郎,办理浙江军务,兵部尚书衔,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两江总督,内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云骑尉,武英殿大学士等。卒赠太傅,谥号“文正”,入祀“贤良祠”。工书。近人马宗霍《霋岳楼笔谈》评其书曰:“每欲合刚健婀娜以成体,然秉性凝重,笔意随之,故终以刚健胜。”清符铸曰:“曾文正平生用力至深,唐、宋各家,皆所尝习,其书瘦劲挺拔,欧、黄为多,而风格端正。”其毕生服膺程朱理学,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卓绝一代。著述甚丰,有《曾文正公全集》等一百余种。

作品描述:

22×12cm×2 约0.2平尺(每幅)

藏印:

丁辅之所藏名人手札(钤于装裱上)

释文:

炎生贤弟足下,廿八日巳刻,接廿六日来函,具悉一切。水师驻扎吴城,纵无陆兵,似尚可以扼守,缘吴城四面皆水,陆贼过渡而来,我舢板可以截击,贼少则不敢来,多则难渡于孤洲之上。故水师驻吴城颇安稳也。虎营等明日可抵省,今日住落花,距省四十里。未便令其折回,俟到省整理半月,仍当进驻南康,水陆依护,渚矶、吴城皆非扎陆营之所也。此半月内,务望足下与各营认真防守。坐船之策者,不宜扎在一处,诸惟心照,邓、金、刘、丁、何营官均此,何营官在吴城最熟,民情爱之,或另换一营晋省亦可,三月廿九日申刻,曾国藩顿首。

出版:

1.《中国书法鉴赏·清及民国卷》P121,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

2.《清代翰林墨迹赏评》P113,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年出版

3.《康德楼珍藏法书考释》P51,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年出版

人物轶事:

盖棺定论后,曾国藩被冠以政治家、军事家的头衔。一介书生出身的他,冲锋上阵自然是不行的。并不是所有文人都能像辛弃疾那样上马杀贼,下马写诗。

再者,投身军旅的曾国藩已年届不惑,真要上阵,也没那个体力。曾国藩留下军事家的名声,还是因为他在军事战略,以及清末军队改良中的贡献。

今年广州崇正的秋拍上,有一封曾国藩的军事命令函,从中能窥见些许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知晓一些湘军水师故事。倒不失为一份珍贵的史料。

在曾国藩组建湘军前,中国的军备早已崩坏,八旗子弟早就不堪大用,绿营等也是藏污纳垢之地,毫无战斗力可言。当天平天国的农民军从广西大山里汹涌向东而来时,短短两年间,便已让东南糜烂,清廷焦头烂额。

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试图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未免没有点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也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曾国藩的湘军才得以成立。

湘军初创时,与太平军交手败多胜少,也才有了后来曾国藩在奏折上所说的“屡败屡战”。在战火中逐渐成长后,方才互有胜败,及至后来逐渐取胜并剿灭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之败,败于外,更败于内。内部残酷的权利斗争,各种短视的战略行为,以及不合时宜,类似于“邪教”的组织形式,都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但这并不能说太平军的战斗力不行。太平军两度攻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在石达开远走后还能多次重创清军,都说明其战斗力的强大。

清军与太平军的战斗,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这一地区水网密布,除了陆上部队外,水师也是很重要的部分。虽然湘军对太平军决定性的战役皆由陆军完成,但没有水师的帮助,无论如何是不能克敌制胜的。

这封信札后来由丁辅之所收藏,将其装裱成一幅卷轴。其上还可见丁辅之的收藏印。

猜你喜欢

兵部大学士翰林院
朱元璋的胸怀
包拯为何穿龙袍?电视剧有误
朱元璋向下属道歉
方复 《苏东坡重返翰林院》
从《旧京词林志》看明代南京翰林院地位的下降
明人内阁性质观点述评
明代翰林院在高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整太监
整太监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抄本《兵部奏疏》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