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让我们不再“谈癌色变”

2019-11-30本刊编辑部

健康之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菌群生存率癌症

本刊编辑部

2月4日,世界抗癌日。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自1992年以来,癌症的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连续27年呈下降趋势;

据估计,到2026年时,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将达到31%;

在未来的5年~10年内,将有400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

让不可能变成现实,科学研究是我们对抗癌症最有力的武器。多亏了不计其数的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患者们,是他们砥砺前行,在癌症研究中不断地有所发现,为我们找出了更新、更有效、更简便易行的预防、检测、诊断和治疗手段。即使有些进展看起来只是一小步,但超过70年的累积,让更多的患者在面对自己确诊的结果时心怀希望,而不是谈癌色变。

过去的2018年,仍旧是癌症研究领域硕果累累的一年,而在众多领域实现的多项进展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把罕见癌领域内实现的突破,评选为“年度最大突破”——这是对研究人员在深入理解和治疗这些发病概率不足十万分之六的“孤儿病”方面取得的成就的极大肯定。说起癌症,你想到的可能是肝癌、肺癌等高发病率的健康杀手,但对于罕见癌来说,由于患者人数少,开展临床试验、找出专门针对罕见癌的有效疗法,一直非常困难。因而,2018年的5项罕见癌相关研究进展尤其令人振奋。

另外,免疫疗法和细胞疗法依然风头正劲。其中,免疫疗法让肺癌治疗实现了近几年以来最重大的突破,也为实体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不过,传统疗法化疗也不甘示弱,研究人员仍在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实现更好疗效的同时,也能兼顾患者的生存质量。癌症诊断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癌症治疗。我们都知道,很多癌症都是由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抢在癌变之前,才能在关键时刻出手,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所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诊断技术简单化,比如2018年出现的一项叫做“CancerSEEK”的新技术,研究称,这是第一种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癌症的血检,包括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道癌、结肠癌、肺癌和乳腺癌。另外,诊断技术还能帮癌症患者减少过度治疗情况的发生,比如一项新研究发现,70%的乳腺癌患者都不需要化疗,这对女性患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作为人体的“隐形器官”,肠道菌群和癌症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聯系。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甚至有可能影响癌症的发生。虽然现阶段的研究还不足以改变临床决策,但微生物组和癌症之间的联系仍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重点——想象一下,在未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改变患者体内的微生物组成,或许就能让癌症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虽然很多癌症的生存率都呈上升趋势,但我们需要做得还有很多——如从增加临床研究的多样性,到更好地预测患者在接受免疫疗法后的效果,甚至还有如何减轻肥胖对癌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等等。更多详细内容,请阅读本期的特别关注《2018年最鼓舞人心的抗癌医疗前沿大盘点》(P34)

当然,预防癌症,跟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息息相关。准备好了戒掉那些影响身体健康、甚至让人减寿的“恶习”吗?(详见P53《健康迎新,始于辞旧》)

猜你喜欢

菌群生存率癌症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