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

2019-11-30梁佳妮

丝绸之路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践教育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

梁佳妮

[摘要] 本文从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实施等方式来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质量,让大学生党员成为新时代中的奋进者、志愿军中的表率者。

[关键词] 志愿服务;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115(2019)03-0191-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在新时代下,这是对志愿服务发展的新要求、新期望,也是新启点。”①党的宗旨、信仰决定了广大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的精神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成为志愿服务事业的主力军。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党员时,要依托基层党组织,把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有力抓手,助推大学生党员通过亲身行动来践行党的先进性。

一、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实践教育模式有待丰富,党课开展的形式有待多样化,党课的感染力有待加强。针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的志愿服务实践教育能够调动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学习、生活,去除浮躁心理。开展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开展持续性的学习,让理论性的知识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贯穿到实际生活中。开展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党员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在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同时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随着多元化思想通过自媒体迅速传播,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不能以辩证的思维正确看待,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党性修养、个人信仰等方面容易受到影响,这些都让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对党的知识理论的掌握程度不熟悉,对于党组织举办的各类组织活动、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效不显著,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对于自身的问题认识不够深刻等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临时抱佛脚,通过党课集中学习之后自主学习时间少,平时难以持续性学习;第二,自身存在的问题谈得浅,谈得少;第三,对《党章》等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靠,没有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第四,学习进入疲劳期,存在拖拉、懒散的现象,执行力弱化等。因此,对大学生党员要开展持续性的志愿服务实践教育,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培养大学生党员,让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开展基于志愿服务的实践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思想建设、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要立足于实践,与传统志愿服务不同的是,它的服务主体为大学生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较强的政治纪律;服务的内容以高等教育背景为依托,围绕党和国家发展的主题,是适应特定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具体要求而开展的服务,如扶贫助困,特定群体再教育、法律援助、创新创业等;服务的宗旨是缓社会疼点、补民生短板、促社会公平。”②因此,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实践教育顯得尤为重要,这也给高等院校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实践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与探索。

二、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

(一)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除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性课程外,开展以“弘扬先辈初心、锤炼党员修养”为专题的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员赴历史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参观学习。配合相应的志愿服务实践课程,高等院校可与革命圣地、市民学校、游客中心、基层社区等需要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地方开展实践服务并达成合作意向,让大学生党员成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学习内容不落空,将所学所感踏实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大学生党员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实践中体悟革命先辈们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的入党。让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起到示范标杆和榜样先锋作用,以便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和中流砥柱。

(二)加强实践教学实施,打造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具有先进性、爱奉献的优质大学生党员

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投入,实行“软环境”与“硬环境”相结合,开设配备优质党课教师、优化改善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环境。高校成立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中心,着重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先锋精神等。开展“我的志愿故事”主题报告会,验收阶段性学习成果;开展大学生党员知识技能竞赛,夯实大学生党员理论水平,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党员能力素质,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教育质量。

其一,课程建设以开设对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实践有着教育意义的课程为目标,开展以“弘扬先辈初心、锤炼党员修养”为专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大学生党员帮帮忙活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知行统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③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实践教育,不仅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是奉献社会的有效体现。

其二,课程开展以“两学一做”为主线,将“做”落在实处,校内、校外双向开展帮扶。校内以“弘扬先辈初心、锤炼党员修养”为专题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实践、心得交流座谈会等。在校内,组织开展“大学生党员帮帮忙活动”,让大学生党员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大学生党员一对一帮扶,将志愿服务落到实处、让服务细节化。在校外,开展“弘扬先辈初心、锤炼党员修养”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党员自发做好对合作服务地的考察、调研、工作推进安排,确定最终帮扶目标及预期的效果,尽可能的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在服务地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优化大学生党员学习内容,以便学生党支部实施多维度的党员实践教育。根据大学生党员的不同专业资源,发挥相关专业优势,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到中去,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让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将“为人民服务”这一誓言扎根内心。真正做到不仅在思想上入党,同时也在行动上入党。

其三,课程考核将大学生党员的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党员发展、党员评优等评价体系中,确保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考核成绩以学生党支部记载的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为依据,每位学生党员在完成实践服务后需递交心得报告,从志愿活动时间、志愿活动内容、志愿活动效果等方面形成报告:同时把报告作为党员发展、转正、考核、评优等环节的重要参考。坚持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发展到党的组织中来。健全完善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机制,总结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实践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归纳的大学生党员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在相关课程定制上有所针对、不断优化。

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所开展的实践教育不同于以往理论性、说教性的教育,这项实践性教育致力于让更多的大学生党员通过学习知识和社会实践体验到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实践教育的先进性,同时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探索能力与实践能力。高等院校对于大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育应该是持续性的、深入性的,通过对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优秀人才。将来走出校园更好的回馈社会,为民族的复兴和发展建言献策,投身到服务国家、建设国家当中去。

[注 释]

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红旗出版社2014年版。

②黎淑贞、蔡灼暖:《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探索——以五邑大学学生党员社区服务为例》,《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90、91、92、95页。

③张敬:《完善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第5期,第6~8页。

猜你喜欢

实践教育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