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创新

2019-11-30季一飞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数码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工学职业道德辅导员

季一飞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融合学习和工作,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应用,提高实践能力,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校企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为了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展开深入了解,以此为前提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重要性

第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高职院校当前转型升级、建设现状为前提,加大力度推进“2+1”培养模式,有利于在工学结合工作中做好学生工作,为工学结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第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水平,为高职院校全面质量管理提供支持;第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教学改革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师生之间的频繁互动。所以,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而言也有极大的帮助。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难点

2.1 辅导员管理存在困难

因为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与班级的学生进入企业实践时间存在差异,所以一般会由辅导员负责学生管理,分别安插在企业和学校内,这样一来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增加,如何确定辅导员管理的重点是目前学生工作的难点之一。

2.2 管理模式存在困难

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会安排在不同的宿舍与工作岗位,一些企业要求员工上班期间不能够使用手机,这样一来原本应用的集中管理无法继续实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进一步细化,将其细分到宿舍与个人。立足于时效角度分析,因为手机等通讯设备不能够在上班期间使用,管理时间得以延长,与学生的沟通实践也相应的延长到下班之后。

2.3 教师与辅导员辅助存在困难

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并没有直接介入,而是通过社交软件达到教师辅助的目的。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辅导员负责与学生保持联系,明确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状态。当落实“2+1”模式之后这种模式则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辅导员协助的学生管理模式,负责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管理工作。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创新

3.1 创新学生工作内容

3.1.1 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

针对企业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市场中的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学生的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精神。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身份会发生直接的转变。生活与工作环节、人际关系、需要遵循的制度发生较大变化,将会影响到学生一直以来形成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作为学生则要快速适应身份的转换。鉴于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工作创新,要增加职业适应性提升这一内容,保证学生可以在学校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今后在企业中实践快速转换身份定位。这样一来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

3.1.2 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对于即将参与就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教育是满足企业在人才素质方面要求的重要工作。信息化环境下,各个行业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立足于职业特征明确了体现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如此一来,高职院校在开展工学结合实践期间,一方面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便要培养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内容细化为3个层次,首先为精神层次,其中包含爱岗敬业、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以及为群众服务等内容;其次为意识层次,包含职业道德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等;最后为礼仪层次,包括以职业道德素养为前提的现代职业礼仪。在信息化时代下职业分工越来越体现出精细化的特点,高职院校针对职业道德的教育必须要不断深入。

3.2 创新学生工作方式

3.2.1 利用信息技术与实习学生保持联系

高职院校内部的辅导员与班主任要与实习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实施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就业单位信息,做到与学生同步学习、生活和工作。一方面可以明确专业知识实践应用的方法,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优化辅导员、班主任的职业素质架构。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微信群、QQ 群,方便学生之间交流经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也可以与其保持联系,对其工作行为进行指导,更好的达到学生自我管理、教育与服务的目标。此外,辅导员定期向实习单位发放在线调查问卷,掌握学生工作表现,总结实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辅导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心理层面的问题,按照企业工作现状、安排时间带领学生组织相应的活动。

3.2.2 针对关键群体展开教育与管理

高职院校在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面临经济、心理等方面的困扰,可以将其划分为关键群体,着重展开教育与管理。辅导员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这一部分学生的实时动态,通过客观分析以及分类教育等方式,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一方面,辅导员要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掌握关键群体在企业中的实习情况,明确其所处状态,如果发现可能存在违反规定行为的学生,需要和所在企业以及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展开防范与教育。

3.3 创新学生工作制度

3.3.1 全面落实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互动制度

高职院校中的专业教师与企业中的导师,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者执行参与人员,对于学生工作而言,也构建了完善的师资队伍,负责学生的教育与指导。为了能够将专业老师、企业导师的优势充分结合,从价值观念、道德、治学、生活、职业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需要对互动制度进行创新,以此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每个班级安排一名专业教师作为辅导员,并且邀请合作企业的专家负责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在互联网网站中传递相关信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3.2 优化新模式下的学生工作制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执行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领导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发挥带头作用,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学生工作制度,与企业展开合作,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具体包括教育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请假销假制度、行为考核制度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必须要从学生工作内容、方法与制度等方面展开创新,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同时满足高职院校与企业需求,获得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工学职业道德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盐工学人
——宋辉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新时期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