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2019-11-30耿艺萌国家开放大学庆阳分院

数码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基础考试计算机

耿艺萌 国家开放大学庆阳分院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构成现代教学系统的重要部分,它的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能否在各学科教学之间普及的关键,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实施。本文把素质教育作为基础,努力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步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计划也在不断改变,对素质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但现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虽然学完了计算机的有关课程,但还是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大学生能够轻松的应对信息问题、提高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如今,正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素养,制约着大学生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水平,所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革新措施

(一)坚持素质教育原则,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目标

就目前形势而言,高校教师清楚的认识到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更是为了锻炼学生借助计算机及其相关知识解决难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计算机在各学科教学中的使用提供条件,为日后可以轻松应对各种难题打好基石。

(二)多方面考查,设置网络考试体系

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考查实验结果采用完成一个评定一个的方式,在学校设置的网络课程中进行,教师在网络平台中下发题目,学生利用网络查询实验要求,实验结束后通过网络向教师提交实验结果,教师在网络上批改学生的实验,学生也可以通过学校设置的网络平台查询考核结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部分优异的实验成果展示在网络平台上,以此来鼓励学生。理论考核的侧重点与实验考核有所不同,它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理念的理解程度,试卷题型全部改为选择题,这样可以确保大范围的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用2B 铅笔作答,使用电脑阅卷,可以有效减少教师阅卷时产生的差错。此外,为了能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特征相吻合,更简洁的检测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高校应该建立计算机考试体系。计算机考试体系选择B/S 构架,在“Internet 网络”的基础上运作,通用性能高,与大部分计算机考试的需求相符合,为计算机课程考试提供了一线服务,从题库体系选取题目、生成试卷、规划考试到开始计算机考试、自动阅卷、评价试卷都是自动进行的,完全做到了考试无纸化。尤其是自动阅卷做到了在批阅主客观题目的同时能够检测学生在windows 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excel 的操作题、文字输入题等。进而可以使组织考试的人从以往的人工选题、规划考试及批阅试卷等忙碌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供了自动选题、组织考试、自动阅卷一站式服务,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三)提升教学效率,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情景

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面向全校开设,选择此课程的学生较多,为提升教学效率,高校教师在开展课程的时候,还发布了许多网上教学资料,构成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构成课堂与实验相互循环的体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加深记忆。此外,还要设立教学网络平台,在网络课程中开设课堂教案、真题练习、答疑解惑等选项,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学习,并能和其他学生参与讨论。

(四)革新教学知识点,遵循教材建设

要想保障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就要不断革新教学知识点。高校教师要划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把部分操作型软件的教学归纳在实验教学中,把一些与计算机基础性有关的内涵和应用归纳在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来,既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又满足了部分专业的要求。教师要尽可能让教学内容稳定统一,不断革新实际操作内容。革新后的内容要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硬件、多媒体、数据库、网络、通信、信息体系及安全系统等,计算机的软硬件和基础知识都属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而后面几项教学内容从属于计算机的应用型基础知识。这些教学内容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又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更上一层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除此以外,在开展教学时要不忘进行教材建设,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经过了四次教材建设,课程内容与实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五)改革课程体系,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讨论群

现阶段,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两种: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计算机必修课程是教务处提出,由各专业学院和计算机专业一同商量确定的课程,学校强制要求学生通过该门课程,而选修课程则是由计算机学院遵循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学生需要提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兴趣选择若干课程,以此达到学分要求。按照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可以把计算机基础教育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作为公共课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生在大一时要修两门基础课,大二时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修计算机基础课;另一个是与专业相联系的计算机应用课,这部分应用课程应该由专业教师开设,如:艺术设计专业的电脑美术和动画设计课。这样一来,大学生四年都可以学习计算机课程。

(六)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搭建信息素养检测平台

高校对学生开展信息应用能力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二十一世纪开始,部分高校就建立了检测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站点,之后又制订了检测机制、配套了检测仪器、搭建了检测场所,完善了信息素养检测平台。经过信息素养检测后的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显然比没通过检测的学生好,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信息素养检测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使高校信息技术得到大众化的普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和技术。

(七)增加实践机会,重视提升能力

高校教师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增加实践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实验。实验课和理论课的占比为2:3,课内实验总的有13 个,其中有2 个是选做实验。除此以外,高校应向学生开放机房,以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外,高校还应该重视锻炼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支持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借助网络浏览学习资料,打造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实验课程,如:个人实验、小组实验等。针对一些验证型实验,通常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个人实验;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实验,便要实行小组实验,通常就是2——3 个学生为一组,一起完成实验有助于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在进行实验时,除了配备指导教师外还要让高年级学生进行辅导,以确保学生在实验时能及时解决难题。

三、结束语

如今,高校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遵循素质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核心的原则,高校开设公共计算机课程可以让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猜你喜欢

基础考试计算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计算机网络安全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