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构建青年非遗创业平台的研究

2019-11-30武宇翔山东科技大学

数码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手工艺

武宇翔 山东科技大学

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打通非遗与当下生产、生活的关系,探索既能符合社会购物形式、消费电子化的环境,也能充分调动各种要素,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探索非遗创业的核心,综合利用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和品牌高端化,从而激活非遗商品传承与创新的良性生态机制。

2018 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指出,山东省创新创业现状令人振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数量均列全国第一,高校加强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双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青年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荼。据调查所得,青年非遗创业群体数量大幅增加,以青岛市手工艺协会为例,2018 年12 月在册会员382 人,按照共青团的划分标准14-28 岁的人为青年,协会中青年群体68 人,占总人数的18%(按照国家统计局15-34 岁为青年这个标准,协会中青年群体126 人,占总人数的33%)。其中集中在20-28 岁之间的青年创业会员有66 人,占青年会员总数的97%,可见青年学习手工艺最终大都走向创业一途。

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在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研究方面鲜有涉及“非遗创业”的专题讨论,更没有相关的理论问世,只有一些报刊媒体偶有“非遗创业”的表述。如《中国文化报》的一篇文章提到,所谓“非遗创业”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民众围绕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开发衍生品,在实现项目生产性保护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简言之,“非遗创业”就是围绕非遗资源而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非遗创业关系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关系到生产创意上下游环环相扣的完整生态链条,青年非遗创业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但由于知识背景和教育程度的局限,且手工艺行业在传艺方面具有封闭性和限制性,以山东省的漆艺学习班为例(学费在10000-2000 不等),学生通常只能在课程时间内学完大漆的基本制作步骤,最关键的调漆、制漆作为师傅的看家本领则不会教授。青年的学艺与创业之路多有坎坷,鲜有成功。

吉首大学于正东、夏浩钰面对湘西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多维困境,引用社会创业理论来构建传承与保护非遗的平台,试图从社会创业角度解决当今非遗各价值之间的平衡问题。并提出构建了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社会创业概念模型,根据该模型可判断社会创业与非遗传承、保护过程中市场、传承人和政府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鼓励传承人参与社会创业,更好地接触、挖掘到文化程度高、综合素质强、对传统技艺有更高领悟能力的年轻传人。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温雯、杨庆认为创客运动对传统工艺品种打破手工艺、设计、艺术、电子等门类的边界,获得手工艺的技术、材料、艺术甚至跨产业的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服务于创客的互联网销售及众筹平台可帮助手工艺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不仅实现现代商业模式的转变,并构筑线上线下销售、社交一体化的社区,同时依托创客运动所倡导的公众参与及开源创新的精神,也将推动一个开放的手工艺传承文化的形成。

2014 年苏州镇湖挂牌了首个国家级刺绣非遗示范基地,对推动江苏刺绣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该基地集刺绣的创作、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从业人数2 万多人,并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开教育、培训合作,成立了姚建萍(国家级刺绣大师)中国刺绣教学实践基地,共同培养新生代复合型刺绣人才。使苏绣新的创作理念、经营形式、服务形态日趋成熟,这种别开生面的基地平台式转型升级之路,对全国传统工艺产业实现华丽转身,有启示意义。

拾翠品牌创始于2013 年,作为中国首个手工艺互联网创业平台诞生于昆明,充分整合云南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搭建平台的形式,将云南产学研机构、云南优秀品牌、云南艺术家、云南非遗传承人、云南独立设计师手艺人通过云南文创产品进行串联,对云南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整合、包装、升华;赋予传统手工艺项目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让文化艺术走进现代生活。如发掘云南陶器之美的“云陶”、让老绣片重新绽放光彩的“良绣”、传承传统扎染工艺的“草木染”等,均是拾翠培育出的青年创业品牌。除此之外诸如大理银器、江川斑铜、个旧斑锡等极具云南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和云南各地小吃、名优茶饮等也都汇聚拾翠,各类商业项目的成功和资本的流入极大的促进了平台青年人才的聚集。

2 国际研究现状

欧洲最新的非遗研究对新技术、新媒体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多有思考实践,Europeana 就是一个探索欧洲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视听馆藏数字资源的数字平台;欧盟项目i-Treasures 则更加专注于研究新技术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对非遗项目的学习、创作、传播、保护过程发挥作用。i-Treasures 系统试图探索当我们从技术角度考虑保护非遗时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并使用多感官方法从非遗行为中提取新信息,充分利用传感器技术。该平台基于开源CMS 开发,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方面,提供元数据搜索、结构化和正式的线上线下课程、类似游戏的应用程序以及可支持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其他辅助功能。这些新颖的教育工具可以提高非遗教育过程的吸引力和愉悦性,更容易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意大利学者Elizabeth .M. Celi 认为非遗是一种文化资源,既可以作为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也可以作为改善青年就业的途径;必须从社会经济效益和利润角度考虑非遗传承。她在研究中将青年就业的目标集中在当地工艺品和手工艺领域,关注青年对进一步教育的兴趣以及学徒、创业模式的培训方案等。一方面通过改善青年就业选择和青年参与非遗保护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在社区发展中应用PPP 协作模式,来可持续性的雇用欧洲当地青年,增多欧洲青年的就业选择和实用技能机会,满足地域、社区就业需求,探索PPP 模式下的青年非遗创新、就业途径。

2012 年比利时佛兰芒政府青年、体育和媒体部门,以及文化和艺术局启动了www.immaterieelerfgoed.be 项目,该在线平台有助于交流ICH 的专业知识,是识别,盘点和保护ICH 的工具,旨在成为所有社区、传承者、NGO 组织和专家参与的法兰德斯非遗知识中心,通过加强非遗社区平台的构建来保护地区内的诸多非遗项目。佛兰芒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包含后台数据库和前端互动网页,以及当地一个非遗实体社区,它呈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和灵感资源、新闻、活动和论坛,是非遗组织(NGO)、公众、研究者、教育机构、政府协同组建的佛兰芒非遗文化入口,这个持续扩大规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将各类组织、活动社区、个人、创意企业纳入到非遗保护中来。

3 研究意义

山东城乡发展与非遗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非专业化的“小微型手工作坊”不能使非遗技艺成为传承人的谋生技能,反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年涌向城市,农村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境地,非遗创业项目中缺少年轻化的中坚力量,这也成为制约项目发展壮大的瓶颈。青年非遗创业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培养具备商业思维、产品思维与服务意识的现代化非遗传承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非遗传承“青黄不接”“断代”“失传”的窘境。

青年非遗创业平台关注青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教育的兴趣以及学徒制学艺、设计思维培训、创业模式培训、以及创新的非遗技艺产权保护方案,一方面能够改善青年就业选择和参与非遗保护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青年的创业、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满足地域、社区的青年就业需求。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工艺大省,品类齐全,人才济济,但中国北方并没有相应的非遗创业平台,尤其是针对青年群体的非遗创业培育平台,我们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机遇,有责任在北方地区率先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年非遗创业培育模式,将传统手工艺与金融、科技、教育等产业领域多点位对接,构建专业化的青年非遗创新创业平台,才能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赢得先机和主动。

4 研究内容

(1)构建青年非遗创业平台与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联系

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分析如何通过青年非遗创业来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发展,探讨青年非遗创业平台或创意社区的构建与本地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

(2)山东青年非遗创业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山东地区代表性的青年非遗创业项目为基础进行案例调研,分析青年非遗创业的基本过程、目标产品及市场需求,总结山东地区青年非遗创业发展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成功的青年非遗创业项目进行解析和探讨。

(3)青年非遗创业能力与影响因素研究

从教育与培训入手,对山东青年非遗创业能力构成的诸要素进行分析,探索影响青年非遗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联系与其创业成功相关的机构、部门、领域,协同合作,形成青年非遗创业创新平台构建过程中的基础条件。

(4)山东省青年非遗创业平台构建路径研究

引入多元相关者协作模型进行研究,开展高校、非遗传承人、手工艺组织、资本方、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跨界合作,以“非遗创业产品的设计研发”与“青年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非遗创业平台的构建路径分析,提倡相关青年非遗创业者协同创新,在创业平台上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彼此促进,互为助力。

5 研究过程与方法

首先,进行了文献分析研究,搜集青年非遗创业的成功案例、非遗创业平台的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和营销推广等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学术成果,重点对青年非遗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做出基本梳理。

进行个案分析,选取山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年非遗创业项目进行追踪调研,就其创业过程、产品内容形式、品牌推广模式等方面进行实例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并结合案例分析山东省青年非遗创业发展的现状。

其次,引入社会创新的诸多理论模型,从跨界创新的角度分析青年非遗创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要素,根据山东各地区的地域特点及传统工艺优势,探究青年非遗创业每个环节的考量标准及成功途径。

6 结论

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探讨青年非遗创业平台建设的途径及青年非遗创业的具体方法。引进社会创新的理论模型,从非遗跨界合作、非遗产品创新、非遗品牌塑造、非遗文化传播、非遗创新平台的建设及维护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山东地区青年非遗创业的发展与当地非遗保护的效果提升提供策略参考。

同时,从当前山东非遗现状来看,青年非遗创业平台的研究属于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国北方也急需相应的非遗创业平台,尤其是针对青年群体的非遗创业培育平台,使相关非遗创业企业在平台上互相协作、彼此促进、互为助力、健康发展。

笔者的主要观点:

(1)非遗创业可以作为改善青年就业的有效途径。我们需要关注青年对非遗文化教育的兴趣以及学徒教育、创业模式的培训。

(2)非遗保护必须从社会经济效益和利润角度考虑,非遗创业者需要具备商业思维、产品和服务意识。

(3)非遗创新创业需要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进行产品、品牌与服务的提升。

(4)非遗创业平台的构建需要将传统手工艺与金融、科技、教育等产业领域多点位对接,需要非遗组织、公众、企业、研究者、教育机构、政府等社会各界跨领域协作,形成合力。

(5)青年非遗创业与创新需要引入新媒体、新技术、新材料,改善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需要定期组织非遗行业内部的跨界合作,探索非遗手工艺创业的产业链模式和规模效益。

猜你喜欢

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昂贵的手工艺
手工艺思维导向下的社区微更新模式探究
临夏市牡丹元素手工艺作品选登
将传统刺绣手工艺文化引入现代服装教学设计
东北民间传统手工艺产品技法及保护利用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