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

2019-11-30农妍君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数码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农妍君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引言

大数据时代本质为信息技术革命,是对思维、生产模式的有效创新。现阶段,社会各界都倾向于基于大数据背景获取庞大信息,随后依靠敏锐观察和数据分析来发掘价值空间,对自身预测、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大数据时代无疑给予社会发展更多便利,但个人信息也逐步变成被不法分子窃取并牟利的商品。下面便对个人信息相关的安全问题以及维护策略进行探析。

一、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使用情况分析

大数据指的是无法在特定时间段内借助常规软件加以捕捉的数据集合,涉及到数据抽取、集成、分析与解释等阶段。大数据需要通过相应工具进行辅助,才能够实现数据的抽取与集成,并根据相应标准加以存储。政府、企业等可以通过分析软件针对存储数据加以分析,从而提取信息价值。当前,政府推动现代化管理需要针对公民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并构成较为高效的数据系统。这种个人信息的合理、有效利用,可以提升政府、公民间的互动效率,对于公共服务的提供、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积极意义。此外,诸如O2O、P2P 等基于网络平台的商业模式也逐步发展起来,对于大众生活产生极大影响。该类模式主要是以个人信息为基础进行网站注册,并将其作为“通行证”。而企业则可借助网络平台获取所需信息,并借助相关软件加以筛选,最终明确客户需求,提升决策制定的针对性。但这种模式也导致个人信息界限逐渐模糊,部分企业通过个人信息来获利,因此还需要重视个人信息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1、 个人信息没有得到规范采集

现阶段,虽然生活方式呈现出简单和快捷性,但其背后也伴有诸多信息安全隐患。例如诈骗电话、大学生“裸贷”问题、推销信息以及人肉搜索信息等均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影响。不法分子通过各类软件或者程序来盗取个人信息,并利用信息来获利,严重影响了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此类问题多是集中于日常生活,比如无权、过度或者是非法收集等情况。除了政府和得到批准的企业外,还有部分未经批准的商家或者个人对个人信息实施非法采集,甚至部分调查机构建立调查公司,并肆意兜售个人信息。上述问题使得个人信息安全遭到极大影响,严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2、 公民欠缺足够的信息保护意识

网络上个人信息的肆意传播、电话推销源源不绝等情况时有发生,从其根源来看,这与公民欠缺足够的信息保护意识密切相关。公民在个人信息层面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给信息被盗取创造了条件。比如,随便点进网站便需要填写相关资料,有的网站甚至要求精确到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很多公民并未意识到上述行为是对信息安全的侵犯。此外,部分网站基于公民意识薄弱的特点公然泄露或者是出售相关信息。再者,日常生活中随便填写传单等资料也存在信息被为违规使用的风险。

3、 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政府针对个人信息采取监管和保护措施时,可能存在界限模糊的问题,这主要与管理理念模糊、机制缺失联系密切。部分地方政府并未基于个人信息设置专业化的监管部门,引起职责不清、管理效率较低等问题。此外,大数据需要以网络为基础,网络用户较多并且信息较为繁杂,因此政府也很难实现精细化管理。再加上与网络信息管理相关的规范条例等并不系统,使得政府很针对个人信息做到有理监管。

三、大数据时代提升个人信息保护质量的有效对策

1、 加强审核信息采集主体的力度

首先,对于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的网站或者是社交媒体,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审核力度,明确网站或者社交媒体等主体的权限,避免在数据采集时存在过度收集或者是无权采集却仍旧收集的情况。其次,审核时也需要基于个人信息设置相应的采集标准,确定相关采集主体是否拥有信息采集资格。最后,还应重视采集内容,尽可能地从源头来规避信息非法获取的问题。

2、 提升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将个人信息安全置于重点工作范围。如今社会已经迈入了互联网与大数据的融合时代,但是部分监管部门仍旧没有紧跟时代趋势调整监管范围和重点。政府部门需要明确信息安全对于维持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应通过有力监管来提升公民相应的安全和信任感。其次,政府、企业等还应结合个人信息特点组织信息安全教育。一般信息泄露多是来自网络平台,很多公民存在随意填写个人信息的问题,使得重要信息无意间便被泄露。因此,政府需要从信息安全出发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公民明确信息保护的重要意义,从信息源头规避泄露问题。

3、 强化监管力度

政府若想推进个人信息安全建设,需要尽可能加强监管力度和行业道德规范,并设置相配套的规章机制。首先,若企业没有在限定范围当中应用信息,导致公民信息被泄露,政府必须基于相关法律进行严惩。其次,政府还应鼓励大型企业加强自身带头作用,树立信息保护意识,建立信息保护机制。确保企业不会因利益驱使而滥用公民信息。第三,信息平台是否稳定对于保障数据安全来说极为关键。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等采集主体,均需要重视对平台系统的维护、监管工作,避免服务器受到非法攻击,导致信息泄露。此外,企业也需要增加与数据信息相关的投入力度,可以通过定期维护、升级等方式提升信息维护质量。

4、 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完善司法救济

现阶段,若公民相应的个人信息全遭受侵害,一般需要借助提起民事诉讼的法律途径来解决。但是由于信息存在不对称的情况,信息遭到侵害的公民需要进行举证,但是举证环节却较为困难。因此,当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遭受侵害时,并不愿意借助法律武器来维护权利。因此,政府部门不仅需要基于上述情况完善预防机制,还需要健全事后救济保护机制。从事前预防方面来看,政府应基于宪法规定、民法原则等做好对个人信息的事前保障工作。从司法救济层面,则应帮助公民明确信息相应的责任归属。从刑事责任来看,司法机关不仅要对信息泄露与使用者进行打击,还应基于信息泄露情况制定相应的追究责任。若仅仅对已泄露信息行为进行打击,而不关注后续追究问题便很难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四 总结

总之,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个人信息是否安全与社会稳定联系密切。政府部门与企业需要明确个人信息安全现存问题,并从审核主体、保护意识、监管力度以及司法救济等方面总结对策,确保个人信息得到切实保障,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14第十五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