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9月7日宁德市大暴雨过程分析

2019-11-29赵海峰陈骥

关键词:比湿涡度低层

赵海峰, 陈骥

宁德市气象局,福建 宁德 352100

暴雨是影响宁德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而西南涡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许多学者也从不同方面研究西南涡暴雨的热动力条件及结构特征[1~2],加深了西南涡暴雨机制的认识.同样受西南涡和切变线影响,2018年9月7日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区域大暴雨,其中宁德降水时段集中在9月7日08时~22时,在14小时内,宁德126个乡镇的自动站资料:累计雨量超过25 mm的有92个,其中超过50 mm的有66个,超过100 mm的有14个,最大为蕉城蕉北205.1 mm,其次为蕉城城南184.2 mm.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EC、NCEP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动力和热力学诊断分析,为西南涡引发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1 天气过程概况

9月7日08时~22时,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区域大暴雨.统计2018年09月07日08时~09月07日22时共14小时,宁德市126个乡镇的自动站资料:累计雨量超过25 mm的有92个,其中超过50 mm的有66个,超过100 mm的有14个,最大为蕉城蕉北205.1 mm,其次为蕉城城南184.2 mm.17 时~20 时蕉城区气象站3小时降水161.1 mm,破了蕉城区气象站3小时降水量历史记录(图1).

2 大气环流形势场分析

此次区域暴雨、大暴雨过程影响系统主要是西南涡、切变线.6日20时到7日20时西南涡向北偏东移动,7日白天是最强降水时段,高空经向度加大,槽加深,低空西南涡经过福建省东南部,超低空在暴雨、大暴雨区有偏东风与东北风辐合,造成沿淮一带的暴雨、大暴雨.

图1 2018年09月07日08时~8日08时累计雨量(mm)
Fig.1 Accumulated Rainfall from 08:00 to 08:00 on September 7,2018(mm)

2.1 触发大暴雨的环境场

在这次大暴雨发展过程中,从9月6日08时至7日20时,500 hPa(图略),亚洲中高纬呈两槽一脊形势.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长江以南.6日08时高原上有短波槽发展,700 hPa和850 hPa低压环流已经明显.在6日20时,850 hPa低涡切变线开始影响长江以南地区.6日20时后700 hPa急流加强,急流轴由四川东部伸展到福建地区.同时850 hPa切变位于重庆、湖北及江苏中部地区,925 hPa为偏东气流.

随着高空槽的继续东移,西南涡东北向移动,低涡中心移到济源市附近;人字形切变线分别位于豫北和豫西.西南气流较08时减弱,但700 hPa存在显著流线,辐合区到了沿黄地区.850 hPa切变位于南阳、平顶山、许昌、商丘一线,降水中心区沿850 hPa切变线展开.19日08时500 hPa槽已经移到河南东部,槽的经向度加深,由东北西南向转为南北向;700 hPa切变南落到淮河,在南阳南部到驻马店中部,与850 hPa切变接近.925 hPa在豫南有偏东风和偏北风的辐合,切变线在安徽中部到湖北东部地区,因此19日白天降水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低层切变线附近.对南阳地区来说,降水趋于结束.

2.2 西南急流的影响分析

在此次天气过程中,槽过境速度快,影响时间短,短时强降水特征明显.降水在7日中午有加强趋势,这与西南气流的进退演变有关.由实况图可以看出在7日08时700 hPa有明显的急流.选取6小时间隔的EC再分析数据,对700 hPa、850 hPa及925 hPa的风场进行分析,判断中低层风在此次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此次过程中700 hPa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急流,风速达到14 m·s-1.7日02时西南风加强,辐合线位于湘赣地区;08时可以看到辐合线维持且东伸,宁德地区风速达到10 m·s-1以上,且风速变化明显,说明有强的风速辐合.在700 hPa的风场图中可以看到,虽然此次急流轴的长时间存在和维持,但西南气流仍比较明显.在6日20时开始西南气流不断发展,7日08时达到强盛状态.后期西南地区水汽输送减弱,使得在7日22时后虽然仍存在强风速辐合区,但整体降水量较前期大幅减小.强降水区的分布在各时段都在大风速区里,在辐合线及风速辐合区的南侧.

分析850 hPa和925 hPa风场,可以看到在7日08时宁德地区处于大风速区,为东南气流控制,超低空为强盛的偏东气流里,风速达10 m·s-1,加之地形影响,7日白天在宁德出现了大到暴雨.

对垂直风切进行分析,在7日02时后随着中低层风速加大,南部的0 km~3 km风切变也逐渐加大.在7日08时宁德出现了18 m·s-1的切变大值区,与同时段强降水站点吻合.

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低涡在福建影响时间较长,造成多个站点的大暴雨.分析其低层风可以看到急流持续时间并不长,仅在700 hPa存在急流.在7日白天西南急流形成输送水汽,7日22时后水汽输送减弱,大量水汽辐合,配合850 hPa偏东风及超低空偏东风,造成了强降水.降水区位于700 hPa辐合线南侧,与850 hPa辐合区及0 km~3 km大垂直切变区对应较好,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700 hPa急流提供了充沛水汽,造成大气静力不稳定加强,有助于中尺度系统和暴雨的发展[3];二是0 km~3 km垂直切变大有利于上升气流不断发展,持续较长时间[4],影响范围大.

3 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

3.1 涡度和散度场

对700 hPa的涡度场进行分析,可以看到7日08时有强的正涡度区位于湘赣一带以正的切变涡度为主.随着西南涡的东北移,曲率涡度加大,同时带动福建切变涡度的增加,可以看到在强的降水时段7日08时~22时存在低层为负(<-2×10-5·s-1),中层为正(700 hPa>2×10-5·s-1)的涡度结构.也从侧面说明了强降水过程持续时间短,结束迅速.根据赵桂香[5]等的研究,低层切变线附近产生的气旋式辐合造成的上升运动能够触发夏季的MCC,对降水的发展十分有利.在涡度的时间剖面图上也可以看到,虽然存在中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情况,但持续时间不长,中层正的切变涡度提供了上身运动的动力条件.

散度场的剖面图中可以看到主要降水时段900 hPa以下为正,中层散度在降水时段为负,20时之后低层逐渐转为负,降水强盛时段高层正散度增加,这表明高空有一定的辐散抽吸作用.与典型的500 hPa散度以下为负,850 hPa或925 hPa辐合最强的散度场基本符合.

由以上分析可知:大暴雨中心附近存在低空辐合、高层辐散,在暴雨发生、发展时,高空的辐散较明显,但低层辐合区较暴雨落区偏南.

3.2 水汽条件分析

环境大气所含水汽的充沛强度与暴雨量级有密切关系.选用比湿来考察大暴雨区水汽充沛程度及其演变特征.分析各层比湿随时间演变(图2)可知:6日20时后各层比湿都有所增加,中上层比湿迅速达到极值,低层比湿有一个波动变化,在7日08时后达到峰值,850 hPa达到12 g·kg-1,在T-logP图(图略)上整层均为湿层.7日22时后整层水汽迅速下降,降水也明显减弱.

图2 比湿和扰动比湿的时间高度剖面图(站点119°E,28.4°N,时间轴为世界时)
Fig.2 Time-height profiles of relative humidity and perturbation-specific
humidity (Site 119 degrees E, 28.4 degrees N, time axis world time)

扰动比湿是指28.4°N, 119°E格点上的比湿与同纬度上比湿平均值的差,用扰动比湿来分析能够清楚地看到东西向水汽变化的时间及幅度.可以看到7日08时前整体为负扰动比湿,在整个纬度区上水汽是相对较少的,也说明高湿区及对应降水区在西部;08时后比湿迅速增加,500 hPa~1 000 hPa扰动比湿均为正值,其中700 hPa、850 hPa增加明显,说明在08时后中、低层水汽辐合.在主要降水时段,正扰动比湿呈柱状,一定程度上表明暴雨水汽柱特征[6].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暴雨发生前,有水汽输送,水汽已接近饱和,在暴雨时段整层比湿达到峰值,此次850 hPa比湿在10 g·kg-1~12 g·kg-1,较福建省暴雨的物理量诊断指标[7](850 hPa≥12g·kg-1为产生大雨以上量级降水的参考值)略小.扰动比湿呈柱状说明了暴雨的湿气柱特征.

3.3 垂直速度

从6日20时开始,在福建地区,对流层以下层次出现上升运动区,上升运动中心区在700 hPa,到7日08时,主要上升运动区停留在宁德地区,上升运动区最强达到-1.4 Pa·s-1,开始形成强降水.从垂直速度的时间剖面图上可以看出,700 hPa以上在7日08时后转为上升运动,低层仍以下沉运动为主,对应暴雨发生时刻.从大暴雨发生、发展强盛时刻(7日08时)的垂直速度场剖面图上可以看到:宁德地区对流层以下上升运动区达到最强,500 hPa强度中心值为- 0.6 Pa·s-1.将其与散度场结构对比,可以看到垂直上升运动结构和散度场相吻合,有利于暴雨的形成[8].

图3 垂直速度和风场的时间高度剖面图
Fig. 3 Time-height profile of vertical velocity and wind field

这次天气过程具有良好的动力场特征,但影响时间短,同时北部垂直速度场低层呈辐散,不利于降水,因此此次降水分布有明显的南多北少的特征.

4 数值预报检验

欧洲中心数值预报、T639、华东和华南区域模式对这次强降水过程均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并对宁德单站的水平风、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等做出了很好的预测,GERMAN和ECMWF06日20时预报24小时降水量级为中到大雨,JAPAN06日20时预报24小时降水量级为小雨,T639 06日20时预报24小时降水量级为小雨,华东和华南区域模式06日20时24小时预报宁德市有暴雨,中部和东南部大暴雨,并较好的预报了强降水区域,其余各数值预报的降水量级预报均偏小.

图4 多模式预报对比分析Fig. 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model forecasting图5 欧洲中心模式单站(宁德)时间剖面图Fig. 5 Single Station (Ningde) Time Profile of ECM

5 结论

(1)此次区域暴雨、大暴雨过程影响系统主要是西南涡和切变线.6日20时西南涡开始影响,其向北偏东移动,7日08时高空经向度加大,槽加深,低空西南涡经过,超低空在暴雨、大暴雨区有偏东风与东北风辐合,造成宁德一带的暴雨、大暴雨,是最强降水时段.

(2)700 hPa在6日夜间存在西南急流输送水汽,7日08时输送减弱,宁德出现大量水汽辐合,配合850 hPa偏东风及超低空偏东风,造成了强降水.降水区位于700 hPa辐合线南侧,与850 hPa辐合区及0 km~3 km大垂直切变区对应较好,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700 hPa急流提供了充沛水汽,造成大气静力不稳定加强,有助于中尺度系统和暴雨的发展;二是0 km~3 km垂直切变大有利于上升气流不断发展,持续较长时间,影响范围大.

(3)700 hPa涡度以曲率涡度为主,涡度场低层正涡度高空负涡度的状态持续时间短,降水结束迅速的一个表现.由动力场分析可知:大暴雨中心附近存在低空辐合、高层辐散,在暴雨发生、发展时,高空的辐散较明显,但低层辐合区较暴雨落区偏南.

(4)此次过程850 hPa比湿峰值为10 g·kg-1~12 g·kg-1,924 hPa为12 g·kg-1~14 g·kg-1,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在强降水时段为55 g~60 g,其大值区对暴雨落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猜你喜欢

比湿涡度低层
南海夏季风垂直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基于探空资料的1961—2018年新疆高空大气比湿气候特征分析
南方比湿特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T639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吉林地区预报检验
南海相对涡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斜压涡度的变化与台风暴雨的关系研究
2017年7月14日沈阳地区大雨局部暴雨过程分析
关于低层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探索
2017年11月16日至17日博州降雪天气分析
2017年朝阳市地面比湿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