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角度下谈国内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2019-11-29孙淑艳屈普原

商品与质量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人才课程

孙淑艳 屈普原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1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1.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上,学校的学生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这些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并不十分合理。一是我国通识教育课程比重过低。国外通识教育课程占近50%,而我国工商管理类课程占20% 左右。其次,我国部分高校的必修课远远多于选修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选修课的比例一般在30% 以上,而在我国,许多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一般在10%-20%,选修课的比例较低。三是理论课所占比例远高于实践课,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在学科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工商管理专业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还应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该专业实践教学在许多高校的比重不足20%,严重影响了学生理论知识、素质发展能力和课外实践能力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内容上,一些高校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经济的发展。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管理人才的质量。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一些学校的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已不能反映社会经济的现状。比如,有些教材的内容仍然停留在计划商品经济的框架内,从计划商品经济的角度来阐述比较研究的内容;另外,有些教学内容不遵循由浅入深、由下而上、分层次、有计划地安排,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导致学生在考试前死记硬背的短期学习不能真正接受和应用知识[1]。

1.2 管理和评价体系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降低,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主要问题是学生上课迟到、旷课、内容不清、课后学习不足,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例如,一些学校的奖学金数额太低,奖学金数额太小。学校可以调整奖学金政策,适当增加奖学金数额和数量。在期末考试中,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学分制为基础,但方法往往单一,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有的高校只把期末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方法,虽然有些高校的考核方法是把课堂表现结合起来的,但在最终的成绩考核中,考试成绩仍占70% 以上,课堂表现只占很小的比例,这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不听课、不认真记笔记,无法保证课堂效率,甚至有时课堂纪律也出现了大多数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只掌握浅薄的理论知识的大问题。

1.3 教学方法和方法

目前,我国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填鸭式教学,采用单向输出的策略。教师是输出方,学生是接受者,双方互动不好。当老师提问时,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和探索答案。有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没有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而解决问题,忽视了启发式教学。此外,从传统的“三阶段” 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三阶段” 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和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即使他们这样做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课堂笔记只是书本内容的精简版,几乎没有自己总结和总结的知识点;课后复习一般是以书本后的练习为基础,没有复习所有知识内容,甚至知识框架结构体系也不清晰。这些问题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文化基础和理论薄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二是专业技能只停留在技能考核的水平上,难以与实际管理岗位无缝对接。

2 国外教学经验启示

“双元制” 教育是德国特有的教育制度。它在德国历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发展与此密切相关。因此,“双元制”教育也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不仅在企业接受专业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而且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是一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双元制” 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能和实践能力。与中国传统教育不同的是,企业是学生的主要教育者,企业和学校的学生时间比为4:1,企业承担2/3 的教育成本,而学校只承担1/3 的教育成本。学生的教材将根据实习地点、实习方式和社会发展的不同而变化,更新速度更快。这种教学模式使学校与企业紧密相连,学校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企业也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双方都实现了双赢。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代表的“教学工厂”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实质上是“双元制” 的一种扩展形式,即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工厂” 是企业工程、企业实践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双制” 与“教学工厂”的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学校和现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的新型办学理念,创造出一个综合性的工厂实习环境。例如,工商管理系的媒体教学企业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和学生中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体验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体验从模拟到模仿再到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同样的实习经验,甚至在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就业。除了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外,日本的公共职业培训和韩国的产学研合作也值得中国借鉴[2]。

3 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第一资源,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供给因素[3]。如何增加管理人才有效供给,优化管理人才结构,提高管理人才要素生产率,改善中低端管理人才“产能过剩” 现象,实现管理人才需求市场的“精准对接”,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3.1 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由于我国部分教学内容重叠、重复现象严重,学校应避免选择重复内容过多、知识点高度重叠的教材,尽量选择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的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此外,教材内容要新颖,适应当代经济发展,反映社会发展趋势,有效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情况,向社会需要的管理人才方向发展,缩小管理人才供给缺口。

3.2 “针对式” 课程配置

首先,学校将实践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例如,有的模块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有的模块培养思维创新能力。然后,学校统一测试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学生的能力分为不同的等级。考试结束后,根据学生的能力等级分配模块权重。这种针对学生能力的“有针对性” 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差异性和对学生的分类教学。分类教学的结果是促进学生能力均衡发展,提高综合能力水平,满足岗位需要。

3.3 “介绍” 和“走出去” 的结合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家到学校演讲,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成功经验,现场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有利于学生认清现状,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出更合理、更实际的规划。“走出去” 是指学校、企业和学生达成的协议,以学生与企业的就业和劳动关系为重点,在学校的积极配合下,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学校设置相关专业,选拔和培养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这种合作模式使三方互利、互惠、互补。对高校来说,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对企业来说,可以降低就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对学生来说,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在人才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因此,“引进来” 与“走出去” 相结合,可以逐步缩短管理人才教育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

3.4 互动式教学

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把传统的“单学期” 教学改为“互动式” 教学,即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它的特点是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问题,而且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们讨论和研究这个问题。研究结束后,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老师批改学生的意见,指出不足,解决学生的难题。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讨论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的积极性[4]。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弊端。管理人才需求市场供求结构失衡,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已是必然趋势。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配置“针对性” 课程;实行“引进来” 与“走出去” 相结合;“互动式” 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国外教育模式的先进经验,弥补传统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师资力量,共同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填补管理岗位空缺,真正实现管理人才市场供求平衡。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人才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人才云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