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科学计量科研管理方法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2019-11-29

宇航计测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集团公司计量评价

雷 垒 王 哲

(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2.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 100039)

1 引 言

计量作为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1],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为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基础性支撑性作用[2]。计量科研是计量科技创新和计量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的主要途径[3]。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集团公司”)积极组织开展计量科研工作,解决工程计量测试问题数百项。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加强合作协同,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了项目的高质量论证及完成。

本文在总结科研管理工作经验的同时,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后续工作设想。

2 计量科研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2.1 探索多元化科研投入途径

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科研投入的途径。

1)积极多渠道争取国家财政科研投入。工作中,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及发展规划,坚持体系发展、系统论证,强化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制定集团公司计量发展专题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引导和支持技术机构多渠道论证实施计量科研项目,落实中央及地方政府、军委机关、军兵种等二十余个渠道的数百项计量科研任务,大幅推动了计量科技创新和工程计量测试问题的解决;

2)建立企业内计量科研自主投入机制。集团公司所属二、三级单位大多制定了自主投入项目管理办法,每年自筹资金用于型号关键参数量值溯源技术研究、专用测试设备校准方法研究、大型试验系统校准技术、现场试验验证计量评价等领域,以问题为导向,以型号发展为牵引自行开展科研工作,为企业计量保障能力扎实稳步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3)鼓励促进企业内部科研合作。工作中,搭建需求单位和技术机构沟通桥梁,制定科研合作奖励制度,推动由总体单位、产品研制生产单位、技术机构、大学院校广泛参与的科研合作,形成了不同优势科研资源的良性投入机制。

2.2 建立项目绩效评价机制

科研评价与奖励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4]。工作中,建立项目绩效评估体系,实现项目全方位量化评价。评价体系包括项目价值评定和项目完成情况评价两个方面。

1)项目价值评定包括需求满足程度、技术先进性、难度、创新性、自主可控水平、预期成果水平、预期效益等7项指标;

2)项目完成情况由技术专家、项目主管、档案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综合对项目的计划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验收结果、成果达到水平、财务验收完成情况、文件归档完成质量等6项指标进行定量评价。

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同时还针对申报专利、计量建标、发表论文、编制规范等进行专项奖励。对于成果转化工作完成好的个人在职称评定,拔尖、优秀人才选拔中予以优先考虑,对成果转化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2.3 科研技术把关及沟通协调机制

科研项目具有时间有限、预算有限等特点,既要按期、按要求完成,又要最大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这决定了科研管理的本质是弹性计划和严格控制的对立统一和系统协调[5]。在开展科研工作中,给予科研人员如下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1)在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工作策划时,以半年为周期进行目标任务分解,确定里程碑节点;

2)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动态决定和调整分系统以下的方案和任务节点;

3)三是根据工作需求,支持项目负责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调研、咨询和合作等工作。

同时,建立科研项目技术评审把关和计划跟踪、协调、沟通机制,具体如下。

1)在论证、实施、验收等多阶段邀请集团内外专家按照要求对技术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把控风险,出谋划策;

2)通过开展半年和年度总结、项目进度及经费使用情况检查,动态跟踪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

3)建立重大问题处理和集智攻关制度,在出现较大技术难点和较高进度风险的时候,能够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时,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由有关领域专家参与的群策群力、集智研究的项目攻关工作。

3 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工作探索

“中兴事件”和“中美贸易战”等事件,揭示出了美中关系正发生着重要的转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基础科学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

新形势要求计量科研要坚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要进一步提升科研质量,要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集团公司自主、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以下提出几项应对新形式、新问题的科研管理工作设想。

3.1 优化科研管理,进一步提升科研质量

1)围绕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过程,对科研人员定期开展科研管理要求、科研基础知识、经费使用要求等的培训及考试,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项目质量稳定受控;

2)结合集团公司检查、单位互查、单位自查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统筹开展年度科研监督检查,提高科研效率,保证过程质量;

3)面向市场,以解决工程问题为关键突破口,以实践检验和应用效果为最重要评价标准和依据,完善以创新质量和解决问题效能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加快项目成果的应用及转化[6];

4)加大资源投入、创造有利条件,支持精英型人才开展探索类创新工作。

3.2 进一步推动科研合作

综合性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特点[7],科技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往往要多个专业技术成果融合[8],要多个单位参与。后续,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集团级计量创新平台,鼓励和促进总体、研制、生产单位与计量技术机构的沟通交流,以平台拉动供需对接效率,整合计量专业技术资源,调动集团公司计量服务活力,营造需求、研究、应用、服务科研全过程的良性生态,实现技术优势互补、产业链优势互补,推动体系化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3.3 坚持支撑计量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计量产业发展离开科研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失去产业目标的科研也是“对天放箭、打枪不瞄准”。在后续工作中,不仅要坚持科研服从企业经营,科研服务产业发展的思路,还要聚焦新工业革命的发展重点,主动应对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能源等新兴技术领域和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围绕企业建设总目标,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和集团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加强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建设集团级计量测试产业基地,鼓励和促进计量建标、技术规范制定、产品工程化、设备定型、工艺提升等计量科研后续产业化工作,充分发挥计量的技术基础作用,有力支撑集团公司的产业化发展。

4 结束语

通过持续提高计量科研管理水平,集团公司的计量科研工作得到优质高效开展,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和计量保障能力获得显著提升。今后,集团公司将进一步在提升科研质量、推动科研合作、推进产业化等方面狠下功夫,在新形势下,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集团公司计量评价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关于国家控股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析
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分析
H5 智联韵动版
计量生活之本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