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2019-11-29徐向红

时代经贸 2019年24期
关键词:用工社会保障劳动力

徐向红

一、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新常态主要是指一国经济进入到新阶段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面临着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的一种经济运行状态。经济新常态主要包括新阶段、新机遇、新问题、新情况以及新挑战四个层面,是相对于上一阶段的经济运行状态而言的一种经济状态,有其固有的特征: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在各个领域出台政策调控经济增长质量,革除过去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弊病。综合历史经验来看,国家推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许多政策都需要逐步落地,势必会引起经济发展“阵痛”,进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对我国民生领域(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造成相关影响。第二,经济增长方式得以改变。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许多地区过于注重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致使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改革开放后十年,我国逐步意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力求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重点解决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处理好人力资源成本、环境保护、土地价格、能源和原材料领域的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三,经济结构的转变。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由于国家税收优化、财政支持政策的变动,我国的城乡经济结构、产业需求变化以及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改变,服务型等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二、经济新常态下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分析

经济性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变都会影响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我国作为传统“人口红利”大国的优势逐渐消失,企业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更为重视知识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及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转变则意味着人力资本的投入不再以数量取胜,而是以质量取胜。劳动者如果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则容易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被淘汰。由此,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也呈现出新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科学、高效的解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中潜藏的主要矛盾,成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重点思考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企业用工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劳动力成本上涨,企业的优质劳动力用工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企业产业转型使得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技术创新以及生产经营转型层面,进而影响企业整个生产成本的上升,由此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优质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使得企业难以最大限度的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充分吸引优质劳动者进入企业就业。因此,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如何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企业用工矛盾,成为人资社保工作的重要方向。

(二)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凸出化

社会对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企业会逐步朝着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过渡,由此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技术、知识或者相关专业能力的优质劳动力往往能够迅速的在相关行业占据竞争制高点。与此同时,部分劳动者受限于文化背景、专业技能以及技术水平,则能以寻求高质量的就业,就业难问题逐步突出化。部分劳动者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加之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甚至危及社会稳定的根基。因此,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需要革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立足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灵活的运用多种机制来进一步协调好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用工匹配,助力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劳动者就业区域发生改变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使得城乡经济结构以及区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者通常会选择经济发展环境更好的地区进行就业,由此导致区域劳动力发展失衡。所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需要立足于本区域实际状况,寻求本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和经济发展劣势,把握好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多元化的运用相关工具进行调控,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市场,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感和满意感。

三、经济新常态下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思考

(一)加快就业指导,解决用工矛盾

企业用工难问题、城乡就业问题、区域就业问题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领域需要重点予以解决的问题。为此,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专业化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第一,加大就业扶持,匹配用人单位业与劳动者之间的需求。单位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网络就业信息发布市场,打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沟通壁垒,帮助劳动者以及用人单位更加精准的了解对方信息,达到供需匹配的目的。第二,从社会保障领域入手,加快对劳动者就业的支持,通过人才兴政等方式来调控人才社保缴纳补贴、培训补贴,增强本区域就业市场的吸引力,缓解劳动者就业初期的经济压力,始终围绕人民利益开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第三,加强就业宣传和就业培训,全方位提升劳动者核心竞争力,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单位要继续深化与司法行政部门、高校的合作,从就业普法宣传、专业能力提升等层面来开展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特色明显和主题突出的公益培训机制,确保劳动者能力与用人单位用工要求相匹配。

(二)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劳动力迁移的频率加快。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劳动者,为本区域注入高质量的劳动力,提升本区域就业吸引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要进一步依托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高速流通。首先,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来实现社保信息共享,加快社保信息的漏洞效率,更好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标准,提升办事效率,彰显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价值。其次,工作人员要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进程,协调并处理好新旧社保系统的关系,为劳动者造福,确保社会保险能够落到实处。最后,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延伸社会保障服务领域,减少相关主体办理社会保障事项的难度,实现高效便民。例如,工作人员可以依托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电子政务平台以及APP平台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让公众能够享受到更为快捷方便的查阅、办事服务,进一步服务于本区域经济增长。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与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转型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速度加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还会产生新变化和新特点,就业环境也会愈发的复杂。为此,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要将工作置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之下,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开展相关工作,提升自我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劳动者和企业。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就业政策的落实以及就业环境的优化。相信在各个单位工作人员切实努力下,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会进入到崭新的发展阶段并迸发出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用工社会保障劳动力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企业诚信用工问题的现状及探讨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一方要求“涨工资”,一方期望“控成本” 小微企业犹存“用工难”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