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如何走出老套路

2019-11-29

科技传播 2019年15期
关键词:时代思维

谭 玲

毋庸置疑,我们已置身融媒体时代。

作为从事电视工作的媒体人来说既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也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向前发展的动力,所以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记者只有具备更全面的能力,更扎实的基本功,以全新的思维模式走出老套路,才能促进电视在融媒体时代,不忘初心,坚守前行。

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有新闻发言权,就连一个普通路人都可以利用手机进行信息发布。如何在众说纷纭中抢占舆论先机和找到新闻亮点,这是对电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想一想,“新闻”这个东西的确奥妙无穷,普通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没有经验的记者新兵才会到处询问人家“有没有新闻”,结果当然都会一样“没有”。新闻到底在哪里,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认真观察、敏锐的思维当中。

在一次培训课上,老师讲到这样一位“狗不理”村长,当时很好奇、也很纳闷,没懂其中真意,听完课后,才恍然大悟,感叹记者的灵敏嗅觉和思维,一个公仆似的村长,走家串户多了,狗都不叫不嚷,熟悉似一家人。这样的新闻点不是一般记者能够捕捉到的。

这样的采写实例可以给我们两个启示:其一,同样下基层的记者,为什么单单老师找到了这样的新闻点,这就暴露出二者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某些差距。其二,假设老师没有长期在农村采访的经验积累,那就不可能熟悉村干部的常态,也就不可能发现这样独特的新闻点。可见细心的观察以及自身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都会限制思维方式。所以思想观念保守陈旧,思维方式单一、僵化,就很难能捕捉发现有价值的独到的新闻信息,可能会导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错失良机。所以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名记者是难能可贵的。要想适应新时代的媒体宣传,要想新闻出彩,就要多掌握一些与众不同的思考问题和观察问题的方式方法,走出老套路,笔者认为有3点应该引起重视。

1 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不利影响

作为一线记者,若长期以一种思维模式去观察和思考问题,那他就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要突破这个旧框框,反其道而行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固定的思维模式往往在快速成篇上有一定的高效作用。比如采访一年一度的梨花节这类大型活动,要采访哪些人,需要哪些画面,提一些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记者是不用多费心思考虑的,因为过去的采访中他有这方面的经验,轻车熟路,这样对新闻快速传播无疑是有帮助的。可是,这种成型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导致一些更有价值的新闻点被忽视和漏掉,一些新闻背后的故事,没有被注意和深入挖掘。比如在采访我们当地的一个60年代建成的老果树农场的时候,追根溯源,挖掘果树场变化历程,果农的身边变化,乡村振兴给果农带来的新机遇等等,这些顺理成章的问题都想到了,以为很全面了,可是过后深究,还是遗漏了一条关键线索,那就是没有深入挖掘老农场中年青一代的传承与创新,这应该才是老农场不可估量的新希望,当时因为老套路好用而不想费事,这就造成了千篇一律的模式,没有新意,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自然没能达到理想宣传效果。所以只有打破常规,才能踏出新路,寻到意外收获。

2 突破惯用的采写模式

成型的传统采写模式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借鉴了成型的传统模式,也就走上了简便道儿,可另一方面,习惯的说法、采法、写法,甚至制作方法这些老一套的模式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暴露出它的不足,如果我们为此蒙蔽了双眼,用老一套的采写模式按部就班,就会很容易框住我们的思路,找不出采写的特点,形成老生常谈的新闻作品,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比如报道先进典型,套路上就会往加班加点、带病坚持工作等这类事儿上靠。可实际上不同的先进典型他的特质也会不同,如果一个科技进步人士创造了高效率的科学技术,缩短了工作时间,那你还要照老套来谈加班吗?若是一位先进环卫工人,你还要按旧模式勤劳、吃苦、贫寒等这些惯例来报道,这又落入俗套,而往往在这些城市美容师当中,有些特别的闪光点:60多岁的老人,自食其力,开朗乐观,垃圾车上自带音响,休息时还能跳上一段广场舞,他们累并快乐着,这样的亮点对观众来说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还有美女清洁工,自身妆容整洁靓丽,他们在美化城市的同时,自身又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大众眼球……所有这些正能量都不是常规采写中所能呈现的。所以不同阶层的人,精神面貌、工作方式方法、甚至思想上都有所不同,所以决不能图简便死套一个模式。那么靠什么去来突破,首先在采访上就要灵活多变,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多调角度,微观亮点往往呈现大主题。另外在文笔上如果能做到真心真情大白话,语不惊人死不休,多用平民化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就会让电视报道突出重围,优势凸显。我的一位很优秀的纸媒体朋友曾笑谈:以前人家说我不食人间烟火,现在说我会说人话了。可见新闻语言的接地气在整篇报道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3 克服惰性思想,培养吃苦精神

很多时候,尤其是疲累很久的记者,往往会出现懒得开动思想的马达,思想完全随着采访对象走,采写完全受控于采访对象,不想思考问题,懒得问一个为什么,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想做一名好记者,就必须告别懒惰思想,做到三勤:腿勤、脑勤、手勤,时时备战,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电视记者的“身影”,并要在在反复打磨中练就新闻敏感度,还会同中求异,追求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和见解。比如,当代优秀短新闻《爸爸,我理解您》,照一般化写来,题目就会是:《232个孩子给他们的爸爸写的信》《200多名油田子女写给他们爸爸的问候信》等,这样的题目就是俗套。而《爸爸,我理解您》却是以点带面,把一个女孩写爸爸“不恋亲情恋油情”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子女的理解和赞誉,尤其编者选材上独具匠心,用孩子几次认不出爸爸这样的事实,高度赞扬石油工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自身献子孙”的高尚情怀。这样闪动着情趣的新闻无不体现作者的深挖掘、善思考、更勤奋的硬功底。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也曾深有体会下苦功夫得来的才是“鲜货”的道理。当地的小渔村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即将迎来崭新的未来,在这个结点,小渔村的优势和前景怎么呈现给观众,思来想去,我带领我的团队下到渔民中去备课,当时就在冰天雪地里,我们和渔把头长聊了起来,发现了许多来自小渔村的亮点,其中冬捕和开江鱼是渔民最开心的收获,也是最辛苦的收获,丰富的水产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自上而下保护生态理念和行动不断深入所带来的福祉,渔民们的生活也随着国家的好政策,一天一天发生着变化,当地政府对小渔村的倾力打造,让祖祖辈辈以渔业为生的渔民们迫切想吃上旅游饭……所有了解到的这些让我思路大开。策划好后,我们是在零下接近20℃的低温下,凌晨4点开工,细到一声狗吠鸡鸣,一缕炊烟、热气,进到冰天雪地那就是我们的主战场,整整3个小时的拍摄,摄像记者干脆坐在雪地里,主持人采访结束已经牙帮子“打架”,整个人哆嗦一块儿了,最后在曙光中我们是坐着牛爬犁收工的,这张照片也成了我们记者节宣传片上不可多得的一张珍贵合影。等在渔民家里的热炕上缓过来之后,大家又继续投入工作……正是这样的付出才呈现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觉盛宴,真实、客观、生动、接地气,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所以在新的媒体时代,要想出精品,更得下苦功夫不可,绝不能草率的一锤子定音,敷衍了事。

总之,新的媒体时代,要做一个出彩的记者,就不能在经验堆里墨守成规,走老路就是走死路,要善于突破常规思维,让思维进入豁然开朗的新天地。要让采写鲜活跳跃起来,注重接地气,学说话,常积累,求新意,像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新闻工作者给予的希望那样,发扬优良作风,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把基层一线作为历练的平台和难得的机会,增加见识,增进感情,增长才干,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提高整体素质,符合全新的时代要求,从而承担好电视阵地的喉舌功能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时代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